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農業開發管理局單位現狀及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

時間:2022-08-23 08:51:00

導語:灌區農業開發管理局單位現狀及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灌區農業開發管理局單位現狀及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

x水庫位于湘江支流耒水二級支流桃源河中上游,x市西北部的xx鄉境內,是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兼有發電、養魚、城鎮生活供水和工業供水等多項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是xx灌區的一座結瓜水庫。

一、單位現狀及原因

1、單位的性質劃分尚不明晰,權責尚不明確。xx管理局是按照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建立的一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對強化水資源調度,實現水資源與社會經濟的有效配置是有效的,對于x市北部鄉鎮的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黨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后,社會經濟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經濟的合理配置資源、優勝劣汰、價值規律、市場競爭機制已經深入人心。xx管理局是承擔既有防洪等公益性任務,又有供水、水力發電等經營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運行維護任務的水管單位。由于沒有對單位性質進行明確的劃分,是公益性單位還是準公益性單位?因此公益性、準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務并存,單位自主權范圍有限,因而普遍缺乏利益激勵和風險約束機制。很大程度上停滯在原有的思維觀念中,習慣于商品生產和工程建設嚴重依賴上級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職工吃“大鍋飯”、喝“大鍋水”、工作效率低下、經濟效益不高、職工收入差、水土資源的綜合經濟收益率非常低、注重社會效益的發揮而忽視了自身經濟效益的壯大。

2、人員基數大,收入總量小,收支矛盾突出。由于種種原因,單位人員增長過快,人員總量過剩,結構性人才缺乏,導致單位經濟負擔重,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到目前為止人員已達133人。雖自1998年開始推行了“雙向選擇、競聘上崗”改革,通過待崗、自謀職業、借調、內部退養等途徑分流人員,以騰出崗位,緩解局里的收支壓力。可是現在年收入不到130萬元,維持職工工資正常的發放都成問題。無法加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等社會保障體系,職工退休后生活沒有保障。由此造成職工人心不穩,單位和個人的后顧之憂非常嚴重。

3、債務包袱過重,發展后勁嚴重不足。xx水庫大壩建設、大石庵農業開發項目留下的巨額債務,每年僅還銀行貸款利息就需30余萬元。加之欠下的各類保險和拖欠職工的工資,像幾座大山一樣壓在管理局的頭上,使我們喘不過氣來,疲于奔命,壓力很大,根本無法考慮事業發展的問題。

4、灌區水費難收,到位率逐年遞減。雖然xx管理局為灌區提供的水是商品,其中凝結了管理局干部職工巨大的物化勞動和腦力勞動,但卻不能從低廉的收費價格中獲得合理的補償,不能維持簡單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導致職工的生活困難和隊伍的不穩定。多年來,水費的征收都是以“實物計量、貨幣結算”的方式實施的,在九十年代后期改為“按畝計量、貨幣征收”的方式。這在計劃經濟時期,依靠行政手段征收水費是可行的。但在目前市場經濟時代就出現了許多矛盾,主要是征收主體的錯位,水價沒有按成本核定,由于水具有商品的性質,就不能回避市場經濟規律,回避買賣雙方直接見面的供需服務關系。現在水費收取困難,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單位經費困難,人員工資難以保證。到目前為止,灌區鄉鎮共欠xx局水費達108.7萬元。現在全市全面免征農業稅,今后如何收取水費,是我們擔心的問題。

5、工程老化嚴重,管理養護難度大。xx引水壩、東干渠和青資左干渠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建成的,主要是通過大搞群眾運動的方式建設,加之受當時技術、資金條件的限制,存在設計要求低、建設標準低、施工質量不高、渠道防滲不配套等問題。經過幾十年的運行,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險工險段增多、水的利用率低、水資源損失浪費驚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隱患。同時東干渠位于采煤區,煤礦的開采造成渠道和建筑物沉陷開裂現象時有發生。投入不足,公益性工程損耗和維護管理費用沒有補償渠道和來源。管理粗放,工程設施配套建設滯后,老化失修嚴重,效益衰減。嚴重影響了灌區正常的使用和可持續發展

