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消防任務完成情況匯報

時間:2022-03-09 04:28:00

導語:全市消防任務完成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消防任務完成情況匯報

2010年,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推進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建設,加大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力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著力完善依法防控、重點防控、基礎防控、全民防控“四大防控”體系,有效提升了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全年全市共發生火災107起,傷8人,直接財產損失247.7萬元,未發生較大以上和亡人火災事故,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狠抓責任落實,消防安全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消防工作,將其納入平安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體系,作為履行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推動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2010年5月,市政府出臺了《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意見的通知》(汴政〔2010〕85號),與各縣區政府、25個市政府部門和52個社會單位簽訂了消防工作目標責任書,先后4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消防工作,5次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和考評,對消防工作目標完成不力的縣區下發督辦通知書,加快消防工作目標完成進度,落實消防安全責任。鼓樓區、金明區、通許縣、縣、新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消防工作,親自安排部署火災隱患排查治理,及時研究解決消防裝備建設、經費投入等重大問題。順河回族區、縣、杞縣在各類專項整治和消防安全保衛活動中都分別成立了由主管縣(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切合實際的實施方案,精心組織實施,確保了專項整治措施的落實。

二、強力推進消防隊、站裝備建設,公共消防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各級政府堅持把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保穩定、保發展的大事,始終保持與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同頻共振,在財政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不斷加大對消防工作的投入,切實改善公共消防設施和消防裝備,著力筑牢消防安全屏障。2010年,市、縣(區)兩級政府累計投入消防經費3366.23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8.7%。開工建設了消防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消防戰勤保障大隊、特勤消防中隊和縣消防大隊擴建工程;建成了尉氏縣、金明區消防大隊;完成了通許縣消防大隊營房改造工程和杞縣、禹王臺化工園區消防站征地任務。采購了充氣、排煙、供水類消防車輛11臺,特勤類、攻堅類、普通類及防護類器材3000余件(套),全市消防器材裝備類型進一步齊全,車輛性能結構進一步優化,滅火救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突出火災防控重點,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建設深入開展。我市全力筑牢火災防控前沿陣地,全面部署開展社會單位“四個能力”(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組織撲救初起火災、組織人員疏散逃生和宣傳教育培訓能力)建設,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主體意識和自我管理、自我防范水平明顯提升。消防部門印制2萬份社會單位“三會三化”(會檢查消除火災隱患、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逃生和管理標準化、標識明細化、宣傳常態化)建設及賓館飯店、商場市場、公共娛樂、桑拿洗浴等場所消防安全管理標準,高標準打造65家樣板單位。向社會發放2萬份“四個能力”宣傳掛圖,推動全市769家人員密集場所達到“四個能力”建設標準。分系統、分行業舉辦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明白人”培訓班6期和消防控制室人員培訓班2期,培訓人員1200余人,大大提升了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自防自救能力。

四、全面加強基層消防管理,社會火災防控根基逐步夯實。各縣、區將鄉鎮、辦事處網格精細化管理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統籌安排,同步推進。各級綜合治理、公安、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民政、農林等部門把農村、社區消防工作納入本行業、本系統重要內容,部門間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推進農村、社區消防工作的合力,推動全市116個鄉鎮(街道辦)、1259個行政村和104個警務室正常開展消防工作。大力開展“五有”農村、“四有”社區創建活動,完善社區區域聯防和行政村“戶戶聯防”機制。進一步發展壯大多元化防控力量,全市建成4個鄉鎮政府專職消防隊,近萬名巡防隊員、保安人員接受消防培訓,承擔起隱患排查、初起火災撲救和消防宣傳職能。積極推行消防標牌化管理,50%以上的“九小”場所達到建設標準。

五、持續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治理,火災隱患整治成效明顯。緊盯影響火災形勢穩定的難點和“亂點”,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全方位、高頻次地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有效改善了全市消防安全環境。圍繞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火災多發季節及重要節日期間的消防安保工作,組織實施了人員密集場所、建筑消防設施、高層地下建筑等9次專項治理和8次“守護中原”系列消防安全專項行動,集中開展了15次大規模夜間清查整治,共檢查單位16669個,督促整改火災隱患14000余處,警告627人,罰款410余萬元,責令“三停”344家,臨時查封299家,依法行政拘留81人,始終保持懲治消防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尤其是針對省政府掛牌督辦的6處重大火災隱患,相關縣、區嚴格落實責任捆綁制,實行隱患整改“倒計時”,定期進行督辦,累計投入整改資金100余萬元,確保了6處重大火災隱患按期銷案。

