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抽樣調查工作匯報

時間:2022-05-10 04:26:00

導語:貿易抽樣調查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貿易抽樣調查工作匯報

自1998年開始,區統計部門著手開展貿易抽樣調查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為了推進統計調查工作依法有效地開展,筆者試圖就貿易抽樣調查發現的問題與對策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供決策參考。

一、主要做法

這次抽樣調查試點工作得助于工商部門。根據工商部門提供的個體貿易、餐飲業名單,調查人員進行了排查摸底,剔除停業的,最后確定抽樣框為:個體貿易經營戶4632戶、餐飲業經營戶703戶。采用對稱抽樣原理,抽出一次性調查樣本戶:貿易業360戶、餐飲業180戶。針對其銷售情況進行挨家挨戶登門調查,然后按照銷售額大小排序。根據等距抽樣原理,抽出經常性樣本單位:個體貿易業209戶、個體餐飲業123戶。經過前后四年時間的抽樣調查,調查人員感受頗多,收獲不少。

二、主要問題與原因

(一)被調查戶對統計工作及《統計法》普遍不了解,配合抽查情況不理想。

從調查情況看,數字準確性較低。實事求是提供銷售情況的是少數,多數情況是消極應付,隨便填個數字了事,有的甚至很不愿意配合。

1、生意清淡的被調查戶對抽樣調查工作的配合比較消極。如有一戶經營五金電器的外地人,記帳一年后,因經營效益不好,情緒很壞,態度改變,不愿續記。經調查人員反復做工作后,才勉強表示再記,但態度很消極。其結果就是應付了事,每次記帳數字相差無幾,調查人員也只能疲于這種無聊的重復。

2、填報數據很隨意,瞞報現象較普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利益縱橫交錯,被調查對象心存多種顧慮,擔心數字報實了會泄露商業秘密或者會加稅。如一水產經營戶,不同的家庭成員填報的數字相差甚遠。女店主填報的每天營業額是4000—5000元,男店主填報的每天營業額卻是2000—3000元,據側面了解該戶男店主有瞞報情況。再如一副食品經營戶,填報每天營業額為100—150元,自己認為經營毛利達15%,調查顯示該戶的經營費用為每月730元,按其上報數推算,每月毛利為600元,應呈較大虧損,可他又承認經營還可以。顯然,其營業額是少報的,據多方面了解,他的營業額應在200—300元。類似這樣的瞞報現象較為普遍,據2000年9月份組織的一次性經營戶費用情況調查顯示:滿報率在30%以上。

3、修養差、素質低。一些被調查戶對統計工作和《統計法》知之甚少,認為自己做生意自負盈虧,除了工商、稅務等部門外,沒有義務向統計部門提供統計數據,故意找理由推脫,存有拒報心理。如有一戶經營餐飲的經營戶,當我們調查人員上門時,他上午推下午,下午推晚上,晚上又說忙,最后再也沒理由推脫了,填報也是很不情愿的。在餐飲業,這種被調查戶較為普遍。有的每次如此,更有甚者,用污言穢語謾罵調查人員,嚴重阻礙了抽查工作,搞得調查人員火不是,忍又不是。

(二)任務重與力量小的矛盾突出。

1、現有的統計專業力量難以承擔繁重的調查任務。以城區為例,統計部門干部每人每月擔負近20戶的調查任務,收集上來的帳頁經審核評估后交由貿易專業人員錄入匯總上報。統計部門實行條塊管理體制,業務這一塊由上級統計部門垂直領導,下級統計部門必須對上負責,按時完成報表及其它考核任務,而組織人事、行政經費這一塊又由地方管理,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地方,為當地決策部門提供統計信息、咨詢服務,并進行一些調研分析,這就勢必造成統計部門因專業人手緊、任務重而忙于應付,這種矛盾反映在縣級統計機構尤為突出。人員編制少,統計報表多,且正處于統計制度方法改革期,各種調查任務繁重,要求統計專業人員深入基層完成細致的調查工作,壓力很大。就基層而言,鄉鎮統計機構不健全,沒有專門的統計站,力量不足,精力分散,統計員一般身兼數職,象抽樣調查之類的任務很難落實到人。對于鄉鎮這一塊的抽樣調查,只能由聘請的輔助調查員來完成。從檢查情況看:輔助調查員素質參差不齊,只有少數輔助調查員思想、業務素質高,能夠做到逐戶上門調查,并建有臺帳,而大部分輔助調查員上門調查比率不高,臺帳不健全,有些只憑自己的評估數上報,準確率不高。

