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黨建改善匯報
時間:2022-07-02 10:18:00
導語:街道黨建改善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首先,我代表街道辦事處全體黨員干部對各位領導來我街道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就街道社區基層組織建設作以匯報。
街道辦事處成立于1983年,轄區面積7平方公里。總戶數9689戶(常住3783戶、流動5906戶)、總人數26483人(常住10463人、流動16020人),管轄、、、、5個社區。黨工委下設1個機關支部、5個社區黨支部,現有在冊黨員195人,其中,正式黨員183人,預備黨員12名。
一、街道社區黨組織建設開展情況
近年來,街道基層黨建工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街道工作中心,大力加強組織建設,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著力提升服務居民群眾的質量和能力,為構建和諧社區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
(一)以完善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提升區域黨建工作的整合力。
為適應新時期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發展需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街道努力構筑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以社區黨組織為主體,以社區單位黨組織為依托,以社區黨員為主體,以塊為主、以條為輔、條塊結合的管理新格局。
一是積極推進構建和諧社區五項建設,努力實現四有一化。大力拓寬社區陣地建設,近年來我們采取政府扶持、共駐共建等形式解決了、、社區的辦公及服務用房建設,社區建設面積達400平方米,內設圖書室、科普信息中心、老年活動中心、遠程教育播放站等,是我市首個達到和超過《內蒙古黨委、政府關于加強城鎮和諧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的社區建設面積300平方米的標準。推進社區自治組織建設,年社區黨支部、居委會根據市委組織意圖圓滿完成了換屆選舉工作,真正把政治堅定、公道正派、實績突出、善于做群眾工作和群眾公認的的干部選進社區“兩委”成員,四個社區的書記、主任實行一肩挑,23名成員實現交叉任職,大專以上學歷8名,平均年齡37.6歲。
二是積極探索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實現社區黨建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本著“社區黨建共商、社區事務共管、社區資源共享、社區文明共創、社區難題共解、社區活動共辦”的原則,廣泛開展“六聯六建”活動,與27家轄區單位簽定了共駐共建協議,先后與市民政局、衛生局、司法局、政法委、文體局、社保局等部門合作,統籌社區建設資金100多萬元,建設了社區辦公及活動場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法律服務中心、綜治維穩工作中心文化信息中心等服務場所,并配備相應了相應的設施設備,極大地改善了社區服務條件,提升了社區服務能力。
三是積極探索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建設的新途徑,不斷延伸黨組織覆蓋面。街道在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的同時,把黨建工作觸角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延伸,積極探索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建設的新途徑。先后在三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成立了黨支部,積極鼓勵、引導、培養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中的優秀青年加入黨組織,至目前已有9名員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吸收入黨積極分之8名。
(二)以深化黨員教育管理為基礎,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是制定實行“三卡一會”制度,完善黨員管理機制。即:建立完善離退休黨員情暖卡,定期走訪離退休老黨員家了解情況,幫助解決組織、生活等方面的困難,采取送學上門的方式,把黨刊黨報及時送到離退休黨員手中,使離退休黨員能夠接受黨的知識、知曉黨的情況;建立完善在職黨員管理卡,充分調動轄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參與社區工作的積極性,193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道,參與社區建設;建立完善流動黨員聯系卡,積極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的“三找”活動,推行“三結合四走訪五掌握”的辦法(即:結合公安、工商、計生部門每年對流動人員的排查活動做到走訪家人、親戚、朋友、鄰居,掌握流動黨員的個人信息、從業情況、流動行蹤、聯系電話、黨內生活情況),目前有21名流動黨員到社區報到,其中7名黨員開展經商活動;建立完善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聯席會議,研究商議社區黨建建設情況。