六、著力打造多元化宣傳教育平臺,全民消防安全素質顯著增強。始終堅持“全民消防”理念,積極構建消防大宣傳、大教育、大培訓工作格局,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質。先后組織開展“防火墻”工程建設宣傳“凌厲行動”、“5.12”防災減災活動日、“119”消防宣傳“全民總動員”、《省消防條例》宣傳貫徹等12次集中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了濃厚的消防宣傳氛圍。不斷鞏固新聞媒體宣傳陣地,在廣播電臺、電視臺分別開辟了《一周消防警示》、《百姓消防》專欄,錄制節目61期,播發消防公益廣告18余萬條(次),發送消防公益短信50余萬條。大力實施消防櫥窗工程,打造固定消防宣傳陣地,在城區繁華地帶、旅游景點、集貿市場、社區、農村等地方設置1100余塊消防宣傳櫥窗(標牌),懸掛5000余條消防宣傳條幅,建成12條“消防安全示范街”。積極開展宣傳“五進”(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工作,全市配備12輛消防宣傳車,成立12個宣傳小分隊,新注冊召募5萬名消防志愿者,經常深入轄區開展消防宣傳。進一步加大消防安全培訓力度,成立義務消防培訓宣講團,主動上門,開展消防培訓127場次,培訓單位496個,培訓人員達50余萬人。

七、大力加強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消防部隊滅火和搶險救援能力大幅攀升。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依托公安消防部隊組建應急救援隊伍的意見,市、縣(區)兩級成立了12支應急救援隊伍。全市消防部隊緊緊圍繞率先打造中原消防鐵軍戰略目標,按照“滅大火、打大仗、搶大險”的要求,全方位加強滅火和應急救援工作,對47個大跨度大空間建筑實地演練63次,組織戰例研討5次,先后對轄區489個重點單位開展“六熟悉”326次、實戰演練430次。2010年,全市消防部隊共參與滅火救援807起,出動車輛1123輛,出動警力7245人,搶救被困遇險人員149人,疏散被困人員759人,搶救財產價值1600余萬元,保護財產價值數億元,成功處置了“4.12”巨力玻璃有限公司玻璃溶液泄漏、“6.14”蘇豫精細化工廠火災、“9.9”尉氏縣洧川鎮20噸硝酸槽車泄漏、“9.20”居民區燃氣管道泄漏等重大事故,圓滿完成了中國第十屆菊花展覽會、第五屆豫商大會消防保衛任務。

盡管2010年我市的消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責任制落實不平衡。一些地方、行業部門對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消防工作“棚架”現象還比較嚴重。尤其是部分基層鄉鎮、辦事處領導對消防工作重視程度不高,消防目標責任落實不到位。還有一些企業領導重生產經營,輕消防安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違章蠻干,導致存在許多火災隱患和事故苗頭。二是公共消防設施建設不到位。個別縣(區)市政消火栓建設不到位,現有消火栓維護不及時。部分縣(區)鄉鎮、辦事處消防專項經費和專(兼)職消防隊業務經費未納入當地政府財政預算。三是火災防控壓力仍然很大。老城區、棚戶區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消防通道不暢等問題比較嚴重;建筑消防設施不達標、公眾消防安全意識不高等問題仍普遍存在;城中村、城鄉結合部、“三合一”、“九小”場所、集貿市場等消防安全“亂點”火災隱患依然突出。四是多種形式消防隊伍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部分政府專職消防隊標準不高,多數縣(區)農村鄉鎮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四有標準”落實不到位,僅停留于購置消防車輛,經費難以保障到位,執勤人員少,業務訓練跟不上,戰斗力不強。

2011年,各縣區、各部門要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省消防條例》,進一步加大消防經費投入,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整改力度和宣傳教育力度,大力提升消防工作社會化水平和全社會防控火災能力,全力筑牢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堅決預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傷火災事故的發生,為構建和諧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