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文化建設工作匯報

時間:2022-01-28 04:55:00

導語:衛生文化建設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文化建設工作匯報

一、建設衛生文化的根本目的

首先,加強衛生文化建設是××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人需要健康,社會需要和諧。衛生事業只有保障了全區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才能促進社會和諧。這些年,衛生事業在逐步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重治療輕預防、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個人收入輕敬業奉獻、重硬件建設輕人文精神,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社會和諧。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而衛生行業是社會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滿足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服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們必須加強衛生文化建設,提高干部職工素質,提升單位管理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切實為群眾的健康服務、為全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切實爭先排頭。

其次,加強衛生文化建設是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要求。衛生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和繁重。有的單位隨著事業的發展,職工收入增加了,一些人的追求變成單一的物質化;有的單位面對困難和問題,一些人要么流露消極、低迷的情緒,要么得過且過、不思進取,沒有釋放出自己的內在潛力和積極性;有的單位忽視常規管理,一些干部和職工責任意識不強,履職能力不強。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既嚴重影響了衛生業務的開展,也嚴重影響著單位形象。要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價值觀念,這是衛生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衛生文化有著突出的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發功能、協調功能、約束功能、育人功能,在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衛生文化可以引導衛生工作者在共同的價值觀念的感召下,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為實現單位目標而自覺地努力。衛生文化可以融合衛生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培養衛生工作者的作風、情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為與單位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衛生文化可以激發衛生工作者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激發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衛生文化可以協調單位內部、單位與社會之間的各種關系,使行業內部、單位內部協調統一,單位與社會和諧一致。衛生文化可以通過觀念文化、道德文化、制度文化對衛生工作者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從而促使大家自覺地依照價值觀的指導進行自我調整、自我管理。衛生文化可以通過衛生文化的熏陶,使衛生工作者具有與時代相適應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觀念,努力成為受人們歡迎的衛生工作者。

我們加強衛生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營造和諧統一、蓬勃向上的精神氛圍,錘煉奮發有為、爭創一流的職工隊伍,塑造文明規范、誠信為民的行業形象,增強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競爭能力。也就是要通過加強衛生文化建設,創新觀念,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把深厚的衛生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衛生行業的服務優勢、發展優勢,使衛生事業更具有發展活力,實現“心齊、氣順、勁足,快樂工作、和諧生活”的目標,不斷追求“博愛、淳良、精誠、勤勉、昂揚、向上”的精神境界,鍛造卓越的衛生行業精神,為衛生事業健康快速地發展做出新貢獻。

二、建設衛生文化的主要內容

加強衛生文化建設,要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深厚的衛生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時代精神融合起來,不斷創新,構建具有時代特點和衛生行業特色的衛生文化體系。衛生文化有著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內容,建設過程是永恒的。建設衛生文化,要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總結提煉富有衛生行業和單位個性的精神理念

精神是人類最絢麗的花朵。衛生行業、單位和人一樣也有精神,這就是衛生行業和單位精神。衛生行業精神是衛生行業干部職工在實踐中產生又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精神狀態,是衛生行業干部職工價值觀念、理想信念、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工作作風等多種因素相結合的產物,是衛生行業干部職工在長期的實踐中產生的群體意識,是經過長期的打造、磨合并得到大家一致認可的、自愿身體力行的,是衛生文化建設的核心與靈魂。各單位在衛生文化建設中,必須總結提煉本單位的精神,并在合適的地方用得當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總結提煉衛生行業和單位精神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環節:一是要深入挖掘本行業、本單位的歷史文化傳承,吸收、弘揚優秀的歷史文化成果,結合時展要求,進行創新,確立本單位的精神理念。衛生行業和單位精神有突出的傳承性特征。晉代楊泉在《物理論》中說:“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其德能仁恕博愛,其皆能宣暢曲解”,其中的“仁愛”、“廉潔”、“博愛”等精神,是我們要傳承光大的寶貴精神。唐代名醫孫思邈說的“大醫精誠”,精辟地論述了衛生人員的品德。如北京同仁醫院的“精、誠、勤、和”的同仁精神就很好地傳承了中國傳統的衛生精神。二是提煉出來的精神理念都要有自己的個性,有心靈沖擊力。如:某疾控中心的單位精神是“一手撐著健康,一手擁著陽光”;某兒童醫院的醫院精神是“這里是你家,阿姨像媽媽”;某監督大隊的單位精神是“監督是使命,監督是情愛”;某婦幼保健院的醫院精神是“關愛好每一位母親,呵護好每一位寶寶”,這樣的衛生行業精神就具有單位個性,有很強的心靈沖擊力。三是要精雕細刻,反復加工,能很好地鼓舞和激勵干部職工奮發向上,并轉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如:北京同仁堂的精神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十分精辟。四是確立的精神理念中,要避免使用大而不當的政治化概念,一定要有突出的文化內涵。

