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匯報

時間:2022-03-15 04:34:00

導語: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匯報

近幾年來,我市司法行政系統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黨委政府工作中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開拓創新中不斷取得重點突破,在整體推進中不斷實現進位爭先,努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兩市一極”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年我局連續兩年被省司法廳表彰為先進集體,同時獲得市司法局、市委、市政府等多項表彰。

一、市司法局概況

市司法局于1980年12月1日成立,2005年12月對鎮(街辦)司法所收編直管,內設機構、職能、編制、人員得到不斷充實增加;目前,市司法局內設局辦公室、法制宣傳科、公證律師管理科、基層工作科、社區矯正工作科和法律援助中心6個科室;下設9個派駐司法所、1個直屬公證處;監管法律服務機構8個,其中:律師事務所2個17人,法律服務所5個26人,司法鑒定所1個4人。我局現有司法行政編制47個;其中:領導職數4人;實有在編司法行政公務員42人(機關19人,司法所20人,公證處3人),缺編5人。市司法局主要職能目前有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安置幫教、社區矯正、律師、公證、司法鑒定和基層法律服務監管等。

我局堅持圍繞職能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領導班子、干部隊伍建設及人才、老干工作得到不斷加強,黨建、群團、工會工作在全市領先。全系統除司法所、法律服務所組織關系掛靠在鎮(街辦)外,現有黨支部4個,黨員36名,市政協常委1名,市政協委員1名,市人大代表1名。

我局最近幾年發展最快的是鎮(街辦)基層司法行政事業,我們以2005年鎮(街辦)司法所收編為契機,以司法所建設為龍頭,夯實基礎,延伸村(社區)職能服務的觸角,全面加強了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目前,全市9個司法所達到了省“一所三中心”建設標準,創造性地實現了“六統一”,即:司法所統一結構布局、統一標識標牌、統一制度建設、統一文書檔案、統一人員著裝、統一公務車警用設施配置,所平面積292㎡上,現代化辦公設施日臻完善,職能作用日益顯現,形象得到樹立,受到了省市的肯定,年迎接了市政協主席會議視察,先后有10多批次縣市同行前來觀摩學習。

二、關于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年,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緊緊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率先發展和“兩市一極”建設,以深入推進政法“三項重點工作”(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和司法行政“五大行動”(矛盾糾紛化解“和諧使者”大行動,法制宣傳“與法同行、服務發展”大行動,法律援助“溫暖民心”大行動,社區矯正、幫教安置“光明之路”大行動,“崗位練兵、陽光執法”大行動)落實為切入點,精心組織,重點抓了六項工作。

(一)竭力夯實基層維穩工程,維護了全市社會和諧穩定。以調解法頒布實施為契機,按照受案率、調成率、滿意率“三提升”,民轉刑、非常訪案件和群體事件“三下降”的目標,落實了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維穩工作機制。一是進一步規范了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按照“五有”、“四落實”、“六統一”的要求,加大了人民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力度,全市9個鎮(街道)、198個村、16個(社區)都建立了人民調解組織,設立調解小組1980個、民調中心戶3481個,落實首席人民調解員243人。二是全面提升了人民調解工作水平和成效。加強調解員隊伍培訓,在全市掀起了學習貫徹《人民調解法》工作熱潮,提高了基層調解組織解決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開展調解案件質量評查工作,得到市政法委充分肯定。三是扎實開展人民調解攻堅行動。堅持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和重點敏感時期集中排查攻堅調處制度,促進源頭維穩。元至9月,全市共排查矛盾糾紛645起,調成率98%,預防群體性事件13件191人次,防止民轉刑2起2人,防止民間糾紛引起自殺案件2起2人。

(二)大力實施法制宣傳素質工程,推進了“法治”建設。一是進一步完善了法治建設工作體制。發揮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參謀助手作用,開展了法治建設的啟動準備工作。二是制定了--2015年法治建設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規劃。認真總結“五五”普法工作成績,籌備了“五五”普法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制定了我市“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規劃。三是全面提升了法制宣傳教育水平。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發揮網絡等新興媒體作用,開展了聲勢較大的“送法下鄉”、“法律六進”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重點對象普法成效突出。元至9月,在機關舉辦公務員法制講座225場次,在農村(社區)開展侵權責任法和調解法知識巡回講座760場次,在中小學校上法制課180場次,全市發放法律知識宣傳資料26萬份。

(三)努力打造法律服務品牌工程,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我們把法律服務當作司法行政部門參與經濟建設的品牌產品,進行了重點突破。一是為大企業提供“直通車”,法律服務,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健全大企業“直通車”法律服務機制,深化了“法律服務進園區,跟蹤項目促發展”活動,組建全市五大工業園區法律顧問組,開展“零距離”法律服務,為經濟建設和招商引資提供政策、法律支持,指導企業防范市場風險,依法加快建設和發展,受到市領導和企業主好評。元至9月,全市律師擔任園區建設顧問86家,為企業提供法律事項建議18件,非訴訟236件,解答法律咨詢1260人次,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800萬元。二是進一步加強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戰略部署和“兩市一極”建設目標,以法律顧問團工作為切入點,推動法律顧問進領導層、進機關,主動發揮法律參謀、咨詢作用。今年來,全市律師(法律)顧問團接待上訪群眾26批次,處理群體性糾紛3起,陪領導下訪處理涉法事項3次,提供法律咨詢5件。三是引導主動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法律保障。就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勞動就業、企業改制、征地拆遷、涉農利益、教育醫療、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開展優質的法律服務。同時,積極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民創業致富提供法律服務。今年來,全市法律服務機構法律訴訟案件765件。