二是加強黨員志愿者隊伍建設。推出扶貧幫困助殘崗、社情民意調查崗、綜治協防維護崗等十個崗位,注冊登記黨員志愿者167名,有效地激發了黨員先進性作用的發揮,尤其是在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中,黨員志愿者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三)以服務居民群眾為出發點,增強街道社區的親和力和吸引力。
一是在構建服務體系上下功夫。堅持黨建同為民辦實事相結合,將社區黨建的重點定位于為民服務。在不同層面培養服務隊伍,強化服務意識和服務隊伍自身建設,并提出“群眾的期盼就是工作動力、群眾的要求就是工作目標”的口號和“社區黨建、服務先行”的理念以及“構建和諧社區、服務居民群眾”的宗旨,要求街道社區廣大黨員干部時刻把群眾的呼聲和要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目標,把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作為第一追求。
二是在促進互動意識上下工夫。不斷培育良好的文化載體,先后組建了一支“百人秧歌隊”、一支二人臺演出隊和“快樂心情舞蹈隊”,既為組織社區居民參與文體健身活動,又起到宣傳社區文化、陶冶居民眾文化情操、開拓居民文化視野。
三是在打造功能服務鏈上下工夫。我們制定出臺《社區困難群體社會救助辦法》,實現對社區困難居民社會化、常態化幫扶救助。建立社會保障救助平臺,享受低保232戶、420人;建立了雷鋒超市(社會捐贈站),每季度向貧困家庭及弱勢群體發放一次救助物品。截至目前,共接受社會各界捐助物資3500余件,已累計向社區困難群體發放生活救助物資600件;搭建文體、科技服務平臺,設立圖書閱覽室、科普信息中心和多功能活動中心(民族文化服務站),對轄區居民免費開放,提供讀書、看報、查閱科技信息及健身活動場所,目前共接待居民3000人次;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一平三免兩減”惠民政策,即:藥品實行平價零利潤;免掛號費、免建立健康檔案費、免基本體檢費;門診肌肉注射費減收30%,門診三大常規檢驗費減收20%(基本醫療服務費在二級乙等醫院基礎上下浮20%,殘疾人、低保人員在原基礎上服務費進一步減免10%);建立了法律服務中心(調解廳)。受理社區居民的調解糾紛,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援助、解答法律咨詢、法律文書,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目前共為居民法律文書4件,受理法律援助3起,調解糾紛6件,開展普法宣傳培訓活動5次;
(四)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街道社區做到早動員、早準備、早安排、早部署,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落實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明確提出“抓黨建核心、抓創建重點、抓隊伍關鍵、抓為民根本”這一活動主題和“創先爭優講奉獻、提升能力講服務”活動載體,為創建工作指明方向;結合街道社區實際將創建五好黨組織、爭做黨員五帶頭活動內容引申概括成創建五好五強黨組織,爭做五好標兵,為創建工作指明重點。
一是把創先爭優活動與維護居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我們建立民情分析會制度,社區在走訪調研中了解社情民意,每半月召開一次民情分析會;街道實行領導包社區聯系制度,每月召開一次民情分析會,疏理居民反映的問題,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提出解決辦法,至目前,街道召開民情分析會三次,結合科學發展觀調研階段共收集居民建議意見31條,涉及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文化、治安、城市拆遷改造、水電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我辦自行或協調解決了17條,其余反映的問題因時間跨度和職能所限將在以后的工作中解決。根據居民對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們籌建了“快樂心情舞蹈隊”在廣場組織市民開展健身活動,使街道社區文化隊伍在“百人秧歌隊”、二人臺演藝隊的基礎上不斷壯大和充實。建立草原書屋,藏書5100冊,使社區圖書閱覽室累計。為方便居民與街道社區的聯系,我辦印制8000份《街道社區便民服務卡》,將街道社區服務功能及黨員干部的姓名、職務、電話等內容印制在卡上,分發到社區居民手中,實行24小時全天候為民服務機制,進一步疏通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雙向信息反饋”主渠道。
