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責任制情況報告

時間:2022-01-15 09:43:00

導語:糧食安全責任制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安全責任制情況報告

一、建立健全糧食行政管理體制。為全面承擔轄區內糧食安全責任,區委、區政府切實把糧食安全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黨政第一把手親抓,專管副區長專抓,多次召開有關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并明確各有關單位糧食安全職責,確保國家各項糧食方針、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在與市政府簽訂糧食安全責任書的同時,建立糧食工作考評獎懲制度,把糧食安全工作列入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到糧食行政管理機構和職能明確,糧食行政管理經費足額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糧食、財政、工商、物價等部門在糧食行政管理工作上各司其職,確保糧食安全工作得到全面落實。

二、認真抓好糧食工作四項考評指標的達標工作。為確保完成市政府下達我區的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總產量、糧食儲備、糧食風險基金四項考核指標的達標工作,在區財政財力困難的情況下,區委、區政府克服種種困難,千方百計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一是堅持不懈地保護好基本農田。堅決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耕地使用占補平衡制度,切實做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穩定全區年糧食生產能力。二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入,改善生產基礎設施、良種補貼以及先進技術的示范推廣以及創辦高產示范片;認真做好直接補貼的組織和落實工作,保證及時將補貼資金發送到種糧農戶手中,有效推動全區糧食向高產、高質、高效發展,并全面完成市下達的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計劃。三是切實規范儲備糧管理。嚴格按照儲備糧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市下達的地方儲備糧規模,健全地方儲備糧食的調控功能,做到嚴格制度、嚴格管理、嚴格責任,確保在庫糧食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四是保障糧食風險基金落實。根據我區糧食風險的規模,積極籌措糧食風險基金,并在本級財政預算中足額安排糧食風險基金,保證糧食儲備和市場調控的實際需要。同時,完善對糧食風險基金的撥付和使用情況的監管,切實做到專款專用。2007年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及2008年各項指標的預測如下:2007年度糧食播種面積xx萬畝,完成市下達的糧食播種任務xx%,糧食總產量xx萬噸,完成市糧食總產量考評指標127.5%,儲備糧xx萬公斤,完成任務100%。農保田(糧食部分)xx萬畝,完成任務148%,糧食風險基金xx萬元,完成任務100%。2008年糧食生產按統計部門提供的具體數(農業普查下達數),預計糧食播種面積xx畝,預計糧食總產量xx噸,預計完成儲備糧xx萬公斤,農保田(糧食部分)xx萬畝,預計完成糧食風險資金xx萬元。

三、規范糧食市場管理,維護糧食正常流通秩序。一是進一步完善政府宏觀調控下市場形成糧食價格機制。由糧食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工商、物價等部門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管,加大巡查力度,對全區糧食市場供求和價格變化實施監測,實時掌握糧食行情,并在全區糧食經營者中開展以“六查六看”為主要內容的監督檢查(即:查經營主體資格,看證照是否齊全,是否合法經營;查進貨票據,看進貨來源是否合法;查糧食質量,看質量是否合格;查包裝標識,看標識是否準確;查商標廣告,看成品糧商標是否合法,廣告是否真實;查經營臺帳,看是否按規定如實填寫進貨、銷售情況),有效整頓糧食市場經營秩序,保護消費者利益。此外,研究建立和完善糧食價格干預制度,制訂《xx糧食價格應急干預預案》,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穩定。二是加強糧源組織調度,千方百計確保我區糧食總量平衡,糧源充裕,市場穩定。三是建立嚴格的糧食市場準入制度。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的規定,嚴格對《糧食收購許可證》的審核發放,抓好糧食經營者建立經營臺帳和糧食統計制度,定期向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報告有關經營情況及糧食庫存等工作。發改(糧食)、工商、物價、稅收、安監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嚴格履行職責,切實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管,依法嚴肅查處各種違法經營行為,維護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糧食市場秩序。四是繼續做好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工作。我區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工作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在區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拿出資金支持企業改制。改制后的區直國有糧食企業輕裝上陣。xxxx年全區國有糧食企業實現盈利xx萬元。

四、完善地方糧食儲備和風險金制度。按照市政府下達我區的地方儲備糧規模和糧食風險基金規模(每年地方儲備糧萬公斤貿易糧,糧食風險規模基金萬元)的任務,嚴格按照儲備糧管理制度和糧食風險基金管理制度加強管理,并于2008年健全《xxx區級儲備糧管理辦法》和《xxx糧食風險基金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區級儲備糧和糧食風險基金的管理。在儲備糧管理上,做到嚴格制度、嚴格管理、嚴格責任、確保庫存糧食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對儲備糧的輪換、銷售、購進嚴格按照程序,公開進行競價交易,在購進環節中,嚴把質量關,確保購進的糧食質量、品種良好。在糧食風險基金使用上,做到嚴格審批,專款專用,保證了糧食儲備和市場調控的實際需要。

五、轉變職能,加強服務,力保全區糧食供求平衡。針對國家對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糧食管理工作面向社會化管理的轉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切實轉變職能,認真做好服務工作,帶頭執行國家糧食方針政策,及時為基層糧食單位提供信息、協調有關問題,同時,鼓勵和引導各種所有制經營者開展跨區域糧油經貿與技術合作,消除不利于糧食正常流通的障礙,促進糧食正常流通。鼓勵建設糧食加工、儲存、銷售網絡等基礎設施。此外,充分發揮國有糧食企業在糧食購銷、保障軍需民食和服從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等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區糧食總公司與產糧區糧食部門建立長期糧食購銷協作關系,全區各種所有制糧食經營者積極疏通糧食購銷渠道,調劑市場糧食余缺,確保我區糧食不出現斷供斷檔、搶購糧食現象。

六、建立健全糧食安全應急機制。為保證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或重大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時的糧食(含食油)有效供給,確保全區糧食安全,20*年,我區成立以區發改局(糧食局)、財政局、審計局、經貿局、民政局、農業局、物價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組成的xx區糧食應急指揮部,負責全區糧食應急工作,并制定和完善《xx區糧食應急預案》,明確各有關部門在緊急情況下做到反應快速、響應及時、急事急辦,確保糧食市場和社會穩定的職責。此外,按照平時和應急相結合的原則,區發改局(糧食局)為落實《區糧食應急預案》制訂落實應急預案的預案,成立糧食應急市場監管和供應組、糧食應急采購組、糧食應急調運組、糧食應急加工組,并整合完善全區糧食應急定點供應、加工、倉儲、運輸企業等與糧食應急保障要求相匹配的保障措施。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沒有糧食突發事件的發生。

七、加強對糧食市場供求狀況的監測分析。由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會同財政、物價、工商等部門建立糧食信息系統和預警機制,定期收集糧食生產、消費、價格等信息,積極組織對全區糧食市場供求和價格變化實施監測,實時掌握糧食行情,科學制定糧食預警調控指標體系,為政府的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