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殯葬改革工作視察報告
時間:2022-05-11 09:48:00
導語:全縣殯葬改革工作視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行殯葬改革,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改變城鄉面貌、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日前,縣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組織委員專題視察了我縣殯葬改革工作?,F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殯葬改革工作的基本情況
1、機構設置情況。目前我縣擔負殯葬管理和服務工作任務的組織機構有三家,即殯儀館、公墓管理處、殯葬管理所。
殯儀館,屬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主要從事殯儀服務。其位于東渡鎮株樹岙,占地22畝,總建筑面積3722.3平方米。其中,各類殯儀服務場所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辦公場所及職工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前后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其中政府投入817萬元。目前,殯儀館有專用運尸車7輛,平板火化爐2臺,冰庫冷柜21格,冰棺3臺,骨灰寄存櫥1600格?,F有從業人員24人,其中正式工10人,臨時工14人。
縣公墓管理處,屬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主要從事殯葬服務。其辦公地點設在330國道邊謝山村嶺背,所負責管理經營的金山公墓新址座落于五云鎮謝山村六月岙,現有工作人員2人。
縣殯葬管理所,屬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主要從事全縣范圍的殯葬監管、檢查、執法工作,編制人員核定為3人,現實際工作人員有4人(其中1人為駕駛員)。
2、近年工作情況。我縣自2002年4月1日實行殯葬改革、推行遺體火化以來,殯葬管理服務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殯葬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全縣共有598個行政村近41萬人口劃為火化區,殯儀館已累計火化遺體17107具,火化區火化率達100%,有效地改變了我縣建大墳墓埋葬遺體的局面。
為解決縣城居民死亡后骨灰安葬問題,金山公墓于2003年4月份動工興建,征用土地94.5畝,整個墓區座東朝西,規劃投資1230萬元,按生態化、園林化、藝術化、人文化的標準建設。整個公墓建成后可安放骨灰墓15690余穴,根據年死亡率7‰計算,可用年限達30余年。目前金山公墓建設已投入資金475萬元,首期開發墓區4164平方米,可安放骨灰墓2300余穴,其中生態型骨灰墓720余穴,生態型墓穴售價410元。墓區內水泥停車場、水泥路道、花崗巖臺階建設也已完成,整個墓區綠化面積達49590平方米,綠化率達82%。針對老城區14個行政村喪戶骨灰埋葬難問題,根據縣政府的要求,2008年,又投入資金110萬元,重點開發金山公墓南部區塊,建設公益性生態公墓。目前已開發公益性生態墓區4100平方米,總墓穴2100余穴。
為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2004年,全縣發動火化區范圍內(除縣城規劃區和仙都風景區)的行政村建設村級公益性生態公墓,當年應建生態公墓行政村534個,建成生態公墓515個村,建成骨灰堂4個村,完成率達97.2%,并于2004年11月10日起,全縣統一啟用生態公墓,推行綠色殯葬,實行葬法改革,有效地保護了我縣生態環境。
縣殯儀館著力搞好硬件更新和優化殯儀服務。針對車輛行駛里程超標、車輛破損嚴重和火化爐等設備陳舊老化問題,投資50萬元更換了4輛接尸車,投入15.1萬元資金用于火化爐技術改裝,該兩項工作目前都已完成??h殯葬管理所加大執法力度,兩年來共查處違法亂葬事件20多起。同時,加強村級殯葬管理工作,要求各行政村健全殯葬管理制度,建立殯葬管理領導小組,落實專人負責,并對新當選的村雙委主要干部開展殯葬政策法規培訓,確保殯葬管理工作銜接有序,新老交接不脫節。
二、我縣殯葬改革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識不夠到位。我縣實行殯葬改革以來,雖大力提倡移風易俗、厚養薄葬,但一些干部對殯葬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把殯葬工作擺到應有的位置,對殯葬工作過問不多,疏于管理,導致政策宣傳不到位、政策執行不徹底。個別鄉(鎮)政府及村雙委主要干部存在畏難情緒,對殯葬違法事件不夠重視,放任自流,致使一些鄉(鎮)、村管理缺失,對殯葬違法事件不能及時阻止和糾正。部分群眾也怕不按舊的喪葬習俗辦喪,親戚責怪,別人瞧不起,因此,鋪張浪費,相互攀比,喪事大操大辦、封建迷信活動屢禁不止。
2、公墓入葬率不高。2002年全面實行殯葬改革以來,雖然火化區遺體火化率始終鞏固在100%,但對遺體火化的后續工作如骨灰入公墓、生態公墓建設等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再加上村公益性生態公墓不規范,存在管理缺乏、設施簡陋、墓地布局不合理、墓園格調單一等問題,導致公墓缺乏應有的吸引力,骨灰入葬率低。違法擇地興建墳墓、骨灰入葬空壽墳、濫葬亂埋骨灰、違規修建祖墳和骨灰裝棺土葬等現象屢屢發生。據統計,全縣亡故人員火化后自行擇地興建墳墓的占火化總數的40%以上。這種喪葬模式達不到節約木材、土地,革除喪葬陋習的目的,反而在死者土葬前多增加了一道火化程序,還增加了喪戶的經濟負擔,使農民對殯葬改革的意義產生質疑。