(二)完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

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是衛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的范圍很廣,從個人行為到單位形態、基本制度,從技術要求到業務規程、管理過程。在這些制度中,基本制度是單位制度的基礎,沒有基本制度,單位就不能存在。管理制度是單位制度的靈魂,單位靠管理制度來指揮、協調正常運轉。責任制度是單位制度的重要內容,只有責任明確,分工具體,工作任務才能落實。技術規范是單位制度的核心,衛生行業和單位的工作對象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工作人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來不得半點馬虎,必須有一套科學嚴密的技術規范來保證工作不出失誤。個人行為規范是單位制度的關鍵,它是制度中對行為和活動約束的第一個層次,十分重要。這些制度和規范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管理過程中一套完整的約束系統。正是這一完整的制度系統的運作,培養、規范了衛生工作者的行為和習慣,進而形成了特有的群體意識和價值觀念。

完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就是要根據各單位工作實際不斷創新管理制度模式,以衛生行業和單位工作理念為切入點,修訂和完善原有的規章制度,寓文化內涵于制度之中,建立起既科學化又人性化的規章制度與行為規范,促使干部職工自覺認真的執行行為規范,積極落實道德要求。

(三)確立規范鮮明的單位標識系統

標識是各個單位的門面,也是衛生行業、單位文化內涵的呈現,既可以體現服務理念,又可以展示單位形象,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各個單位都要認真的搞好這一形象設計,通過標識、標志和服務設施的良好設計,樹立單位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加信任度,擴大影響面。要搞好院徽、隊徽、中心徽設計制作,微標設計要簡明而富有深意,讓干部職工看到微標就能振奮精神,受到鼓舞、引以自豪。標識設計要做到美觀大方、規范統一,一些提示語言要體現情意化和文化品味,給人以慈愛、淳良、溫馨、愉悅的感受,真正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力、心靈上的感染力和情感上的親和力,營造一個關愛人、尊重人、激發人的創造性氛圍。

(四)創建衛生服務品牌

衛生行業是特殊的服務行業。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醫療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要求衛生行業必然要打造強勢的服務品牌,提高服務質量,形成全面的競爭優勢。

