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匯報
時間:2022-01-28 10:52:00
導語: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
(一)建班子,強隊伍。成立了由書記、鎮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鎮鄉村建設管理所,各村委會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形成了鎮村組織、部門配合、小組實施、層層發動、全民動手、全面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訂方案,明職責。結合我鎮實際情況,認真制訂了《××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對6個村委會、16個責任單位進行責任區域分解,細化目標任務,就祥賓公路沿線、鄉村道路、中心河道、村間環境衛生4個重點區域的整治工作進行責任明細,嚴防衛生死角,并和各責任村(單位)簽定了整治工作目標責任狀,將此項工作納入年終目標考核,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條件。同時,推行環衛工作“五定”制度,即定人員,定路段,定任務,定標準,定獎懲,切實保障整項工作的全面推進。
(三)廣宣傳,造氛圍。通過召開鎮村干部會、村民代表會,運用廣播、標語、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發動,增進共識,形成人人參與,齊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圍。鎮黨委政府組織全鎮開展了“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系列衛生整治活動,統一印制下發了題為《你我同行,你我同心》的倡議書2000余份,共開展集體衛生整治活動30多場次,參與人數5000余人次。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通過開展扎實有效的宣傳教育工作,培養廣大村民群眾共同創建美好家園的責任意識,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生產方式,提高文明修養和科學發展的能力,講文明,革陋習,樹新風,塑形象,為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打下堅實基礎。
二、抓實“五大工程”,落實整治措施
一是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我鎮緊緊抓住國家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機遇,以抓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中間村”等新農村建設項目為載體,實施了村莊道路硬化,墻體亮化、美化,村莊、庭院綠化工程。累計籌集整合資金1216.95萬元(其中上級補助339.63萬元,群眾籌資、捐資、以物折資、投工投勞折資877.32萬元)完成了雄魯么和海稍村委會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11個中間村及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建設項目,共涉及1671戶7146人。全鎮完成村間道路水泥路面硬化60條12644.87米,支巷道硬化252條9030.7米,粉刷墻體1134戶121640平方米,農戶庭院硬化309戶9150平方米;新建衛生公廁11座,實施坡改梯210畝,建成村級文化活動室54間、籃球場5個、文化體育廣場2個、蓄水庫塘4座、村莊垃圾集中堆放點29個;新建鄉村公路5.5千米、維修改造7千米,鋪筑彈石路14.5千米。全鎮上下掀起了新農村建設高潮,涌現出了海稍大椿樹、大羅上三、石碑馮家等一批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
二是環境衛生整治工程。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科學的生產方式,按照“五有”、“五無”要求,認真落實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五有”即:各村組設有垃圾中轉點,各村組間設有一支負責任的環衛專業隊伍(500人以上按1人配置,村組環衛人員可兼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環衛專項管理整治制度,有一套考核獎懲制度和村規民約,有相應的工作經費作保障。“五無”即:房前屋后,省、縣、鄉、村等主干道路兩側、橋邊、河邊無暴露垃圾,無旱廁、露天糞缸,無亂堆亂放現象,所屬河道內無飄浮物和垃圾,無亂張貼現象。3月以來,我鎮共組織3次大規模的環境突擊整治活動,全鎮黨員干部居民群眾近4000人次參加了整治活動,共出動農用拖拉機24臺,清除衛生死角400多處,清運垃圾、雜草2000多噸。
三是農村道路整治工程。成立了農村道路衛生整治宣傳、督察工作組,定期不定期對全鎮各交通干道衛生整治情況進行督察,隨時規范、引導群眾養成愛路護路意識,并自覺遵守道路法規,嚴禁在道路上堆放沙石、垃圾、糞草,嚴禁在道路上打曬糧草,嚴禁侵占損壞道路設施等行為,確保道路暢通、行車安全。
四是村莊溝塘整治工程。按照屬地管理和“一事一議”要求,建立村組投工投勞長效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轄區內溝路、塘壩進行清淤,對溝埂、塘壩進行加固,確保溝路暢通,蓄水安全。結合冬春水利,先后投入800多個勞動力,共清理河道17條、5930米,完成土方16萬方,達到河道、溝渠暢通,河岸無雜物垃圾、河面無雜草漂浮物,為大春生產用水提供了有利條件。
五是清潔能源建設工程。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宣傳教育群眾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積極推進節柴改灶、沼氣池、太陽能等節能降耗清潔能源建設,通過農村環境整治,使全鎮農村人居環境基本實現凈化、美化。目前,全鎮建池農戶達69%,其中上三家、大椿樹等村建池率達90%以上;累計安裝節柴灶1200戶;海稍新莊等村民小組發揮優勢,在全鎮率先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石碑村委會帽山、小竹箐等山區村組自發安裝微型水電、風電等新能源設備,對全鎮的新能源建設作了有益探索。
三、建章立制,推進長效管理
為鞏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實現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我們堅持結合本地實際,落實長效管理措施。一是建立長期宣傳、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結合村務指導員工作機制,建立環衛結隊掛鉤負責制,要求各掛鉤聯系村委會的班子領導每年必須參加6次以上、村務指導員必須參加4次以上群眾會,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科學的生產方式。二是建立硬件建設投入機制,解決垃圾堆放問題。把建垃圾池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必備要求抓實,同時對建池村組給予每個300-500元補助,全鎮共投入專項整治、建池經費8萬多元,建成垃圾投放池29個,建成垃圾填埋場一個,并于6月16日又對垃圾填埋場道路進一步拓寬和修善,實行定點定時清運、填埋,規范集鎮居民和村民群眾的垃圾清運費用的收取,確保經費投入保障,真正讓農村人過上城市人的生活。三是建立垃圾清運機制,解決由分散污染到集中污染的問題。集體經濟條件好的,實行集體資金統一定期清運;集體經濟條件差的,以落實門前“三包”等措施,實行聯戶承包清運;有的村組則根據清運成本,定期向村民群眾收取每人每年3-5元清運費用,確保工作長期有效開展。四是建立垃圾亂堆亂放舉報獎勵機制,要求各村組、單位定點堆放、定時清運,對亂堆亂放行為進行投訴舉報,事實清楚的給予舉報人適當獎勵,形成了全民參與、人人監督的工作機制。此外,我們還制定了單位衛生制度和對環境衛生專管員、清掃保潔隊伍的量化考核制度等,根據環衛治理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各村建立利益導向機制和制約機制,將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要求寫入村規民約。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由于我鎮是農業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高,農民群眾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傳統的、落后的生產生活習慣難以較快轉變,引導、教育群眾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二是村多面廣,由于自然和歷史原因,造成村組間的發展不平衡,新農村建設的效果也參差有別,村組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還有相當難度。
三是部分群眾意識還較差,其生產生活的重點還在發展農業生產上,對環境整治工作理解不夠,無所謂的思想仍然存在,對村民觀念的轉變需要長期而不失時機的宣傳教育。
四是我鎮目前建成的垃圾填埋場在距集鎮18公里處,且路況較差,造成垃圾清運成本高,同時對村組建垃圾池進行補助壓力大。
我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離上級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踏實工作,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文明、富裕、秀美新××而奮斗。
- 上一篇:檢驗局創建文明處室創建工作匯報
- 下一篇:棉花營養缽育苗技術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