6、電站設備逐年老化,設備無法換代升級。兩座電站運行發電都在十年以上,水工建筑物和機電設備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運行維修費用歷年遞增,由于受資金的影響,只能對其進行簡單的維修和改造,無法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機組設備出力和設備的完好率下降,設備升級和更新換代迫在眉睫。

二、對策建議

鑒于以上情況,xx管理局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就是按照國家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進行改革,現就改革提出如下幾點意見和建議。

1、事業單位的定性問題。根據國家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將水利系統各單位明確劃分為公益性、準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三類單位。按照《實施意見》的精神,xx管理局應定為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其中水庫和灌區將定為純公益性。定性為純公益性的機構的人員定編后將由政府財政承擔其工資和辦公費用,增加財政負擔,政府和有關部門能否批準?xx管理局內的兩座電站等非公益性單位是否將推向市場?如果是這樣,電站將面臨各種稅收等負擔,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因為電站實際上已經在負債經營。政府能不能給予這些單位優惠政策。

2、單位負債處理的問題。xx水庫大壩和灌區建設留下的巨額債務,嚴重制約著xx管理局的生存和發展。依靠自身的能力根本無法償還,政府能否考慮核消貸款、農業開發資金等相關負債,減輕xx管理局的負擔,使之能夠健康持續發展。

3、老職工提前退休的問題。xx管理局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競爭上崗。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各種因素造成的結果,一部分老、弱、傷、殘等職工無論在年齡、身體、文化素養、能力等各方面都屬于單位內部的弱勢群體,無法與年輕職工在同一起點上競爭上崗。因此,這部分職工能否提前退休。或者放寬到男性年滿55周歲且工作年滿30年的干部、工人一律提前退休;女性年滿50周歲的干部(或女性年滿48周歲的工人),且工作年滿20年,經本人申請,可提前退休,作為改革時分流人員的一種有效途徑。

4、定崗定編問題。xx管理局的崗位編制可根據水利部和財政部二○○四年五月頒發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試點)定職能、定編制、定崗位。但是我局人員嚴重超編,人浮于事,給單位的運行管理造成了很大壓力。政府和有關部門能否借這次改革,按照上述《定崗標準》,對xx管理局進行全面定崗核編,并在今后嚴格控制人員的無序膨脹,使xx管理局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為x市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5、組織改革領導機構的問題。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相關問題較多,建議由政府牽頭,組織、勞動、人事、社保等相關部門組成改革領導小組,自上而下進行全面改革。

6、創新機制的問題。①在用人制度上實行公開競爭上崗,為了打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職工“吃大鍋飯”的思想,增強職工主人翁意識,樹立“就業靠競爭、上崗靠技能”的新觀念,對現有職工進行了重新核編、定崗、定責,打破干部、工人的身份界線。在此基礎上,推行全員聘用制,實行公開競爭上崗,對于競爭到崗位的職工,又與其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并實行千分制定量考核。這一措施,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杜絕了用人上的一些不正之風,能極大調動職工學業務、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②創新收入分配機制,實行崗位工資制度。打破“鐵工資”,在分配機制上闖出了有效的路子,將職工工資與效益、發電量等經濟指標掛鉤,根據超額完成或完不成指標的不同情況,按照一定比例兌現工資,創出了一套適合本單位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這樣,既增強了干部職工的危機感和責任感,調動了工作積極性,明確了責、權、利,又使干部職工的收入與實績直接掛鉤,遏制了人浮于事的被動局面,扭轉了效益低下等不良現象。③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積極參加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社會保障體系。④改變人事管理的弊端,合理分流富余人員。人事制度的改革,關鍵在于擴大事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單位在上級部門人事制度改革的有關政策指導下,結合水利工程體制改革要求,逐步建立靈活多樣的用人機制,以此解決人員多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