3、投入不相適應。多年來,縣殯儀館基礎設施、殯儀服務設施等需要不斷投入,而困難喪戶,特別是無名尸、刑事案件尸體的接運、冷藏、火化等費用難以實收,以及人員工資增長等原因,殯儀館收支僅能維持日常開支,一些設備老化,如車輛更新、火化爐技改等缺乏資金投入。由于村集體經濟困難,農村公益性生態公墓建設滯后,影響了殯葬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
4、管理體制不順?,F行的殯葬管理條例法規滯后,對殯葬改革要求怎么樣做的強調多,而對具體殯葬違法行為事件怎樣處罰的明確少,致使殯葬執法工作難以開展。民政部門點多、面廣、線長,能夠用于推進殯葬改革的人力、物力非常有限,處于有心無力的尷尬境地。以殯葬執法隊伍建設為例,殯葬執法隊伍在貫徹實施殯葬法律法規,遏制超面積建大墳、濫葬亂埋等殯葬違法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我縣殯葬管理所目前只有4名工作人員,沒有組建殯葬管理執法大隊,執法力量較為薄弱。鄉(鎮)、村兩級管理制度不健全,建、葬、管三者關系未理順,缺乏長效機制。
三、加快推進殯葬改革工作的對策建議:
1、深入宣傳,營造文明辦喪的良好氛圍??h委、縣政府要將殯葬改革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繼續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深入開展破除迷信、尊老敬老、厚養薄葬的宣傳教育。堅持反對喪事大操大辦,堅決制止沿街、沿路亂設靈堂、拋撒冥紙和燃放鞭炮等擾民行為,積極引導群眾以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方式舉行喪葬活動。新聞媒體要開辟專題專欄,加大對殯葬改革重大意義和政策的宣傳,通過報道正面典型,抨擊不良風氣,增強人們的殯葬法制意識。相關部門要精心組織,認真安排,開展殯葬改革宣傳月活動。要將宣傳工作的重點由縣城轉移到農村,努力改變農村喪葬舊俗,營造良好的殯葬改革氛圍。
2、加強領導,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殯葬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群眾性、政策性較強的工作,需要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密切配合,上下聯動??h政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建立集中整治與經常性監管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堅持不懈地開展“三沿五區”墳墓治理工作,切實把“三沿五區”建筑性墳墓予以拆除遷移,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殯葬管理工作在縣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的份量,確保殯葬管理各項工作的落實。民政部門要抓好殯葬執法、業務指導和工作協調,工商、公安、衛生、國土資源、建設規劃、發改、環保、農林等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履行各自職責,加強協調和配合,形成殯葬執法的強大合力。各鄉鎮要落實殯葬專管員,配備村級殯葬協管員,對協管員給予適當的補助,促使他們負起最基層的殯葬管理工作責任,及時反饋上報本村殯葬違法事件,做到信息暢通,以便及時查處糾正,盡可能地把違法殯葬事件消除在萌芽階段。
3、加大投入,確保殯葬改革工作順利推進。殯葬改革是對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習俗的社會革命,涉及方方面面,任務十分艱巨。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殯葬基礎設施建設、殯葬執法、管理工作等的投入力度;要進一步加強殯葬管理隊伍建設,提升殯葬執法水平,及時查處殯葬違規違法事件;要進一步落實措施,發動社會力量,籌集資金,完善村級生態公墓建設,增強群眾對入葬村公墓的認同感。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殯葬改革工作的有效推進。
4、加強管理,不斷提高殯葬服務水平。提高殯葬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是推進殯葬改革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要切實提高殯葬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喪事服務的需求,努力把殯葬行業建成為群眾辦理喪事提供優質服務的“窗口行業”。殯葬服務單位要加強內部管理,健全規章制度,拓展服務內容,明確服務標準,注重社會效益,推行文明節儉的喪葬儀式,減輕喪屬經濟負擔,逐步建立運轉協調、工作規范、優質便捷的殯葬服務體系,為群眾創造良好的治喪環境。民政部門要加強對殯儀職工的技能培訓和崗位培訓,強化職業道德教育,督促他們自覺規范服務行為,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為推進殯葬改革作出應有的貢獻。
- 上一篇:區級計劃生育薄弱村轉化意見
- 下一篇:金融經濟和諧發展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