2、調查耗時、耗力,效率不高。有許多經營者雇工幫忙,又沒有及時記臺帳和帳頁的習慣,如果上門碰不到雇主,就只能再次登門。如有一戶酒店經營戶,生意較紅火,調查員上門登記總是遇不到老板,一連上門五次才有調查結果。

3、樣本更換率高,穩定性差。由于撤地建市、撤市設區,城市建設步伐明顯加快,舊城改造所帶來的店鋪拆、關、轉現象特別頻繁,導致了樣本戶的不穩定性。據2001年8月的調查資料顯示:全區餐飲業樣本更換率達24%,其中因店面拆遷而更換樣本的達18%,因停業轉行更換樣本的為6%。

(三)現階段貿易抽樣調查指標體系設計缺乏針對性和實際意義,調查資料開發利用價值不大。

貿易調查指標僅限于批發和零售額,缺乏針對商品市場供求信息、經營狀況的調查,沒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很難引起社會的關注和當地政府的重視。并且由于個體工商戶量多面廣,關、停、轉現象頻繁,名錄庫(抽樣框)的及時更新維護有困難,加之個體樣本數據質量不高,因此難以保證推算總銷售額的準確性。從抽樣推算角度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指標是否準確反映實際情況,還是一個問題,對當地來說更是缺乏代表性。

三、幾點建議:

(一)提高被調查對象和調查者的整體素質,營造良好的統計調查氛圍。

1、加強宣傳力度。被調查對象大多對統計工作和《統計法》缺乏認識,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工作,爭取政府的重視和有關部門(如工商、稅務等)的大力協作,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作廣泛的宣傳,讓他們意識到提供統計數據是他們應盡的義務,同時,統計部門也有義務對調查數據做好保密工作。

2、加強依法調查。針對態度惡劣、明顯滿報的被調查戶加強執法力度,以達到“執法一點、警示一片”的效果。

3、加強培訓工作。上級統計部門要適時組織有關抽樣調查方面的專業培訓工作,使調查人員全面掌握有關抽樣調查知識,提高業務水平;調查員也要自覺樹立敬業愛崗精神,盡職盡責地完成調查任務,克服調查過程不順利而帶來的煩燥情緒,耐心引導,認真對待。

(二)改革統計管理和調查制度,切實提高統計調查質量。

1、設立垂直管理的專門調查隊,實行統一管理統計經費,改變地方統計機構找地方領導解決調查經費的為難處境。

2、隨著社區建設的推進,社區機構和管理不斷完善,可以聘用各居委會主任為輔助統計調查員,發揮其天時地利人和的作用,協助做好統計調查工作,想必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3、實行實地調查與評估相結合的辦法,切實減輕基層負擔。(1)降低調查頻率,改月報為季報。平時根據城調隊和農調隊調查的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等有關指標評估確定消費品零售額增長速度。(2)減樣本數量增調查登記的連續時間。把樣本總數裁減75%,將原來每戶登記7天改為登記1個月。筆者認為,個體樣本數據質量是影響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質量的主要因素,減少調查頻率和減少樣本數量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抓個體樣本數據質量,盡可能保證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質量符合總體要求。

(三)提高統計調查信息的市場信息含量,促進統計信息商品化。

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今天,統計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針對多方需求者(政府、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廣大社會公眾)生產多種產品,擴大統計服務對象。例如貿易抽樣調查可以設置一些大宗特色商品需求情況調查。在調研的基礎上做出科學的評估、判斷和分析,為社會各界特別是工商界人士提供預測、決策、管理等方面有價值的咨詢服務,從而改善統計工作環境,促使統計在市場經濟中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