二是把創先爭優活動與維護社區和諧穩定結合起來。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街道社區著力解決影響社區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發揮綜治維穩工作中心的作用,深入開展矛盾排查,掌握群眾利益訴求,維護社區和諧穩定。堅持每半月召開一次工作例會,研究轄區治安隱患和不穩定因素,切實增強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癥下藥,確?!跋⑹聦幦恕?,針對社區群眾中存在的各類矛盾糾紛,進行深入調查,準確抓住問題的實質,從根源入手,妥善解決問題,糧食局回遷樓20戶居民因取暖矛盾發生糾紛,我街道及時發現,迅速介入,了解實情,通過司法渠道,進行5次調解,最終使此事圓滿得到解決。加強重點人員思想教育和引導工作,對轄區內城建拆遷等涉及的信訪案件,辦事處積極開展穩控、化解。大力開展文明素質工程創建活動,社區成功舉辦“和諧社區、文明家庭”評選活動,選出21戶文明家庭,其中19戶“五好文明家庭”、2戶“學習型家庭”,為和諧社區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
二是把創先爭優活動與提升黨員素質結合起來。我辦召開生活會,圍繞“黨組織創什么,黨員爭什么、做什么”開展大學討論活動,撰寫黨性分析報告35篇。研究制定黨組織及黨員公開承諾書,173名黨員推出承諾,承諾劃分共性承諾,崗位承諾、實事承諾和自律承諾四個層次,由黨員根據崗位職責和自己的能力、特長為社區群眾服務做出承諾,在實事承諾中,身體力行的黨員圍繞社區建設、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等提出條承諾。推動黨員志愿者隊伍建設。結合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設置了扶貧幫困助殘崗、民事糾紛調解崗、社情民意調查崗、綜治協防維護崗等十個不同崗位供黨員認領,通過個人申崗、支部定崗、公示明崗程序設崗定責,46名黨員認領了各自的崗位,并公示給居民群眾進行監督。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有193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建立了在職黨員報到冊和活動記錄及活動情況反饋卡,目前注冊登記黨員志愿者167名,有效地激發了黨員先進性作用的發揮。
三是把創先爭優活動與提升服務水平結合起來。立足“便民”,加快街道社區一站式服務建設,本著服務發展、方便居民的宗旨,在街道和2個社區建立了“一站式服務辦公大廳”,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的管理體制,目前街道一站式服務大廳設衛生計生、黨員服務、社會保障、民族事務和綜治維穩五個窗口,、社區根據辦公環境也相應建立了一站式服務辦公大廳,各項工作正在調試中。開展結對共建活動,使轄區單位和黨員參加到共駐共建行列中來,共同參與社區建設,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等活動,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力求最大限度發揮轄區資源優勢,達到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的目的,實現構建文明和諧社區的目標。目前,市16個部門單位與社區建立了,并進行座談,提出了解決社區現階段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統戰部、文體局、公安局為社區6套辦公桌,價值3000元,教育局在與社區座談時,提出在輟學兒童上學反方面給予社區幫助。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社區基礎條件與社區黨建新任務不相適應。一是社區辦公活動場所沒有完全建成;二是街道普遍存在任務多、事務雜、責任大、權力小、機構少、人員缺的問題,社區承載能力與“小社區、大社會”現實需求明顯不相適應。
(二)社區黨組織統籌能力與社區黨建要求不相適應。社區黨建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協調性、服務性、互動性的“五性”特點,它需要社區單位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共同參與和支持,但是由于街道黨工委不是一級黨委,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又沒有隸屬關系,對下層組織難以產生剛性約束力,實現全面領導障礙很多。
(三)思想認識水平與社區黨建新形勢不相適應。思想支配行動。從駐區單位看,一些單位認為“與己無關”,缺乏熱情;有的以“大單位”自居,給其安排工作不夠格,有抵觸情緒。共同參與、利益共享、條塊聯動、齊抓共建的多項活動僅停留在物質資助的較低層次。從街道社區看主動聯系、服務駐區單位的認識不高,“求援要求多,服務溝通少”,一定程度影響了區域性黨建格局的形成。
(四)街道社區財力、物力不足,與社區黨建的高要求不相適應。相對于社區黨建的高要求,街區在財力、物力投入方面普遍存在不足的現象。近幾年盡管市委、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緩解街道社區財力和物力不足的問題,但是我辦仍有兩個社區沒有辦公活動場所,辦公服務設備及相應的活動經費,僅靠街區的能力難以推動社區陣地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五)社區工作者隊伍與社區黨建新形勢不相適應。近年來,市委政府高度重視社區隊伍建設,不斷充實力量,但由于新進來的年輕人居多,而且社區黨建又具有“五性”特點,本質上要求社區隊伍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因此要全面加強社區隊伍的自身建設勢在必行。要全面提高他們的政策理論水平,練就過硬的業務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及較好心理素質等。
- 上一篇:如何進行本科論文開題報告寫作參考文本
- 下一篇:略論對外貿易語言技巧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