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論壇匯報
時間:2022-09-29 03:38:00
導語:安全生產論壇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使中國的安全生產管理也在迅速地與世界接軌。
金秋十月,來自國內外的400多位嘉賓集聚北京,交流各自國家、
地區和企業的安全生產、職業健康管理經驗。2002中國國際安全生產論壇為中國放眼看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又提供了一個窗口。代表們提交的論文或從不同角度的發言,充分顯示了關愛生命、關注健康的意識,在世界上日益深入人心。論壇上,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傳遞的安全管理經驗和安全理念,使國內的代表大開眼界,深受啟發。國內一些代表的發言和論文,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政府對安全生產的重視以及企業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成就和進步。兩天的論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論壇掀起的漣漪,將會持續很久。
職業安全健康成為世界潮流
此次論壇上,國外代表談論的核心內容是職業安全健康。例如,《澳大利亞國家職業健康安全戰略》《歐洲職業安全健康立法和管理》《美國礦山安全健康體系》等論文,分別介紹了這些國家和地區對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生命和身心健康的關注。
英國健康與安全局局長蒂莫西?沃克從各個角度論述了“設定健康與安全目標的價值”。據他介紹,英國每年處理事故的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面對這樣大的經濟損失,英國開始要求企業設定健康與安全目標。英國安全管理部門向全國的350個工業領袖發信,請他們設定安全目標。政府強調,安全工作不是負擔。由于英國從業人員更多的是死于與工作有關的疾病,因此,英國的安全工作重在預防。因為設定了安全目標,英國飲料、食品工業的事故率大幅度下降,紙板行業也把事故率降低了30%。沃克認為,設定目標,能夠創建一種達到目的的感覺,能幫助監管者以更加對外開放的角度來考慮工作。
澳大利亞聯邦國家職業健康與安全委員會首席執行官羅賓?斯圖爾德?克朗普頓說,澳大利亞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過去20年來在職業安全健康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澳大利亞在安全方面與發達國家一樣好。如今,國家安全監管人員、工人和雇主都有了更加積極的預防事故的態度。國家職業健康與安全委員會制定了9個領域的安全目標,如對死亡、疾病和傷害等的要求是,在10年內死亡率下降20%、工傷率下降20%。他說,國家對此有4個衡量指標:一是企業經理和工人對職業健康知識了解的程度;二是看工人操作技能是否提高;三是政府是否制定了相關計劃并付諸實施;四是對相關數據進行研究,看職業安全健康水平是否在提高。
芬蘭建起了職業健康安全服務網絡,只要工人被雇用,就可以得到政府的、私人的、整合的三種保健服務模式。芬蘭經過對統計數據的分析,發現常見職業危害造成的是呼吸、肌肉和聽力方面的問題,因此,1998年他們對全國的職業健康戰略進行了修改,確定了三個重點領域。行動原則首先是要加強工作場所的管理,尤其是要促進老工人的健康。
阿爾及利亞則對電池廠作業工人有腎臟機能障礙和其他職業危害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并采取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國外代表的發言使我們看到,他們的做法雖不盡相同,但出發點是一致的,這就是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更加具有人文主義精神。很多國家和地區對職業安全健康提出的要求是:生命的質量,不僅僅是活著,而是要健康地生活。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認為,有相當的職工在工作時沒有發生工傷或工亡事故,但是,有些人在退休后患某種疾病與過去長期從事的工作有關,因此,這些疾病也應該是事故。
