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七項重點民生匯報

時間:2022-10-23 03:00:00

導語:實施七項重點民生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施七項重點民生匯報

今年以來,**省民政系統按照民政部總體部署,將解決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的民生問題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重點規劃實施七項民生工程,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切實保障了全省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的最根本利益,使其共享**發展振興成果。

一、著力完善農村低保制度,85.6萬農村困難群眾實現應保盡保

**是全國較早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省份之一。今年,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在全國普遍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要求,省委常委會提出明確要求,省長辦公會確定了“完善低保政策、加強規范化管理、提高救助水平、實現應保盡保”的目標,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工作。一是著力完善政策。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文件,省、市、縣均出臺了家庭收入核實辦法和計算標準,為準確確定農村低保對象提供了政策依據。二是著力完善審批程序。全省基本形成了本人申請、鄉鎮和村入戶核實、評審團評議、鄉鎮初審、縣級民政部門審批、2次張榜公布的規范的農村低保申請審批程序,確保了公開、公正、公平。三是著力完善資金籌措和運行機制。建立了以市、縣籌集為主,省對財政困難地區予以適當補助的農村低保資金籌措機制,建立了民政制定需求計劃、財政審核籌措、財政和民政聯合下撥、民政部門提供發放數據、縣級財政通過銀行和信用社或郵政儲匯發放的農村低保資金管理運行機制。四是著力改善基層工作條件。依托各級民政部門救災救濟工作機構,根據工作需要適當調整了編制,基本建立了省、市、縣、鄉、村5級農村低保工作機構,初步形成政府領導、民政主管、部門配合、基層落實的農村低保工作管理體制。五是著力提高救助標準,實現應保盡保。全省平均農村低保標準達到了1150元,比調整前的853元提高了297元,增幅34.8%,年保障標準最高達2400元,最低的也都達到了1000元。全省農村低保對象占農村人口總數4.02%,比20**年增加了18.9萬人,增幅28.3%,全年累計發放保障金4.3億元,月人均救助額由去年底的32.8元,提高到了45.8元,增幅39.6%,實現了應保盡保。省委書記、省長張文岳同志對于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工作情況給予充分肯定:“農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事關農村困難群眾生活保障,我省今年取得顯著成果,民政系統工作做得很細、很實。”

二、全面建立城市低保邊緣戶救助制度,40萬城市低保邊緣群體納入社會救助體系

20**年全國社保試點工作結束以來,**作為唯一試點省份,城市低保制度始終保持健康平穩運行,應保盡保局面持續鞏固,社會救助水平不斷提高,140萬城市低保對象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為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今年我們將工作目標預定為重點解決城市低保邊緣戶生活相對貧困問題。一是深入調研、摸清底數。年初,會同省社會經濟調查隊,按專業方法對與城市低保戶收入水平接近的居民進行了入戶記賬式點調,并對疾病治療、子女上學、冬季取暖等方面支出額度進行重點錄入,與城市低保對象收入、支出結構情況進行了比較,摸清了底數,全面了解邊緣戶生活貧困問題體現的具體方面和貧困程度。二是充分論證,科學設計。協調有關部門和專家會商,對確定邊緣戶范圍的方法、救助制度的原則、救助項目和標準、救助制度推行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論證,并形成書面報告上報省委省政府。時任省委書記同志在報告上批示:“省民政廳對全省城市低保邊緣戶的貧困情況進行的調查很有深度,主要從教育、取暖和醫療三個方面的實際問題的考慮與設計,符合實際,可以操作,贊成先做試點,逐步推開,以完善城市貧苦人口救助體系。”三是試點先行、總結推廣。在沈陽等地先期試點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政策,20**年8月,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關于建立城市低保邊緣戶救助制度的意見》,確定對全省城市低保邊緣戶重點實行疾病醫療、子女就學、冬季取暖等3方面的梯次救助。四是周密部署,全面實施。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迅速行動,制定實施方案,合理確定救助項目,科學測算救助資金,目前全省各地普遍出臺文件實施了城市低保邊緣戶救助制度。全省有40萬城市低保邊緣對象納入救助范圍,生活相對貧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三、大力實施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程,農村低保戶中的殘疾戶和五保戶住房困難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在20**年實施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礎上,今年我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政府補助、群眾自籌、社會捐助、銀行借貸、稅費減免相結合的辦法籌集建房資金,將農村低保戶建房納入災民建房范圍,繼續深入實施危房改造工程,提出了重點解決農村低保戶中的殘疾戶和五保戶住房困難的目標。在建房對象的確定上,嚴格履行本人申請、村民代表大會評議、評議結果公示、鄉鎮政府審核、縣級民政部門審批、審批結果公布的工作程序,所有建房戶均實行一戶一檔,檔案中附有建房前后的照片、文字資料。并根據住房損壞程度和家庭人口、經濟狀況確定建房面積和補助標準。各市根據建房戶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對策,除新建住房外,還采取了聯建、購房安置、置換等形式。為加快建房速度,各地普遍采取組織機關干部和村黨員包戶負責的措施,把建房任務分解到幫建人,由幫建人入時幫助解決農村特困戶的困難。20**年,全省共投入資金3億多元,為災民、低保戶等特困戶新建維修住房15**1戶、4**37間。目前,所有建房戶已全部竣工入住,全面解決了農村低保戶中的殘疾戶和五保戶住房問題。民政部多次就我省實施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作情況和取得的顯著成果予以通報表揚。

