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迎國檢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16 01:58:00

導語:鄉鎮迎國檢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迎國檢工作匯報

鄉根據縣委、縣政府、教育體育局“兩基”迎國檢會議文件精神和實施方案,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國務院掃除文盲工作條例》為法律依據,堅持“兩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做到領導思想不放松,狠抓落實,使我鄉“兩基”工作得到了進一步鞏固提高。學區各學校本著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兩基”迎國檢工作進行認真細致的查漏補缺和自我完善,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地處西北邊遠山區,距縣城40公里。周邊與武山、通渭接壤,正處于兩地區三縣交界之處,而由清溪河自然分為川區、北山區、南山區三大塊,全鄉共有17所學校(其中1所初級中學、15所小學、1所中心幼兒園)。根據自然地理位置分為川區5所(1所初級中學、3所小學、1所中心幼兒園),北山區6所小學(1個教學點),南山區6所小學(4個教學點),各教學點歸隸屬小學管理。現有教職工164人(男125人、女39人),其中公辦教師158人(男119人、女39人),85、86縣聘教師6人。公辦教師本科學歷48人,大專學歷56人,中專學歷45人,高中學歷9人,公辦教師中有3人借調,有2人體殘無法上班,正常上班的有153人,其中50—59周歲的有47人,55—59周歲的24人。現有學生3916人(男1946人,女1970人),其中初中生1112人(男549人,女563),小學生2472人(男1219人,女1253人),學前教育332人(男178人,女154人),共設116個教學班,其中初中15個,小學84個,(其中復式班12個),學前教育14個,幼兒班3個。山區學校由于地理位置,校校間山大溝深,相距4公里外。

二、達標情況:

(一)普及程度

1、適齡兒童入學率:

小學階段適齡兒童2008-2010年入學率3年均為100%,鞏固率分別為100%。

2、適齡少年入學率:

初中階段適齡兒童2008-2010年入學率均為100%,2010學年末在校生總數1068人。2011年秋入學率為100%。

3、輟學率:

初中:2008-2010年輟學率分別是2%、1.8%、1.5%。

4、完成率:

初等教育完成率:2010年全學區共有十五周歲人口372人,完成初等教育人數372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十五周歲文盲率為0;17周歲人口413人,完成初級中等教育413人,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100%,17周歲人口文盲率為0。

(二)師資水平:

2011學年小學共有專任教師109人,中專及以上學歷102人,學歷合格率為98.3%;校長經過校長崗位培訓持證上崗率100%。初中共有專任教師49人,學歷合格人數為49人,學歷合格率為100%。中小學近三年新補充的教師學歷合格率均為100%。

(三)辦學條件:

全鄉各類學校總占地面積76358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21.6平方米,校舍總面積17330平方米,其中初中校舍面積6398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5.86平方米,小學校舍面積1133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4.02平方米。近年來通過排危項目改造,根據目前實際情況,全學區沒有D級危房,對現有的B級2042平方米,經加固維修能正常使用。所有中小學校都裝備了衛星電視教學接收系統,建起了電教室,均能接收中國教育電視1、2臺等多個教育頻道的節目,初中和中心小學安裝了寬帶網,并安裝了兩間多媒體教室,四室建設已正常開課。圖書:初中達到人均20冊,中心小學人均15冊,其它小學人均10冊的標準,并能正常開展借閱。全學區各中小學均實現了“一無”“兩有”“六配套”,校園達到了綠化、美化的環境。

(四)教育經費:

全面落實“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和義務教育經育的使用,上級拔付的公雜費每學期如數下拔各校,確保教育經費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按時足額發放中小學教師工資,及時發放免費教科書和寄宿生補助等。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和各類教育專項資金按時足額拔付到位,無截留、擠占和挪用現象。近三年教育經費逐年增長。

(五)教學質量:

我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依法治校,遵循教育規律,規范辦學行為,加大政務公開力度,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幾年來教學成績穩中有升,初中畢業會考2008年總評名列全縣十六個學區第6名;2009年榮獲第4名;2010年第2名,2011年第4名。小學畢業會考2008年總評名列全縣十六個學區第8名;2009年榮獲第1名;2010年名次下滑,其主要原因是山區學校課程科目多,師資緊缺,每位教師都擔任兩三門主課,每周只有一兩節空堂時間,負擔較重,偏重主科放松副科的教學成為現實,尤其是各小學緊缺英語、音、體、美專業教師,導致造成全學區綜合成績偏低、名次下滑現象,為此,學區專期召開會議,討論研究,克服種種困難,將全學區六年級集中在初中和中心小學兩校辦學,以緩解當務之急,2011年小學畢業測試獲全縣十六個學區第7名,初中畢業會考獲全縣第5名。畢業率近三年小學畢業、初中畢業率均為100%,全學區各校均認真實施素質教育,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未設置重點班,無留級,無亂收費、亂辦班現象。

(六)安全工作:

“安全不保,何談教育”,學區各校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來抓,實行分級管理,層層把關的原則,初中、各小學、幼兒園實行封閉式管理,在學校正常的時間內校門上鎖,要求學生不能隨便出入校門,對外來人員實行登記、盤查,尤其初中、中心小學對在外住宿的學生,學校、家長、房東三家簽定了安全協議書,各校都制訂了安全管理制度,突出事件的應急預案和定期師生的逃生、自救演練活動,始終堅持晨、午檢制度,初中、小學、陳莊小學、幼兒園安裝了監控系統,確保安全無事故。

(七)掃盲工作:

我鄉總人口為21548人,15-50周歲人員共有13319人,青壯年人口中非文盲13319人,非文盲率100%,其中2010年脫盲80人(男14人,女66人),在校學習1285人(男652人,女633人),小學文化程度5088人(男2586人,女2502人),中學文化程度6260人(男3152人,女3108人),大專文化程度686人(男385人,女301人)。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所,辦學面100%,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5所,辦學面100%。2008年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104期,1065人次;2009年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74期,800人次;2010年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70期,765人次;近三年脫盲人數為240人(男46人,女194人),鞏固率100%。

(八)領導管理: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區制定了學校各項工作管理細則,教學常規管理等各種規章制度,開學初對全鄉各校進行一次開學工作大檢查,每學期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評估,發現問題,限期整改,定期落實,并對教師的到崗隨時抽檢,如有違規違紀等行為,嚴格按不良積分制進行處罰、兌現。讓制度來約束人、制度來管理人,做到獎罰分明,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全面提高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兩基”迎國檢主要做法:

(一)強化組織領導,確保“兩基”迎國檢工作的高效實施。鄉政府將“兩基”國檢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書記、鄉長統籌抓,學區校長親自抓,各校校長具體負責。于2011年3月24日召開鄉“兩基”迎國檢業務工作會議,做到有計劃,有安排,將“兩基”工作責任到人,落實到位,各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明確“兩基”工作的重要意義,細化責任。使“兩基”工作成為全校性活動,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采集義務教育基本信息: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鞏固“兩基”成果,提高“兩基”水平,我學區全體教師4月16日、17日(星期六、星期日)兩天,以行政村為單位,采取教師包村入戶措施,對責任范圍內的所有家庭逐戶進行深入的調查摸底,與鄉鎮戶口冊詳細對照并核準有關情況,掌握全部0-18周歲人口基本情況,采集人的信息,完成了表、卡的填寫工作等,真正做到了底子清、數據準,確保監測基礎信息的真實性。

(三)軟件建設

學區、各校嚴格按照教體局“兩基”建檔要求,對照縣“兩基”迎國檢鄉鎮、學校資料建檔目錄整理檔案資料,查漏補缺,堅持了“兩基”各項數據和情況做到真實準確,數據口徑統一、表冊人數與實際人數吻合。所有資料做到:“一要就有,一看就懂,一查就實,一核就準”的“兩基”工作軟件要求。

(四)改善辦學條件,開展整臟治亂工作,努力優化育人環境。

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學區各學校自2009年校安工程后共有D級危房面積3038平方米,經過多方努力爭取和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截止2011年8全部消除了所有D級危房,就2011年共拆除D級危房955平方米,其中近期拆除嚴重D級危房276平方米,2011年8月對全學區B級2042平方米,經加固維修后繼續使用。對三所小學的廁所進行拆除重建,常灣小學無圍墻,高灣小學無校門已在修建中,力爭于9月底交工使用。動員全體師生,鄉政府動員社會各界人士捐贈圖書,彌補了各校圖書不達標的漏洞。

2、抓校園氛圍的營造

學校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好的校容校貌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美化學生的心靈。