讓法規起引導制約作用安全生產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今年,我國頒布了《安全生產法》,并將在11月1日正式施行,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立法晚了許多。論壇上,許多國家的安全立法工作對我們頗有啟迪。
世界主要產煤國之一的波蘭,有國家勞工監督局、國家最高礦山局等國家級的管理機構。波蘭的采礦史可追溯到16世紀,那時該國有18個礦區。二戰后,波蘭的采礦業進入黃金時期。上個世紀70年代后,礦業產品逐步被其他產品所代替。目前,該國有12個采礦區域,有517名包括專家在內的工作人員,對506個采礦點進行監督。去年,他們對該國采礦業進行了17000多次檢查,使很多不合標準的大型煤礦被關閉。該國的安全管理人員在發現危險源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為了對事故做到提前預知,安全管理人員要有書面報告,詳細描述危險源的地點、采取的解決措施以及出現危險時的處理方法。這些書面報告要交給上一級的安全管理部門。上世紀90年代初,波蘭出臺了國家《開采法》,扼制了采礦業中的事故頻發勢頭。1994年以來,該國加強了對開采安全和環境的檢查。波蘭制定的有關礦山法規與歐盟相一致,管理者的工作要得到書面允許,并要解釋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原因。
著名的德國魯爾集團董事會主席卡爾?施大哲說,對從事煤炭生產的工人來說,存在很多危險。德國在工業發展的早期,職工健康就得到了高度重視,1839年德國推出了職業安全健康法規,1884年出臺了《事故保險法》,同時也出臺了事故聯合責任制,責任制是職業安全健康法規的支柱。在德國,職業安全健康是在一個項目開發之初就要考慮進來的;職業安全健康在項目設計流程中要給予考慮,是工作環境設計的一部分;職業安全健康的管理組織受到人們的尊重,職業安全健康的設施必須符合未來的要求。施大哲介紹,魯爾集團的管理人員認為,職業安全健康是生產的前提,職業安全健康是人文基礎,職業安全健康能帶來歡樂,因此成本再高也不為過。
職業安全在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受到高度重視,他們的立法不僅多而且可操作性強。目前,歐盟有關職業安全健康的指令就有20個。例如芬蘭,該國在今年初開始實施《職業保健法》,后又頒布了《職業安全法》,并將在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芬蘭的職業安全戰略重點是預防,其目的是更好地保護職工的安全健康。為做好職業安全健康監督工作,芬蘭把全國分成11個職業安全監督檢查區,共有450名專家參與檢查工作,其中370人工作在具體場所,每年的預算是2000多萬歐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安全生產來說也是這樣,健全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是安全生產的基本保證。美國勞工部礦山安全健康局自1910年成立以來,在礦山安全與健康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美國礦山開采的死亡人數從每年的3000多人降至不到100人。目前,美國所有的礦山業都得到1977年聯邦《礦山安全健康法》的保障。
新加坡為了確保船廠工人的安全生產,1994年6月1日頒布了每一家造船廠都必須遵守的《安全管理條例》。2000年10月,《條例》又在其他三個工業行業實施。由于采取這項措施,新加坡造船業事故發生率從1993年的每百萬工時的12.5下降到2000年的3.8。
安全管理是系統工程
論壇上幾乎所有宣讀論文的代表,幾乎都談到管理,都認為良好的安全管理體系是安全生產的保證,同時安全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
在安全管理上,各個國家和地區、各大企業都有很多切實可行的有效辦法。
日本是能源生產小國,但在1949年就對煤礦安全采取了強制性措施,建立了煤炭安全研究中心和礦井安全協會,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同時建立了良好的預防措施,培養職工的團結互助精神。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使用液化石油氣的家庭超過了1000萬戶,事故也增加了。嚴峻的安全形勢使日本政府尋找對策。他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其中包括立法、開發應用安全燃燒爐、向消費者提供安全措施的信息等等。現在,事故率降低了60%。他們認為,僅僅通過安全設施不可能做得非常完美,同時,事故的增加與社會老齡化有關。