四、不斷完善城鄉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城鄉貧困群眾就醫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20**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了住院門診救助相結合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今年結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在政策銜接上下了功夫。截至10月份,救助人數達到30萬人次,累計發放救助資金4790萬元,醫療救助制度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實現了低標準、廣覆蓋的基本要求。

各地都出臺了農村醫療救助的實施辦法或細則,建立了以政府出資為主,社會捐助為輔的農村醫療救助資金籌措機制。目前,全省累計籌集資金3928萬元,資助全部1**.8萬名農村低保戶、五保戶和其他貧困對象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累計投入資金1**8萬元。實施大病救助3.6萬人次,累計投入資金2870萬元,人均救助額797元。

五、狠抓落實五保供養政策,14.3萬五保對象供養水平顯著提高

各地在調整五保供養政策過程中,建立了以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以農村基層組織扶持、社會各界資助為補充的新型農村五保供養管理體制,明確了五保對象的條件、申請審批程序、五保供養資金來源渠道和敬老院法人地位等問題,實現了由傳統集體經濟組織供養模式向政府供養的五保供養模式的歷史性轉變。各地確定了五保供養標準,普遍采取了計算生活來源、設立檔次、就近靠檔、差額享受的五保供養模式。目前,全省全部完成了五保對象審批發證工作。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達到2500元,分散供養標準達到1500元,五保供養金納入財政預算,全年共發放五保供養金2.35億元。進一步加大了敬老院整合力度,全年新建和改造區域性中心敬老院100所,投資1.8億元,全省區域性中心敬老院達到260所。各地積極理順敬老院管理體制,有7個市的49所敬老院已經納入事業單位管理,管理服務經費納入了當地財政預算。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報請省政府出臺了《**省農村五保供養辦法》,實現了依法管理、依法保障。

六、率先出臺省級孤兒救助政策,孤兒救助工作實現制度性突破

為深入貫徹國家《關于加強孤兒救助的意見》,落實好時任省委書記關于做好孤兒救助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全面調研論證的基礎上,20**年7月,在全國第一個以省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加強全省孤兒救助工作的意見》,對孤兒生活、醫療、康復、教育、住房、就業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制度性安排,具有救助范圍覆蓋城鄉、救助項目具體全面、救助水平相對較高等特點,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也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竇玉沛副部長批示:“**省政府下發孤兒救助意見,政策清晰全面,必將推動兒童福利事業快速發展”。

七、積極開展慈善捐助活動,扶貧幫困工作成效顯著

全省各市和30個縣(區)建立了慈善組織,初步形成了慈善工作網絡,工作關系進一步理順。全省各級慈善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慈善救助活動,共籌集慈善款物3.4億元,救助各種對象4.6萬人。年初以來,利用全省10**個扶貧超市、4300多個經常性社會捐助站點,開展了經常性社會捐助活動,接收款物2922萬元,救助困難群眾97萬人次。20**年元旦春節期間,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社會捐助活動,共籌集救助款物4億元,共發放救助款物2.29億元,其中資金2.01億元,物資折款0.28億元,救助城鄉貧困群眾84.73萬戶,戶均救助款物2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