①綠化、硬化、美化校園,以優美的環境感染學生,各校每年都投入部分資金用于校園綠化,2010年——2011年春,硬化校園面積13500平方米,綠化校園1600平方米,并指定專人負責管理,高度重視校園整臟治亂工作,狠抓校園的綠化、美化、凈化,做到校園無臟、亂、差、死角,為學生提供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

②重視校園文化氛圍的創設,各學校針對自身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初中已建成校園文化墻85米。以良好的文化氛圍熏陶學生。充分發揮少先隊大隊部、共青團支部、工會作用,豐富師生的課外活動。

③大力推進宣傳力度,各校通過在校園周邊書寫永久性“兩基”迎國檢墻頭標語3—5條,校園永久性標語、展室、展板、黑板報、校園廣播等多途徑、全方位大力營造“兩基”迎國檢氛圍。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良好師德、教風,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因此,各學校要求廣大教師認真學習,加強作風建設,學校教師要有崇高的師德和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教風,在各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

要求教師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時事政治,擇抄政治學習筆記,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使全體教師提高了認識,自覺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處處做學生的榜樣。2011年6月學區對新世紀以來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組織了為期兩天的專題培訓,大大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業務能力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各學校非常重視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堅持每周一、周四兩個晚上的業務學習,做到有計劃、有步驟,鼓勵中青年教師知識和技能培訓學習,學校領導以身作則,全體教師參加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課程改革工作通知培訓等,通過學習和培訓,教師素質得到提高。

(六)加大“兩基”迎國檢工作宣傳力度,認真做好“兩免一補”工作,努力控制輟學率。

學校加大力度面向全社會全面宣傳“兩基”迎國檢的重大意義,使人人清楚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是社會、家長和少年兒童應盡的義務。對全部入學兒童、少年實行學籍管理,定期對學校在校生數和轉出、轉入學生情況進行檢查登記,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效性,讓每一位適齡兒童都有學上。杜絕亂辦班、亂收費現象發生,確保少年兒童按時完成義務教育,并使殘疾兒童同等享受全面的義務教育。

各學校認真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對家庭貧困學生等群體給予關愛和幫助,的確得到黨的溫暖,享受到“兩免一補”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七)積極開展掃盲農教工作,充分利用好遠教設備,認真開展農技培訓。

各農民文化術村學校和村委會配合,運用學校的遠程教育設備,積極開展農技培訓,三年累計培訓農技人員2630人次。通過培訓,讓許多農民朋友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四、存在問題及今后的打算:

(一)存在問題:

1、教師缺編,尤其缺少英語、音、體、美專業教師。

2、各學校音體美器材短缺,各種教學實驗儀器不完善。

3、學校各種配套硬件不夠完善,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4、小學、李門小學、豐堆教學點的危改項目至今未落實,學生還在板房中上課,四室建設無條件開設。

小學現有的校舍面積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已嚴重制約著學校的進一步發展。還設想將小學建成寄宿制小學,將全學區五、六年級學生都集中在小學辦學,學生將達到1200名,才能使學生均能享受到同等教育資源。

初級中學創建于1998年秋,學校占地面積15061平方米,綠化面積15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447多平方米,生均2.8平方米,是縣13所農村骨干初中之一,擔負著全鄉適齡青少年初中階段的義務教育重任。現有校園面積20畝,校舍建筑面積6398㎡,其中教室24間,2112平方米,學生宿舍3100平方米,教師辦公室776平方米,有教學班15個,在校學生1112人,教職工49人。按每班50名學生,共需27間教室,“四室”建設、教師辦公都無法進行,學校現有的校舍面積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已嚴重制約著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中心幼兒園創建于2005年,學校占地面積1140平方米,現有教室310平方米,娛樂活動室110平方米,教師宿舍60平方米,現有校舍均為70年代土木結構建筑,屬于D級危房。要辦成3年制的幼兒園,學校現有的校舍面積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已嚴重制約著辦園的進一步發展。

(二)今后的打算:

1、將小學辦成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完全小學,將全鄉五、六年級學生集中辦學。

2、每個教學班都建成多媒體教學模式。

3、每個行政村辦一所學前三年教育的幼兒園。

4、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教育教學環境優越,教育教學質量位于全縣前列,為明天更加輝煌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