美國今年曾發生了一起煤礦水災事故,由于美國煤礦安全有很好的管理基礎,事故發生后很快查明了工人被困的位置,并采取了有效的壓風排水方法,最終成功救出了9名被困工人。美國勞工部礦山安全健康局助理部長大衛?勞瑞斯基在論壇上借助幻燈演示的救護經過,引起與會代表的濃厚興趣。
澳門酒店業、飲食業發達。2000年,這兩個行業的工作意外事故占了全澳門意外事故的21.2%。今年以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暨就
業局對81家酒店、酒樓、餐廳等進行了職業安全與健康巡視,向他們提出了1195項改善建議。兩個月后,該局技術人員又進行了跟蹤尋訪,結果,完成建議項目的酒店達89%。澳門勞工暨就業局已草擬了新的職業安全與健康總規章,以保障所有受雇人員的職業安全與健康。
任何產品在投入生產前,所有企業都要進行成本核算。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將工傷的治療、賠償、誤工等統統打入成本,賬算得十分精細。這種算賬的方法把企業主的利益與職業安全健康緊緊地連在一起。因為,職業安全健康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業主的責任。一旦出了事故,受到傷害的不僅是受害者,業主同樣受到損失。因此,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建立了職業安全健康保險機制。
安全培訓為企業服務
安全培訓教育,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受到高度重視。他們培訓的目的性很強,注重為企業服務。
芬蘭是一個中小企業眾多的國家,其中95%的企業雇用工人不到250人,占全國勞動力的60%。因此,芬蘭特別重視在中小企業開展培訓工作。10%的小企業常常會在成立后的3年內破產,這些企業缺乏信息來源,管理風險大。為此,芬蘭為中小企業建立了安全管理網絡,調研中小企業的風險,并以此為內容來培訓中小企業主。芬蘭政府曾把有關小企業安全風險領域的信息傳達給1200個中小企業,告訴他們,哪些是個人和業務風險,讓中小企業主知道自己的風險是什么。
香港特別行政區職業安全健康局,清醒地認識到了來自職業安全健康培訓的挑戰,在香港引進了終生學習的概念,為從業人員提供一個學習的氛圍。他們要求,培訓應有高質量,甚至明確提出培訓要使用VCD等會產生良好效果的技術手段。據介紹,他們還將和一些第三產業的有關機構合作,發展一些特定行業的教育培訓。
一些國家的培訓內容和培訓對象的選擇,來自于對事故的精確統計和分析。與我國不同的是,一些國家的事故和工傷統計工作是由保險公司承擔的。而國家的勞工管理或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部門則根據有關數據的分析來制訂或修正培訓計劃。
記者注意到,在這次論壇上發言或提交論文的國外公司,許多是從事工傷保險、安全設備研究、教育培訓、安全咨詢,或是提供安全服務的,他們都對中國在勞動保護和安全監察、安全管理過程中蘊藏的巨大商機表示了濃厚興趣。許多公司甚至政府管理部門在介紹本國做法的同時,都不忘推銷自己的產品、服務以及某些疾病治療、康復模式等。如,此次論壇的合辦者之一美國利寶互助保險集團,為論壇提供贊助的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法國巴固保護集團,以及南非NOSA公司等。顯然,中國的相關市場剛剛起步,有關安全咨詢、服務的業務還沒有引起社會和企業的足夠重視,打開市場還需努力開拓。這次論壇,也讓國內的有關企業和機構開了眼界,感受到了來自國外的競爭壓力。
論壇也為與會者創造了合作的機會。中國煤礦工人北戴河療養院(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塵肺病康復中心)負責人在聽到了香港矽肺病補償基金會主席謝禮良的發言后,在會場內找到了他,希望進一步交流,謝禮良也在急切地尋找療養院的代表,雙方一拍即合,順利達成了合作協議:香港矽肺病基金會將送一批矽肺病患者來北戴河療養院進行灌洗肺的治療,基金會代表將來療養院進一步考察,并邀請療養院的代表到香港參加塵肺治療研討會。療養院的同志十分高興地對記者說:“這次論壇會不僅開了眼界,還有了收獲,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
- 上一篇:干部隊伍能力作風意見
- 下一篇:安全文文化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