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報告

時間:2022-01-19 04:20:00

導語:文物普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物普查報告

一、第一階段工作總結

1、組織機構建立情況

為加強文物普查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天津市政府下發了《關于成立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津政人〔2007〕38號),明確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普查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領導小組組長由副市長張俊芳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峻屹、市文物局局長成其圣擔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市發改委、建委、交通委、財政局、公安局、民政局、國土資源和房管局、規劃局、水利局、林業局、宗教局、旅游局、統計局、檔案局、廣電局、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文物局、測繪院及警備區后勤部。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任由市文物局副局長張志兼任。辦公室負責普查工作的組織和領導。

天津市政府還下發了《批轉市文物局擬定的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的通知》(津政發〔2007〕68號),對全市文物普查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和要求,進一步明確各部門職責,確保全市文物普查工作順利展開。

我局組建了天津市文物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執行辦公室,抽調專門人員負責全市文物普查業務指導、資金設備、數據整理、宣傳和普查信息報送工作。各區縣組成相應的普查領導小組和普查機構,負責本轄域文物普查工作。

2、文物普查動員、培訓和試點工作

天津市下轄18個行政區縣,本次普查以區縣為基本普查單元,各區縣分別組建了1個普查工作隊及4——5個普查小組,負責本區域文物普查工作,全市文物普查工作人員約450名。

2007年9月18日,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動員大會在薊縣召開。來自全市各區、縣文物(文化)局主要負責人及文物普查工作培訓班學員近200人參加了會議。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文物局副局長張志同志在會上作了動員講話。強調文物部門和文物工作者要站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以對國家和民族、對歷史和未來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文物普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握文物普查的重要機遇,確保這次文物普查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圓滿成功。他在講話中要求各區縣在文物普查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以及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陳至立國務委員和單霽翔局長講話精神,切實把握六個重要環節,一要深化文化遺產理念,二要精心制定工作方案,三要理解并執行文物普查相關標準和規范,四要著力創新普查方法,五要積極擴大普查成果,六要實事求是普查登錄。

2007年9月18日至24日在薊縣舉辦了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培訓班,即將投入文物普查工作的市直屬單位和各區縣普查隊員180余人接受了培訓。通過一周的學習,全體學員對文物普查相關政策法規、田野調查及工業遺產調查方法、天津地區考古發現、近現代建筑及工業遺產的價值、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表著錄說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記表著錄說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相關標準和規范、中國鄉土建筑古建筑調查方法、普查數據采集軟件安裝與操作、GPS使用的基本方法有了深入了解。通過田野調查實習,基本掌握了文物普查的業務技能,確保9月30日標準時點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順利展開。

我局在薊縣開展了文物普查試點工作,重點是結合該地區地下文物遺存豐富的特點,指導普查隊員掌握文物線索發現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文物實地調查,文物信息采集和錄入。經過1個月的試點工作,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近200處。

3、財政經費落實情況

按照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國發〔2007〕9號)要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從2007年4月開始,到2011年12月結束,普查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并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到位。為規范和加強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專項經費的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專項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對普查專項經費支出范圍作出明確規定。

根據文件精神,我局結合全市各區縣文物普查工作實際情況,本著務實節約的原則,編制完成了《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經費預算》。目前正在抓緊與市財政部門溝通落實經費,確定市和區縣財政負擔比例并及時劃撥,切實推進我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確保2011年底之前圓滿完成我市文物普查任務。

4、文物普查宣傳和信息報送情況

文物普查是我國當前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也是將文物保護理念送進千家萬戶的文化工程、教育工程、民心工程。文物普查規模浩大,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我局適時啟動宣傳工作,2007年6月至9月與天津電視臺共同舉辦了“知家鄉、愛天津”文化遺產宣傳活動,共拍攝不可移動文物宣傳短片60部,在電視臺連續播出,在全市范圍內產生了較大影響,為即將全面開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營造良好氛圍。很多群眾觀看節目之后紛紛提供文物線索,多家媒體表示對文物普查工作要跟蹤報道,深入宣傳這一規模浩大的文化工程。

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我局建立了文物普查工作簡報和月報制度,在文物普查第一階段,分別向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了《關于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人員培訓計劃的報告》、《關于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機構與人員基本情況及近期工作情況的報告》、《天津市認真貫徹執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動員大會暨文物普查培訓班在薊縣舉辦》等文物普查工作信息。

市文物局三普執行辦公室負責及時將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進展情況上報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第二階段工作計劃

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為普查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以區縣為基本單元,實地開展文物調查和信息數據登錄工作,普查數據資料邊采集、邊整理、邊審核、邊建檔。

1、推動各區縣在2007年底之前全面組建文物普查機構,建立信息報送制度,對尚未接受培訓的普查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保證全員執證上崗,確保普查工作高質量完成。

2、協調市和區縣落實財政經費,2007年底之前按照國家規定標準配置相應的電腦、數碼相機、GPS等普查設備,為文物實地調查和數據采集做好充分準備。

3、組織全市各區縣普查隊、組根據國家文物局下達的規范和技術標準對所負責轄域內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現場勘查、測量、標本采集、繪圖、拍照、錄像等,認真做好文物數據和相關資料的采集和登記工作,及時整理、錄入調查資料和信息數據,由普查隊負責人負責審定,保證資料、信息和各項原始數據真實完整。

4、市文物局及時對各區縣相關普查資料和信息數據進行抽查復核,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5、及時了解、掌握各區縣普查電子數據、資料和普查進展情況并上報國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辦公室,保證信息的及時報送。

6、在野外調查結束后,妥善保管全市各區縣普查數據、資料的紙質文檔,以備核查。同時按規定做好各項數據和資料的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