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綠化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4-09 02:41:00

導語:造林綠化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造林綠化工作情況匯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加強組織領導,為造林綠化提供堅實保障;嚴格質量標準,確保綠化工程創精品、上檔次;創新造林機制,實現造林綠化可持續發展;實施科學管護,不斷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強化督促檢查,確保工程任務順利推進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組織保障,一是出臺了《*市關于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決議》、《*市城市立體綠化實施方案》等綱領性文件、二是成立了*市造林綠化工程指揮部、三是實施“長”字號工程、四是在市財政極其緊張的情況下,依然保證造林綠化工程投入逐年增加;質量標準,在工程設計上,我市始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的原則、在工程建設中,我市嚴格實行工程招標制、工程監理制、分期驗收制和管護責任制;創新機制,一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按要求足額到位地方配套資金、二是大力開展廠礦企業“回饋社會生態治理”活動、三是實行政府、企業聯動發展模式;科學管護,綠化工程“三分建設、七分管護”;督促檢查,為了確保造林綠化工作取得實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市植樹造林檢查督查和評比獎懲辦法》,明確了工程標準和要求,并對各項工程的進度進行了細化,同時組織林業、水利、國土、建設、園林、環保等有關部門組成督查組,逐村、逐工程進行檢查督查和評比排隊,三天一督查,一周一評比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共*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對大家的光臨指導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將我市近年來造林綠化工作的情況向各位領導做以簡要的匯報:

隨著城市建設的迅猛發展,造林綠化日益成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增強服務功能的重要環節和切入點,我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創建全國生態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為總抓手,把增綠量、創精品、上品位、塑特色作為造林綠化工作的主要內容,城鄉聯動、整體推進,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著力打造“綠色、人文、和諧、富裕、宜居”五個城市特色,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優勢,打造宜居城市品牌。

“十五”規劃以來,在林業建設方面,共完成植被恢復造林2.1萬畝,退耕還林工程2.6萬畝,荒山造林1.3萬畝,通道綠化工程45公里,建設環城林帶23公里,綠化村莊65個、廠礦企業16個,建設經濟林2.5萬畝,完成農田林網7萬畝。特別是2009年,全面提高完善了100米寬、21公里長、總面積3000畝的汾河護岸林帶工程,使汾河*段披上了綠色的盛裝,成為橫亙在*北部的一條綠色屏障。

在城市綠化方面,我市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建設公園5個,綠地廣場2個,街頭游園35個,庭院綠化達標單位151個,同時,完成了全市7路6街主要街道以及進出城市3條主要公路干道的高標準綠化美化,同步建成了南、北、東3條環城綠化林帶。城市綠地總面積達7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0%,綠化率達到37.9%,人均公共綠地12.1平方米,道路綠化普及率100%,通道綠化普及率100%,園林單位庭院綠化達標率80%,園林居住區綠化達標率80%,全市林木覆蓋率比“九五”末提高了4.8%。

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已形成點、線、面、環、塊有機結合的綠化體系和“人在林中、城在綠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生態綠化格局,被省政府評為“通道綠化先進單位”、“林業建設先進單位”,是全省首家“園林城市”和“縣級環保模范城市”,空氣質量全省城考排名第一,七次獲“全國衛生城市”稱號,被全國綠化委、國家人事部、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綠化先進集體”,是“全國生態示范區”和“中國綠色名市”。

具體實踐中,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項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造林綠化提供堅實保障

*市委、市政府領導歷來重視造林綠化工作,我們把造林綠化作為全市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造林綠化工程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從政策措施、資金投入、隊伍建設等方面大力支持造林綠化事業的發展。一是出臺了《*市關于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決議》、《*市城市立體綠化實施方案》等綱領性文件,對全民義務植樹、綠化達標升級等工作作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并作為每年“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內容安排部署。二是成立了*市造林綠化工程指揮部,指揮部下設企業綠化組、鄉村綠化組、市區綠化組、宣傳報道組、技術組、督查檢查組、綜合組等7個工作組,組長由四大班子分管領導兼任,具體負責相關工作。三是實施“長”字號工程,市委書記、市長、分管林業的副書記、副市長,各鄉(辦)的鄉長、主任,相關職能局的局長,都包點包工程,明確任務,強化責任,形成了強有力的綠化工作組織力量。市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親自深入造林綠化現場參與和協調工程占地、規劃設計、督促檢查等工作,有效促進了林業工程的順利實施。四是在市財政極其緊張的情況下,依然保證造林綠化工程投入逐年增加,每年投入造林綠化工程的縣級財政資金上千萬元,遠遠超出上級要求的投資比例。