(四)盡力建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保障了民生改善。加大領導力度,繼續認真落實了法律援助這一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使法律援助切實成為政府民心工程。一是加強法律援助站規范化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網絡,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辦案質量監控體系,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程序,實行網絡申報、網絡審批、網絡指派,加強法律援助案件年度目標考核,確保法律援助案件質量,實現了零投訴。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援助知識宣傳活動。采取現場授課、舉辦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巡回展覽、送法進村入戶等形式,加強法律援助典型案件、有關法律知識的宣傳,擴大了法律援助的社會影響。今年來,全市舉辦規模型的專場法律援助知識宣傳12次,發放《農民工法律知識手冊》等法律援助宣傳單1.5萬份,解答法律咨詢5480人次,受到了群眾的歡迎。三是落實十項法律援助便民措施,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繼續開展以法律援助“春回大地”、“陽光暖心”、“情滿金秋”、“真情暖冬”為載體的法律援助“溫暖民心”大行動,發放法律援助便捷卡1500份,暢通困難群眾尋求法律援助渠道,做到“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力爭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全年法律援助工作任務。目前,已辦理法律援助案件99件、法律援助事項880件,分別占全年目標的70.7%和88%。四是積極拓展法律援助服務領域,發揮法律援助作用維護社會穩定。以維權維穩為取向,積極探索法律援助工作新模式,對特殊群體突破門檻限制,服務維權維穩,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了社會不穩定因素。目前,為重大突發事件提供法律援助21次。

(五)著力強化特殊人群管理基礎工程,參與了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我們從探索管理模式創新入手,加強了對社區矯正對象、刑釋解教人員的日常管控,增加了社會安定和諧因素。一是全面開展了排查摸底和走訪工作。集中時間對社區矯正對象、刑釋解教人員開展了一次專項摸底排查,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并按全省統一軟件要求建立了兩類人員檔案臺帳信息庫。截止目前全市累計接管社區矯正對象630人,期滿解矯325人,現在矯人員305人;安置刑釋解教人員467人,其中刑釋人員446人,解教人員21人,接茬率達100%。二是建立健全兩類人員有效的監管機制。建立健全了有效的銜接、管理制度,嚴格了交接、入矯、解矯、轉入幫教安置等環節,規范了與公檢法、監獄的銜接,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脫管、漏管現象。三是加強了兩類人員的日常管理。繼續開展社區矯正、幫教安置工作“光明之路”大行動,夯實對社區矯正對象“6+1”模式監管基礎,增強了工作實效。拓寬刑釋解教人員安置渠道,保障刑釋解教人員回歸社會有人管、生活生產有人幫、安居樂業有希望。目前已建立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基地1個,促進就業或協助就近打工230人,幫助解決實際問題28個。

(六)全力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加強了司法行政隊伍建設。結合黨員、干部春季輪訓、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組織全系統學習各級領導講話和政法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相關政策、法規,開展公正廉潔執法教育活動,樹立了管理權威。一是開展了“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繼續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深化“千名干部進百村入萬戶”活動,著力解決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執法執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了廣大干警堅定的政治方向。二是加強隊伍管理教育。鞏固文明單位創建成果,加強局機關和司法所的規范管理,嚴明工作紀律,嚴格作息制度,增強時效觀念,樹立了勤政務實、公廉執法的文明機關形象。三是加強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進一步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優化發展環境的意見,完善目標管理辦法,開展評先推優工作,加大了考核獎勵力度,優化機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擴大部門影響力,激發了全系統人人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基層基礎建設仍較薄弱,人員配備不足,經費保障、裝備水平與司法所建設的要求和擔負的職責任務不相適應;調解工作指導力度不大,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等等,對這些問題,今后我們將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改進,推進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不斷上新水平。

三、需要提請市政府研究解決的問題

今后,要實現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發展,進一步激發其服務“兩市一極”的積極作用,尚需市政府繼續加強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領導,加大人財物力投入,為司法行政工作創造更加有利的工作環境。

一是解決局機關業務房建設問題。我市是目前市3個無獨立辦公用房的縣市區司法局之一。根據中央、省的有關要求,要在三年之內完成縣市司法局機關業務房建設,明年是最后一年。我局于年開展業務房建設國債項目申報工作,今年初被納入國家建設規劃,司法部明確要求“當地政府要劃撥土地,并給予資金配套、稅費減免”。需要市政府劃撥建設用地,并解決一定資金,以搶抓時機在最后期限之前開展業務房的建設。

二是提高最低工作保障經費標準問題。年省財政廳、司法廳聯合發文(財行發[]105號)明確規定,“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經費(不含業務項目經費)要按人平2.1—2.4萬元的最低工作保障標準落實”,“以后要逐年進行調整,保持基層司法行政機關經費的合理增長”。年市政府按人平2.1萬元的標準落實了我局工作經費。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上級對司法行政各項工作要求提高,普法、法律援助、社區矯正、安置幫教、人民調解等各項業務任務加重,迫切需要市政府對最低保障經費標準進行提幅,按人平2.4萬元的標準落實我局工作經費。

三是將法律援助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問題。法律援助工作自年被納入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是政府民心工程,省市下達給我市的任務數逐年都有增加。由于法律援助工作任務硬、要求高、成本大,我市每年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0件左右,辦理法律援助事項1000件左右,需要市政府將法律援助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四是開通司法E通問題。開設司法E通管理系統平臺,對社區矯正對象實行區域定位監管,可大大提高監管考核工作效率,實現人性化管理,這項工作在宜都市首先推行,效果很好,得到省司法廳肯定。為落實省的要求,鑒于目前我市在矯人員多、管理難度大、管理力量弱的實際,我局要開通這一平臺,需要市政府給予21.5萬元的資金支持。

五是增設工勤人員編制問題。我局多年沒有工勤人員,機關小車司機長期由機關干部兼職,現由于兼職司機年紀增大,需要增設工勤人員編制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