市工商分局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6-18 12:31:00
導語:市工商分局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食品市場監管情系百姓飲食安全
近年來,xx工商分局在市局黨組和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從執法為民,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高度出發,始終將食品安全工作作為履行行政執法和市場監管職能的重中之重,通過大力開展專項整治以及建立健全市場長效監管機制,進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力度、廣度和效能,大力營造健康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有效凈化了食品市場,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一、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增強社會防范意識。
一是利用媒體宣傳優勢,增強全社會的監督意識。我們對日常執法過程中查處的較為典型、社會危害較為嚴重、與人民生產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一些食品違法大要案件,及時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廣播等媒體向社會曝光,使消費者和企業經營者通過具體的案例認識違法行為的危害性,引起社會各界對食品安全的廣泛關注,為食品安全市場監管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基礎。我們向社會公布了近10起大要典型案件,其中包括性質惡劣、涉及全市的“xx油”案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起到了震懾不法分子和強化輿論宣傳的積極作用。
二是廣泛開展各種活動,增強消費者的自我防范意識。利用每年的3·15活動,采取法律咨詢、案例講評、舉辦假冒偽劣商品和名優商品展示、識假辨假講座等方式對法律法規和各項食品安全知識進行大規模、大范圍宣傳教育,受到了群眾和企業的普遍歡迎,進一步提高了消費者的辯假識假能力和依法維權意識,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維護食品安全、共同抵制食品違法行為的良好氛圍。今年9月,分局開通“移動辦公服務車”,開展移動辦公進社區、進市場、進校園、進農村的“四進”活動,通過介紹鑒別合格食品的基本方法,從商品商標標識、包裝裝潢、價格、質量、有效期等多角度講解識假技能和方法,并結合食品案例,現場為學生、居民、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和消費維權宣傳,提高了轄區群眾的食品安全消費意識和識假辨假能力,受到了社會好評。
三是堅持宣傳教育,增強經營者的自律意識。在日常的行政執法和市場監管過程中,將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貫穿始終,做到邊執法、邊宣傳、邊教育、邊規范。利用市場巡查、預警警示等有效手段,及時發現違法苗頭和監管漏洞,并采取疏導結合的方式,要求經營者樹立誠信意識,在經營過程中做到警鐘常鳴,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同時要求市場開辦單位和食品經營業主加強內部管理,認真落實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準入監管“六項制度”,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通過分局上下加強日常檢查和督促,促進食品放心工程的有效實施。
二、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明確基層監管責任。
一是落實食品市場監管責任。分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市場監管工作,成立了食品安全市場監管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分局長辦公會議進行專題研究部署,按照國家工商總局《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規范》的要求,將食品安全監管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工商所職能作用,落實任務和責任,明確工商所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責、手段、措施、方法、程序以及責任追究。規定了包括主體準入、經濟戶口管理和信用分類監管,引導自律規范,查處違法行為,受理申訴舉報和咨詢、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法律法規宣傳等工商所必須履行的食品監管七大職責,并對監督檢查以及監管制度和食品監管責任制都作出了具體規定。同時將各工商所所長作為轄區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工商所執法人員逐個簽定責任書,明確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敦促各基層工商所落實“兩圖一書”工作,確保分局與基層各所、基層各所與巡查專管員、巡查專管員與轄區食品營戶簽定責任狀達到三個100%。在落實《規范》的過程中,分局根據轄區特點,成立食品安全突發事故應急指揮部,制定了《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加強了對轄區食品安全的動態監控,進一步提高監管的預見性、靈敏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健全和規范了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提高了監管效能。
二是落實“日常巡查+非工作時段巡查+重點檢查”的食品市場監管思路。分局在進一步加強日常巡查工作的同時,對轄區的重點地段、重點行業和重點對象,實施非工作時段巡查。通過非工作時段巡查和重點檢查查辦案件、規范主體經營行為、取締無照經營,認真開展“六查六看”,確保食品市場監督管理不留死角、行政執法不留空白。200x年元月,我們通過重點檢查,在轄區共查獲、沒收、銷毀了二氧化硫超標30倍的有毒竹筍30000袋,受到政府和市民的好評。今年9月,針對農村違法食品加工窩點正常工作時間監管難的問題,采取非工作時段巡查的辦法開展集中整治,加強對農村小作坊食品加工點的監管力度,查獲假劣食品加工窩點10余戶,切實清除食品安全的隱患。2005年以來,分局查獲食品類案件近百件,涉案金額120余萬元。同時,我們充分發揮廣告監測網作用,發現和查處違法食品廣告,杜絕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虛假、違法食品廣告等商業欺詐行為。2005年以來,共查處違法保健食品廣告案件17起,監測保健食品廣告13066條,責令改正和規范保健食品廣告2658條。