首先,要立足高品質定位,樹立“苦練內功、精于內涵、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發展理念。“苦練內功”指的是醫療衛生機構深化內部改革、強化內部科學管理、提高全員素質;“精于內涵”就是要精心打造醫療衛生機構的內在品質,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開展醫療衛生工作;“追求卓越”具體體現為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進行技術創新,執著地追求醫療衛生科學技術,對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精益求精;“超越自我”就是通過學習和創造,不斷發展自己,不斷促使自己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精心打造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品牌,培育單位知名度和美譽度。好的醫療衛生品牌就是要創造出一個適合衛生行業、適合單位實際,也適合人民群眾需求的經營管理模式,因此,要不斷強化品牌意識,精心打造品牌。打造醫療衛生品牌要著意明確以下四個方面的關系并下好功夫:第一,提高醫療衛生質量是打造服務品牌的關鍵。醫療衛生質量是醫療衛生單位的生命線。提高醫療衛生質量,涉及到醫療衛生單位各個部門,體現在每一個工作環節,依賴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為此,要從轉變員工觀念、樹立全員質量意識著手,讓所有員工樹立質量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實從自身開始,從崗位做起,形成全員保質量的全方位保障體系;要注重全程質量管理,從抓基礎質量入手,加大環節質量管理力度,尤其在關鍵工作崗位、服務薄弱環節等方面,進一步健全規章制度,實施重點監控,做到操作有標準,行為有規范,考核有細則,同時進一步完善質量監督檢查和預防控制機制,不定期工作質量抽查與定期質量核查相結合,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第二,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是打造優秀品牌的保證。重點學科是醫療衛生機構的旗幟。重點學科建設是醫療衛生機構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的支柱。醫療衛生機構應按照“單位有重點,科室有特色,人人有專長”的發展戰略,加大對重點學科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以促進學科發展,為醫療衛生機構打造品牌提供學科保證。第三,加強科研工作、創新醫療衛生技術是打造優秀品牌的根本。加強科研、創新醫療衛生技術是提高醫療衛生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新動力,醫療衛生水平質的飛躍是通過科研實現技術突破為前提的,醫療衛生機構品牌的營造、提升和跨越發展也是通過科研實現技術創新來實現的。因此,要有加強科研、創新醫療衛生技術的觀念,走重視科研、敢于引進、善于吸收、轉化及時的創新道路;要有加強科研、開展技術創新的措施,使科研工作、技術創新穩步推進、卓有成效;要有濃厚的重視科研和技術創新的氛圍,促使廣大衛生工作者能在科研上投入精力、傾注心血,耐住寂寞、潛下心來,刻苦研究、尋求突破。第四,營造親和向上的團隊精神是打造優秀品牌的基礎。團隊精神是指在共同目標指引下,成員之間相互協作,共同努力奮斗,完成目標的精神境界。營造親和向上的團隊精神,一方面要幫助干部職工認同本單位追求的目標,使大家看準方向,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另一方面要充分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使大家獲得成就感、受尊重感,從而增強單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再一方面要耐心細致地理順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情緒,使大家始終保持穩定、團結、向上的精神狀態;同時,要深入抓好“三名”工程,建設一批名院(名中心、名大隊),創立一批名科,培養一批名醫,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建設良好的單位環境

衛生行業的單位環境指影響、制約單位服務、經營活動的各種內部和外部環境中滲透的物質和精神因素。物質因素即物質環境是表層的、有形的、具體的,包括自然景色、工作現場、機器設備、視聽環境、病房和后勤服務、文化娛樂設施等。精神因素即人文環境是深層次的、無形的、內在的,包括服務理念、精神風貌、人際關系、心理狀態、觀念氛圍等。衛生行業的單位環境有很強的凝聚力,可以使全體員工在思想感情上、價值取向上、行為操守上保持高度一致;衛生行業的單位環境是單位形象的直接體現,良好的單位環境可以贏得公眾的信賴,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單位外部環境;衛生行業的單位環境有暗示的作用、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構建良好的醫療衛生道德,促使員工追求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自覺地沿著高尚的人生境界追求奮進。

在衛生行業環境建設中,要注重四個突出:一是突出單位的生態環境。優美、清潔、舒爽、親切的生態環境可以使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可以引起人們生理上的快感、舒適感,在此基礎上達到人們心理上的愉悅,會減輕人們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有利于病人的診療和康復。二是突出單位的作業環境。作業環境主要由作業的主體與對象、作業器械工具、作業設施等要素構成。美好的作業環境表現為作業者、作業對象、作業工具及設施等各方面要素之間的和諧、溝通,達到情意化的交融境界,有利于實現情感化服務,使人獲得情感的滿足和精神的慰藉,促使人保持著良好的心理狀況和審美心態。三是要突出單位的作業外環境。作業外環境通常表現為醫療衛生單位的自然景觀、建筑外形,以及通風、采光、音響、色彩等。優美的自然景觀能讓人心情愉悅;清新的空氣能使人精神爽朗;空間開闊、陽光充足能使人性情開朗;得當的色彩能使人獲得心理上的寧靜;柔和而優美的音樂能使人心境恬淡、心情愉悅。總括起來說,優美的作業外環境不僅能使作業對象得到心理的調適和產生愉悅,也能給衛生工作者一種美的意境,有利于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四是突出團隊精神與氛圍凝聚力。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團隊精神的形成,能以心靈為紐帶,把全體衛生工作者的個人意愿、個人利益與單位發展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組成利益共同體、形象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形成團結向上、朝氣蓬勃而又強大持久的凝聚力。要在工作行為中使單位的目標深入人心;尊重人、關心人、精心培養人、真正用好人,使職工各得其所,切實通過營造團隊精神與氛圍凝聚力建設良好的單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