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貿辦公室全年工作匯報
時間:2022-03-19 03:32:00
導語:財貿辦公室全年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財辦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以建立大商貿、大流通格局為重點,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務實創新、整體推進,有效推動了我市商貿流通業的快速、健康、有序發展。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3.2億元,同比增長18.2%。批發零售貿易額達82.8億元,同比增長14.6%;餐飲額達15.9億元,同比增長35.1%。連鎖經營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34%。商貿流通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1.7%。商品市場114個,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完成交易額103.3億元,同比增長15%。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直部門工作目標考核優秀單位、2011年年度機關效能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11年度引進內資工作先進單位。
一、流通業規模不斷擴大,業態結構進一步優化。
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限額以上流通企業增多。海博家居、佳樂家超市、蘇寧電器、維客超市、國美電器、麥當勞等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年內發展到50家,比2006年增加了11家,完成銷售額20.58億元。二是業態結構得到優化。先進十大零售業態(便利店、小超市、中型超市、大型綜合超市、倉儲超市、專業店、大型專業店、專賣店、百貨店、大型購物中心)紛紛落戶我市。2011年,全市共有大型綜合超市8家,中型超市3家,各類便利店、小超市、專賣店等2000余家。三是餐飲業發展加快。餐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已成為重要經濟增長點。全市餐飲網點3187家,其中限額以上餐飲企業13家。
二、服務業招商力度加大,項目質量明顯提高。
圍繞優化業態結構,突出重點,加大服務業招商力度,實現了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轉變,項目質量明顯提高。一是規模大。在引進的10個項目中,投資額5000萬以上的3個,建筑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項目3個,實際利用內資2.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30萬美元。二是名店多。引進的項目中既有麥當勞、加德士等世界500強項目,又有維客、蘇寧、國美、利群等國內知名企業;既有海瀾之家、金伯利等國內一線知名品牌,又有駱駝、紅蘋果、鱷魚等國際品牌專業店。三是業種多。引進項目分布于批發、零售、餐飲、物流、美容美發、休閑娛樂、成品油、金融機構、汽車銷售等多個行業,業種分布廣泛居歷年之首,對我市商貿流通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農家店建設加快推進,農村流通體系日益完善。
按照又好又快、數質并舉的原則,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一是農家店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以89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450個五化改造村作為著力點,重點突破,梯次推進。全年共在示范村和五化改造村建設農家店439個,覆蓋率分別為92%、75%。二是農家店建設與改善農村購物環境相結合。以關注民生為出發點,把農村居民消費安全始終放在首位,引導農村消費群體由原來的“吃飽”向“吃好”轉變。全年13個鎮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鎮級中心店17個,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鎮級中心店2個,基本實現了鎮鎮有中心店的目標,商品配送率達到80%以上。三是農家店建設與農民增收相結合。積極引導物流配送企業加大采購力度,拓展服務功能,推動糧、油、米、面、放心肉等八大類商品入網銷售,實現了一店多能、一網多用。2011年,全市累計建設農家店719個。其中日用消費品店509個,農資店210個,覆蓋了71%的村莊,增加就業人數2000多人。
四、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加快,市場體系不斷完善。
堅持建設和培育并重原則,以“專業化、規模化”為重點,推動商品市場快速發展。一是規模擴大。全市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商品交易市場有8處,過5億元的市場有4處。其中膠東于家村大椒城年交易額超過30億元,成為江北最大的大椒集散中心和重要的價格形成中心。二是檔次提高。全市114處市場中,封閉和半封閉式市場54處,占總數的47%,比去年增加6處。有45處市場配備郵電、儲蓄、通訊、運輸等配套設施,完善了市場功能。特別是海博家居、億豪家居、龍港燈具等高檔次專業市場的投入使用,使市場檔次進一步提高。三是門類齊全。既有白菜、土豆等農產品市場,也有鋼材、木材等生產資料市場,還有建材、陶瓷、二手車等工業品市場,門類齊全,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同時,人才、勞動力、文化、證券等要素市場也得到較快發展。
五、“放心肉”配送破題推進,“菜籃子”工作扎實有效。