三是認真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分局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為契機,將食品納入重點商品實行準入監管,指導督促食品經銷單位全面建立商品質量查驗登記、索證索票、進銷臺賬等制度,把好食品安全的市場準入關。一旦發現不合格食品,及時進行曝光和通報,對可能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徹底清查進貨渠道和銷售場所,堅決清除出市場。我們先后查處了如xx“地溝油”案、“成品油”案、“x國涼菜”案、xx“豆芽”案等一批有影響的制假售假食品案件,取締無證、無照食品生產加工點138個。我們還針對社會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開展了“火鍋底料”、“問題奶粉”、“龍口粉絲”、“黃花菜”等一系列專項執法檢查,有力地配合了“問題”食品的清查工作,同時也有效防止了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流向市場。今年,我們將城鄉結合部、集貿市場、各大超市、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館作為食品安全整治的重點,突出“五一”、“十一”、中秋、春節前后等重要時段,先后開展食品經營主體清理規范、經營主體自律制度檢查、重點區域食品安全執法檢查、節日市場專項執法檢查等四項專項整治活動。在專項整治行動中共檢查食品經營戶1259戶,下發預警通知書86份,取締42家無照食品經營點,查獲8家不合格食品的生產窩點,沒收酒類、干貨類、水發類等不合格食品273件。
三、加強監管制度創新,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一是全面實施商品準入制度。為推進商品質量監管工作關口前移,加大從源頭上治理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力度,實現“以打為主,打防結合”向“以防為主,防打結合”的轉變,從2005年開始,按照“試點引路,重點突破,總結經驗,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以建立《食品經營主體準入制度》、《食品市場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食品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屬地管理責任制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追究制度》等七項制度為重點,在商業企業根據七項制度制定并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食品購銷臺帳制度》、《銷售食品質量承諾制度》、《食品市場協議準入制度》和《流通環節食品退市制度》,目前,全市推行商品準入制的商場、超市、市場開辦單位達?家,涉及包括食品在內的七大類萬余種商品。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落實,促進了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誠實守信意識的提高,消費者投訴明顯下降。
二是大力推進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通過開展創建食品安全示范點活動,在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食品經營者中營造誠信經營、優化管理、確保安全的良好氛圍。我們以創建食品安全示范點活動為契機,深入轄區內商場、超市、批發市場,敦促經營規模較大、輻射力較強的食品經營者落實“七項制度”,使轄區60%以上食品經營者建立自律制度,在全市逐步建立起食品經營者自律體系。同時,按照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分類監管的總體要求,制定并實施了《食品企業(經營戶)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加強食品經營者分類監管,監管到所。目前,全市共有A類食品企業(經營戶)?戶,B類?戶、C類?戶、D類?戶。
三是在商業企業等行業積極推行先行賠償制度,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和約束,促使企業嚴把商品質量關和強化自律,進一步降低消費者的購物風險,特別是食品消費風險,同時也使企業樹立了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提高了信譽度和經濟效益。到目前為止,實行先行賠償制的企業已達xxx家,占全市大中型商場、超市總數的33%,賠付基金數額達20余萬元。
四是逐步建立起分局、工商所、消費者聯絡站三級聯動的消費者申訴舉報網絡,及時受理消費者有關食品的咨詢和投訴,按照消費者申訴投訴處理程序及時處理食品消費者糾紛,對涉及人身傷亡或者群訪群訴的,依法查處,并要求受理的食品案件辦結率達到100%。實現對市場商品質量狀況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饋以及發現案源、查處違法等綜合效能,進一步強化了食品質量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2005年以來,共接待食品投訴150余人次,解決消費者食品申訴92件,爭議金額10.32萬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68萬元,精神賠償0.13萬元,加倍賠償0.15萬元。
食品放心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要營造一個健康、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必須付出大量的工作,雖然在前期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與國家總局對食品市場的監管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因此,我們將充分履行監管職能,拓寬監管領域,進一步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從快、從重、從嚴查處一些食品領域中的違法違章的典型案件,從源頭上杜絕假冒偽劣食品的進入,確保人民群眾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