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10-26 02:33:00

導語:村級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冠華故里競風流

——**縣慶豐鎮東喬村

我國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故里——東喬村,地處建湖縣城東郊,鹽淮公路和東塘河穿村而過,水陸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暢通。現有7個村民小組,915戶,總人口3100人。200*年全村經濟總產值3.5億元,村級積累5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29元。近年來,東喬村結合本村實際,利用區位和自然人文的資源優勢,大力興辦工業,推廣高效農業,發展人文旅游業,建設人性化的村莊環境。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農村建設之路。先后榮獲省“優秀村委會”、省“依法治縣示范村”,以及市“優秀基層黨組織”、“市級文明村”等榮譽。

大力興辦工業,加快富村富民

東喬村真正起步發展工業是在跨入新的世紀開始的。在村黨支的組織下,全體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就如何壯大村級經濟、讓村民過上富裕生活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光抓糧食不能解決致富問題,要想盡快實現小康生活,必須立足于“農”,取利于“工”,實行“以工養農、工農并舉”,2002年,該村創新思想,先后辦起了塑料制品、五金機械、玻璃儀器、石英燈具、帆布等為主體的五個支柱產業的和二家私營企業,成為慶豐鎮塑料制品特色村,建湖縣私營經濟發展排頭村,由此走上了工業化發展道路。發展之初,全力建設載體,志在筑巢引鳳,利用鹽淮公路的區位優勢,在兩側創辦了冠華工業集中區,吸引外來資本持有人在區內興辦工業企業。集中區建設獨立運作,配套服務,由小到大,滾動發展。先后有42家企業落戶集中區,其中以15家機電企業為主體,形成了區域知名的機電生產中心,成就了民營經濟集群雛形。村民在企業從業人員超千人,人均年收入超萬元,工業經濟已成為全村的主體經濟。

推廣高效農業,壯大特色規模

村“兩委”通過資金幫助、技術傳授、信息等方式,千方百計為村民創業提供便利,成立了6個經濟發展合作組織,4個專業協會。農業科技協會發展水產養殖500畝,畝平收入可達8000元。引導村民發展致富項目,扶持興辦2個1200頭的養豬場,年收入可達250萬元。扶持4人發展千頭養鴨場,共養鴨15000只,年收入可達30萬元。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拓展農業特色規模,200畝綠色果園畝平收入6000元,收入120萬元。引種何首烏24畝,年收入可達15萬元。發展高產經濟作物茨菇種植100畝等,實行有組織的種苗選購和技術指導。對涉及到征地、供水、用電、架橋、通路等實際問題,一律由村集體出面協調解決。積極推廣秸桿養殖循環利用新模式,全面推進沼氣應用,農民在養、長等農業項目上走上高效生態型的路子,

發展人文旅游,打造名人景點

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淵博才情,世人皆知,其傲世的輝煌人生,引發了人們對他源根濃厚的探訪興趣。東喬人在為這方水土上走出這樣一位名人而倍感自豪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抓住了這一獨特的人文資源,邁開了發展旅游業的步子,提高了東喬的知名度,帶動了三產發展。截止2006年,全村已興辦服裝加工、服務、餐飲、洗浴等三產項目50多個,總產值達5000多萬元。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5929元。公益設施不斷完善,新建水泥路5公里,修建磚頭路15華里和橋梁16座,村民出行更為方便。農機服務網絡等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電力電線、自來水入戶率均達100%,電話普及率達100%,有線電視入戶率90%。全村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邁出了小康建設的快車道。以“參觀名人故居,展示故里風貌,帶動三產發展”為主題,實行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提升,推出了里下河水鄉又一旅游景點——喬冠華故居。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東喬村高度重視規劃的龍頭作用,請規劃部門進村勘察,結合建湖縣的總體規劃,多次完善,高起點完成了全村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目前,東喬村正全力實施“五個一景”的工程。

一景。拓建喬冠華故居。按照做靚老景,做優新景,創造美景的總體思路由東南大學專家設計,新用地50畝,分步拓展景點規模,收回東廂房,改建故居門樓,修繕啟明橋,裝點讀書亭,栽竹植樹,移花種草,布置山景,恢復原貌。

一街。建設冠華商業街。街景為:明清格調,古色古香,商住結合,服務多樣,功能齊全,設計風格各異,外部環境整潔,門面粉刷一新。使商業街聚集人氣、旺才氣,力求服務業的大發展。

一區。建設東喬農民住宅區。按款式多樣化、設施配套化、服務功能化的要求,建設東喬農民住宅區。將現有的18個自然村莊,集中建設為兩個商住區,以喬冠華故居為中心,規劃用地9公頃建成一個容納500戶的商住區,另一商住區以張家莊為中心,規劃用地7.2公頃建成一個容納400戶的商住區,使東喬全體村民居住寬暢,出行便捷,娛樂方便,休閑舒適。

一園。擴建冠華機電工業園,按照“打造品牌”,提高園區效率的總體思路,牢固確立親商、富商的觀念,舉全村之力,抓好冠華工業園區擴建,以冠華名人品牌為核心,集聚民資和吸納外資等多渠道,搞好“五通一平”配套,今年已新進5家企業進園,計劃到2012年進園企業要超過50家。

一片。打造生態農業示范片。突出品牌創建,培養新型“數字化”農民,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強化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勞動技能,培養一批帶頭使用和傳播先進農業技術的技術人員,一批率先發家致富,帶領廣大村民共同富裕的種養能手,一批活躍二三產業的能工巧匠。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