堅持“便民、為民、利民”的宗旨,穩步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一是定點屠宰與“放心肉”配送相結合。切實加強入市備案定點屠宰企業的監管,嚴禁一切私屠濫宰等違法行為,實現城區進點屠宰率100%,鄉鎮進點屠宰率95%。在此基礎上,13個鎮設立“放心肉”專供店17處,日均配送“放心肉”15000公斤。二是嚴格檢疫與肉品檢驗相結合。嚴格控制入廠生豬的持證率、掛耳標率,嚴格執行檢疫程序,把好生豬入廠關。同時,實行12小時待宰制度,嚴格肉品質量檢驗,加大“瘦肉精”等違禁添加劑的檢測力度,使肉品質量明顯提高。三是業戶轉化與市場稽查相結合。2011年,為引導屠宰戶向經營戶轉變,先后召開座談會40余次(參會人員1000余人次),發放明白紙40000份,通告5000份。屠宰戶轉化為經營戶達254戶,有效轉化率75%。同時采取拉網式檢查、市場巡查、舉報電話跟蹤查等方式,對全市96處集貿市場進行了稽查,月平均出動執法車輛70多車次、執法人員460余人次,共罰沒私屠濫宰肉1100多公斤。四是專項整治與日常工作相結合。積極開展蔬菜、豆芽等“菜籃子”商品的專項整治,全年共檢測蔬菜35個品種、13775批次,檢測出不合格蔬菜1251公斤,并按規定予以銷毀。“陽光食品工程”深入開展。全市已有10家企業參與了此項活動。“綠色消費社區”建設工作初見成效,已創建綠色消費社區5個,爭取上級資金支持5萬元。
六、金融環境不斷優化,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一是融資規模大。通過組織銀企洽談會、深入企業宣傳等形式,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加強銀企之間的信息交流。全年實現各項貸款余額為75.24億元,比年初增加13億元。其中,10月份貸款增幅居青島五市首位,增量僅低于即墨排名第二。二是金融機構增多。隨著我市和諧金融環境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紛紛要求落戶我市,新增商業銀行1家,保險公司6家。三是信用建設穩步推進。出臺了《關于在全市開展“最佳銀行信用企業”評選活動的意見》,并開展了系列評選活動,企業社會誠信意識得到增強,推動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七、整規力度不斷加大,經濟秩序進一步好轉。
按照整治與規范并重,處罰與教育并重的原則,認真履行職能,加大整規力度。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各職能部門圍繞各自工作職責,利用宣傳車、咨詢臺、廣告欄、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有效推動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年共組織參展攤位45個,制作宣傳牌30多塊,累計參加人員1000余人次,接待群眾咨詢2600人次,出動宣傳車輛100多臺次,懸掛宣傳橫幅412條,發放各類宣傳手冊2000多份,印發宣傳單9萬多份。二是加大專項整治力度。根據《市2011年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要點》,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組織開展了成品油、煤炭、生豬肉、藥品等20多個重點商品市場的專項整治。全年累計出動執法人員8000余人次,檢查企業近萬家,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000余起。三是建立長效機制。采取專項整治同日常監管相結合、專項整治與制度規范相結合、行政處罰與說服教育相結合,建立健全整規工作長效機制,推動整規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發展。
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黨建工作扎實有效。
圍繞打造強有力的干部隊伍,堅持以勤為本,盡職盡責,提倡同志之間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扎實推進黨建工作,打造和諧班子,建立高素質隊伍。一是不斷完善學習制度,全體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通過主任、副主任輪流上黨課、聘請專家講法律和科長輪流講業務等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全體工作人員的黨政理論素養和法律業務知識水平,增強了為民辦事服務的能力。二是實施輪崗制度,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根據膠組發【2011】4號文件精神,對財辦所有股級干部進行了交流。對新任股級干部進行了競爭上崗,對現任股級干部進行了輪崗,增強了活力和戰斗力。三是黨風廉政建設緊抓不放,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制定實施了市財辦《關于201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了市財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領導小組,夯實了黨員干部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礎,規范了黨員干部廉潔從政行為,樹立了財辦清正廉潔、務實高效的良好形象。
雖然在2011年,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理論學習有待加強,對法律、法規、業務知識等學習方面的自覺性和系統性不夠,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未真正發揮起來;工作創新不夠,導致部分工作相對滯后;工作作風需要進一步改善,突出表現在一些管理制度沒有得到落實。
我們將在總結2011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汲取其他單位的先進做法,搶抓機遇,開拓創新,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昂揚的斗志,實現2012年各方面工作新的跨越。
- 上一篇:商務局廉政文化示范點優秀事跡
- 下一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