二、嚴格質量標準,確保綠化工程創精品、上檔次

在工程設計上,我市始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的原則。凡是新建、改建、擴建的基建項目,要求其附屬的綠化工程必須嚴格執行同時規劃設計、同時施工建設、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原則;通道綠化和環城林帶每側不低于30米寬、15排樹,環村林帶、環廠林帶不低于20米寬、10排樹,速生楊高度不低于3.5米、胸徑達5厘米以上,荒山綠化所需側柏高度不低于1.5米;市區綠化、村莊游園和公共綠地建設堅持“針闊混交、花草搭配、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設計原則,保證綠化效果與景觀效果有機統一。

在工程建設中,我市嚴格實行工程招標制、工程監理制、分期驗收制和管護責任制,通道綠化、荒山綠化、市區綠化,由市林業局、市園林中心、市政府采購中心直接公開發包,工程隊栽植結束后先付30%工程款,竣工驗收后再付20%,經過一個生長周期后進行成活率和保存率驗收,根據驗收結果按比例結算剩余工程款。在每個標段派一名技術人員作監理,從整地、打坑、苗木、栽植、澆水、管護等實行全方位的監督檢查,做到環環相扣,一個環節不合格不準進入下一個環節。為了提高工程的質量標準,重點工程全部采用機械打坑,橫看豎看一條線,大小深淺一個樣,并且按照省、臨汾市的要求和標準,實行大坑、大苗、大水,一次栽植,一次成型,一步到位。

三、創新造林機制,實現造林綠化可持續發展

為使造林綠化可持續發展,我們多方籌資,確保綠化投入有資金,綠化建設有規模,綠化發展管長遠。一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按要求足額到位地方配套資金;二是大力開展廠礦企業“回饋社會生態治理”活動,對我市境內的冶煉、鑄造、鋼鐵、化工等污染企業,除完成生產區、生活區及環廠林帶的綠化工作以外,要求每個企業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異地造林,置換其排污量,資金打入市財政預算外專戶,專門用于造林綠化工程建設。三是實行政府、企業聯動發展模式,政府出錢租地并配套基礎設施,綠化企業自費投資綠化,自行管理,苗木長大后,政府留20%,其余80%在不影響路邊綠化景觀的前提下由綠化公司自己出售,這樣既節省了育林費、管護費,也使綠化企業節約了土地租賃費。

四、實施科學管護,不斷鞏固造林綠化成果

綠化工程“三分建設、七分管護”。為了加強林木管護工作,防止重栽輕管、年年栽樹不見樹現象的發生,在管護工作中,我們采用“統一栽植、統一管護”、“統一栽植、個人管護、樹權歸己”、“誰栽植、誰管護、誰受益”等多種管護模式,明晰產權,明確職責,不僅強化了管護工作,而且同農民個人的利益掛鉤,使農民朋友得到了實惠;同時,對每一片林地、綠地都實行專人管護,與管護人員簽定責任書,定崗位、定責任、定獎懲,做到獎罰分明;2002年以來,我市在電視臺增設了“反光鏡”欄目,對毀壞花草樹木、燈具雕塑的不文明行為進行了公開曝光,警示人們自覺養成愛綠、護綠的良好風尚,出臺了《*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林木管護、實行封育造林的通告》,對在林地、林帶內點火、放牧和隨意砍伐樹木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了嚴厲的處罰,有效地遏制了毀林案件的發生;為了形成林木管護的長效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林木管護,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農業經營大戶簽訂合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樹木生長封壟以前,種植花生、紅薯、藥材等低桿作物,經過3年樹木生長封壟后,發展林下養殖業,并由種植、養殖大戶負責林木管護,既增加了林地的經濟效益,又解決了林木長期管護難題,實現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三統一”。

五、強化督促檢查,確保工程任務順利推進

為了確保造林綠化工作取得實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市植樹造林檢查督查和評比獎懲辦法》,明確了工程標準和要求,并對各項工程的進度進行了細化,同時組織林業、水利、國土、建設、園林、環保等有關部門組成督查組,逐村、逐工程進行檢查督查和評比排隊,三天一督查,一周一評比。對成績突出、圓滿完成任務的鄉(辦)、村和單位進行表彰獎勵,對行動遲緩、完成任務差的通報批評,并在新聞媒體公開曝光,有效地推進了各項工程的建設實施。

各位領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上下決心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一步提高全市造林綠化檔次和品位,為早日實現“五個”城市特色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目標而努力奮斗!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