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農合社發展情況匯報

時間:2022-06-29 10:04:25

導語:全市農合社發展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農合社發展情況匯報

自2012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合作社法》)施行以來,我市通過強化財政支持、稅收優惠、金融、科技、人才扶持以及產業政策引導等有效措施,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切實了解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近期我們進行了專題調研,以期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一、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基本情況

截止目前,我市共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122家,其中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業的1家,種植業的46家,養殖業的75家;總出資額6259.6萬元,其中貨幣出資額6118.3萬元,非貨幣出資額141.3萬元,出資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3家,在100-500萬元之間的有8家;登記在冊成員總數855人,其中農民成員820人,非農民成員35人。金都養殖專業合作社于2012年11月19日成立,是我市第一家登記成立的專業合作社;林生寶雪蓮果科技發展專業合作社,出資額為1000萬元,是我市出資額最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魯德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是目前我市以實物出資(以牛出資)最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果仁小菜園專業合作社是我市第一家冠市名稱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風蘋果專業合作社、益農果品專業合作社和金龍果業專業合作社已經申請注冊了自己的商標;玲瓏果品專業合作社已經取得無公害食品認證。從發展情況看,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發起形式多樣化。

政府部門扶持型。即由政府牽頭或由有關部門引導農民興辦的專業合作社,主要通過政府或主管部門以財政扶持、行業指導等手段給予大力支持,在短時期內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如魯德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于2008年5月15日由市獸醫總站牽頭成立,目前已發展成員1500人,承擔了省“弗萊維赫牛改良推廣”項目,已爭取項目資金40萬元。

能人大戶帶動型。即由當地具有技術專長和營銷才能的能人大戶牽頭成立的專業合作社,主要以種養殖大戶或營銷能人為依托,吸納周邊農戶參加。如金龍果業專業合作社,其法人代表紀金龍原為我市鎮遠近聞名的個體蘋果收購大戶,在他的帶動下,至今已發展會員108戶,擁有果品生產基地2000畝,紙袋廠一處,并成功注冊了“金龍果園”和“金阜”商標。2008年以高于市場價0.2-0.3元/斤的價格收購社員果品500噸,為社員增收10萬元。

農民自發成立型。《合作社法》施行之后,部分農民通過學習、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認識到合作社與單戶經營相比,具有效益大、易管理等優點,自發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這在我市已登記的合作社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民意蛋雞專業合作社,其是由夢芝辦事處瓦里村養雞大戶路忠財聯合周邊其他養雞大戶自發登記成立,現有成員53人,帶動非成員農戶110戶。

(二)經濟利益密切化。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經營上突出了利益上的捆綁關系,體現了集體力量的強大優勢。如金都養殖專業合作社實行入園集中飼養,統一飼養管理、統一飼料配方、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收益結算,使合作社與社員、社員與社員之間的利益關系日益緊密,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向心力和號召力。

(三)發展初具規模化。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僅經歷一年多的發展時間,但部分合作社已初具規模。其中,玲瓏果品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發展會員216戶,擁有300噸冷風庫一座,100畝無公害黃金梨生產基地(已經國家農業部頒發無公害證書,編號:WGH-04-019)、170畝澳洲青蘋、300畝紅富士生產基地。2008年,幫助社員銷售果品2100噸,社員實現收益400萬元,合作社實現利潤20萬元。

(四)結社范圍區域化。據調查,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東北部和西部地區,以及農業生產相對發達的南部地區。金嶺鎮、齊山鎮和鎮的數量占了絕大部分,其中金嶺鎮共有14家專業合作社,占全市的11.4%,起到了龍頭帶動作用。

二、制約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因素

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四方面的制約因素,這極大的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一)宣傳力度不夠。某些相關部門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未充分整合各種資源,有效利用各類輿論工具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同時,由于合作社是新生事物,農民一時還無法完全接受,不能形成彼此相告的效應。這些都從不同層面上導致了農民發展合作社的思想動力不強,依賴性較重,另有部分發展平穩、有一定規模的專業戶持等待觀望態度,不愿成立或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

(二)涉及產業單一。從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的產業分析,行業分類只涉及3大行業。一是與農業生產經營技術、信息有關的服務業,現僅登記1家,主要為成員提供養豬技術的培訓;二是種植業,占已登記合作社總數的37.7%。主要包括蘋果、雪蓮果、鐵把瓜等果樹的種植和部分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的種植;三是養殖業,占已登記合作社總數的61.5%,主要以豬、雞、牛的養殖、加工為主。

(三)缺乏管理和技術型人才。目前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牽頭人,雖然多是一些農村能人和專業戶,但他們大多數仍屬于傳統農民,學歷不高,缺乏專業知識,而合作社成員的組成也是以農民為主,文化素質面上偏低;此外,由于農業是弱勢產業,對專業和技術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這都直接導致了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基礎薄弱。

(四)內部運行機制不規范。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登記時無最低注冊資本限制,辦理營業執照免交驗資報告,出資額往往由牽頭人確定,成員是否出資、出資是否到位都無法確定,導致成員產權不清、運轉資金不足、合作機制脆弱,有一部分合作社存在好則合、不好則散、有利則合、遇險則散的現象;同時,部分合作社組織、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混亂,沒有建立專門的財務管理制度,經營過程中也沒有切實履行章程規定,這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了合作社的發展步伐,導致我市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規模小,抗沖擊能力差,還不能作為一支強大力量參與市場競爭。

三、推動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抓好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引導。搭建宣傳平臺,借助報刊、網站、電臺、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知識、扶持政策和典型經驗,使廣大群眾切實認識到專業合作社的好處,提高農民成立或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繼續加大力度引導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專業村、專業戶在自愿、平等、民主的基礎上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引導農業龍頭企業牽頭出面成立合作社;引導農村涌現出的在市場上叫得響的特色品牌農產品的生產農戶自愿聯合,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這樣既能夠加大生產規模,增加農民收入,又可以不斷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隊伍力量,增加涉及行業種類,使合作社內容不斷豐富,規模不斷壯大。

(二)切實搞好服務,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訓和幫助。加大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并廣納賢才,積極幫助引進、培訓一批有合作意識、懂經營、善管理的業務骨干;積極提供便民服務,開辟綠色通道,安排專人負責合作社的登記、咨詢事宜;為農民提供市場供求、產品質量等方面的信息服務,幫助提升產品檔次,優化發展理念,協調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破解發展瓶頸,進一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

(三)加強規范管理,建立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機制。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規范,即規范合作社成員賬戶,為界定成員利益分配、產權關系等提供準確依據;規范章程,制定章程要按照法律規定事項,由全體設立人共同制定并一致通過;規范成員結構,使農民成員所占比例達到80%以上,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規范民主管理,實行民主決策、民主控制、民主監督;規范財務管理,迅速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體系,制定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經營管理,杜絕違規操作。

(四)強化政策扶持,進一步優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環境。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營大戶作為三大經營主體繼續予以重點培植;嚴把登記關,明晰產權,規范股權結構,夯實合作基礎;加大融資力度,優先考察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出的貸款要求,并按規定給予利率優惠;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方面的稅收減免和優惠力度;在項目申報、實施上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優先安排,并及時登記備案已工商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