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蔬菜基地建設視察報告

時間:2022-05-17 08:52:00

導語:特區蔬菜基地建設視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區蔬菜基地建設視察報告

2012年9月29日,市政協副主席率駐特區市政協委員對特區蔬菜基地建設情況進行了視察,視察組實地察看蔬菜基地,聽取了特區人民政府關于特區蔬菜基地建設情況的通報和鎮關于蔬菜基地建設情況的通報,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蔬菜基地建設情況

2012年,特區蔬菜基地建設按照“一片兩線”的產業發展布局,抓引導、建基地、創品牌、促銷售,初步形成基地為支撐、大戶為主體、村為基礎的蔬菜產業發展格局。2012年計劃完成商品蔬菜基地建設1.5萬畝,其中新增市級商品蔬菜基地0.3萬畝;面上蔬菜種植穩定在6萬畝以上。截至目前,完成商品蔬菜基地建設1.5035萬畝,其中新增市級商品蔬菜基地完成0.302萬畝,占任務數的100.2%;面上蔬菜種植完成4.9萬畝,其中區域性特色蔬菜達2.2萬畝。興辦高標準示范點9個,面積2800余畝,主要種植西紅柿、辣椒、茭瓜、綠葉菜類、豆類、早玉米、蔥蒜等品類。

二、意見建議

委員們認為,特區蔬菜基地建設在2011年的基礎上實現了新的發展,成績明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薄弱方面,特別是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品種結構調整、技術服務、品牌建設、市場開拓等方面仍然有待加強。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要抓緊配套建設基地灌溉、排澇設施,提高基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效防止旱澇災害的發生;要盡快建設蔬菜基地育苗中心、蔬菜貯藏保鮮設施、批發市場等,促進蔬菜基地的良性發展;要加強機耕道、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蔬菜基地生產經營效率。

(二)合理優化種植結構。要制訂科學合理的種植規劃,進一步加強種植結構調整引導工作,努力促進效益與風險的合理平衡。既要考慮產品過多過雜無法做大做強、形不成拳頭產品、不能產生規模效益的問題,又要考慮基地仍處于起步階段,若產品過于單一,市場風險過大的問題;既要考慮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又要考慮新產品的適應性和新技術的消化能力,降低種植風險。

(三)進一步加強技術服務保障。蔬菜基地要進一步上規模、上檔次,離不開技術的支撐。現有技術力量已適應不了蔬菜基地進一步發展的需要。要進一步加大技術投入,采取加強本地技術人才培訓、引進外地有關技術人才、與有關院校及技術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等多種形式,探索技術服務的有效模式,進一步增強基地的技術服務保障能力。

(四)進一步重視基地社會效益。要注重對當地農戶的培訓帶動工作,將引進、發展種植大戶與促進廣大農戶發展結合起來,切實讓當地農民發展致富,讓群眾得實惠。要進一步引導種植戶在積極開拓外地市場的同時不要忽視本地市場,滿足本地居民生活消費需求,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發展。

(五)進一步重視基地的可持續發展。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責成種植戶重視清理塑料地膜形成的垃圾,避免對耕地造成污染。要引導種植戶采用科學的方法,集中處理腐壞的蔬菜產品及殘枝敗葉,不得隨意拋棄在耕地里,防止造成病菌和蟲害的傳播。要根據蔬菜作物不宜連續重復種植的特性,制訂科學合理的輪作計劃,促進病蟲害預防,提高基地生產效益。

(六)進一步抓好產品品牌創建工作。要繼續抓好無公害蔬菜產品認證工作,爭取早日得到正式認證。要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的要求,盡快建立科學規范的生產技術體系并認真監督實施,嚴格實行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等全程監控,確保產品品質。要重視協調做好產地認證、商標注冊等工作,進一步打通市場關卡,提高產品知名度。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產地標識、注冊商標等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切實維護產品信譽,促進產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