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教師隊伍情況報告
時間:2022-10-02 09:54:14
導語:教育局教師隊伍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過去,縣農村義務教育實行“三級辦學兩級管理、以鄉為主”的管理體制,教師工資由鄉鎮政府發放。因受鄉鎮財力影響,教師工資拖欠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下發后,縣委、縣政府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從改革管理體制入手,決定實行以教育經費縣級統籌、教師工資縣級統發、教師調配縣級統管為中心內容的“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其方法步驟是:
首先,建立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保障機制,將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上收到縣,全額納入縣本級財政預算。經教育、人事、財政審核后,由財政委托銀行按月,封閉運行,確保教師工資按月足額到位。近幾年來,全縣教師工資沒有發生一分錢拖欠。
其次,堅持用人和管事相統一的原則,理順了教師調配程序。縣屬教育系統編制內的人事調配,由縣教育部門統一管理,編制內鄉鎮之間、縣城學校之間的教師調動,由縣教育局自主決定,縣編辦和人事、財政部門按有關規定配合教育行政部門辦理相關手續。錄用新教師、教師進城由縣教育局提出意見報縣政府批準后辦理相關手續。
第三,努力理順教師的進口和出口。“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建立后,我縣撤消了鄉教辦,收回被占用的編制31個。辭退臨時代課教師755名,清理“在編不在崗”教師116名。由縣編辦牽頭,組織教育、人事、財政等部門組成核編小組,按照省政府新制定的中小學編制標準,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進行了一次全面、認真、細致的核查。為了解決代課教師辭退后教師奇缺的矛盾,縣委、縣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決定逐年在全縣公開招聘師范類畢業生,補充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按照“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嚴格考核,合理管理”的原則,從2002年至2006年連續5年全縣共招聘368名師范類畢業生進入教師隊伍,其中高中教師56名,農村中小學教師303名。幼兒園教師9人。我縣農村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的基本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根據輕重緩急,每年由縣教育局確定教師招聘計劃,報縣政府審批。二是認真制定公開招聘教師實施方案,方案在確保招聘質量的前提下,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規定應聘對象、應聘條件、文化考試、面試、錄用及待遇,經縣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開,并公開監督電話,接受社會監督。三是精心組織文化考試和面試。由招聘領導小組臨時抽簽確定命題教師和命題范圍,根據考試分數確定入闈對象,組織入闈對象到外地進行面試。然后,根據文化成績和面試成績之和,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錄取和分配。四是采用“三定”模式培養鄉村本土教師。為了使農村偏遠山區或沿湖學校教師“進得來,留得住,教得好”,在市教育局的關心支持下,從今年開始,縣政府決定今后三年從初中畢業生中選派100名優秀畢業生(中考總分500分以上)到職業大學師范類5年制大專班開展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擇優就業的“三定”模式培養農村小學教師。為農村小學教師提供了穩定的補給渠道。五是爭取上級支持,積極接收“三支一扶“的教師,在省、市教育部門的支持下,今年我縣共接受“三支一扶”教師9人,緩解了農村中學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的矛盾。
第四,整合教育資源,調整農村中小學網點布局,努力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嚴格的編制管理,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是辦學規模的擴大和農村學校成班率的提高。因此,必須下決心調整好農村義務教育的網點布局。從考慮方便孩子上學和辦學效益出發,縣政府結合撤鄉并村,重新制定了全縣中小學網點布局調整規劃。四年來,全縣農村中小學校由原來的141所撤并成107所,撤并率達24.1%。共撤銷中心小學4所,村完小10所,教學點20個,新設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使寶貴的教育資源得到優化和利用。
第五,教育局依法履行對全縣教師資格認定、職務評聘、培養培訓和考核等管理職能。四年來,縣教育局根據不同學校的需要和教師學科結構共調整教師131名。縣教育局依法實行教師資格認定制度。嚴格教師資格認定條件,實行教師資格“準入制”,對67名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調整了其工作崗位。全縣除少數工勤人員外,所有專任教師均已獲得教師資格證。對于教師職務評聘,縣教育局則嚴格按照上級規定,嚴格把住申報、材料報送、任期工作質量、職業道德評估、業績公開、收費等關口,確保了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四年來,全縣沒有1名教師因職務評聘而上訪。同時,我們實施名師創評工程。四年來,我縣共有1名教師獲得全國十大師德標兵、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有2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名教師被評為市教學明星、18名教師被評為市學科帶頭人,82名教師被評為市骨干教師,200名教師受縣委、縣政府表彰。
近幾年來,我縣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1、農村教師編制過緊。農村教師工資實行縣級統發,使拖欠教師工資這一沉重話題成為過去。但是,農村教師在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工作,應該享受更高的待遇。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越是條件好的地方,教師的待遇越好。使農村教師缺乏公平的勞動回報。二是我省現行的編制標準,使農村教師要承擔比城鎮教師更為繁重的教學任務。本來,農村教育工作條件艱苦,農村學校點多、面大、網點分散。成班率低,教師編制理應向農村傾斜。恰恰相反,現行的標準卻向城鎮傾斜,按照省定的編制標準,農村小學為1:23.5,城鎮小學為1:19.7,造成城鄉教師編制倒掛,尤其是在山區或沿湖偏遠地區的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基本上是包班任教,甚至還有一位教師包教一個年級的現象。又使農村教師缺乏公平的勞動量。加上市場經濟的沖擊,一部分農村優秀教師外流現象日益嚴重,使本來就青黃不接的農村教師隊伍更是雪上加霜。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善待教師尤其是善待農村教師的口號我們已經喊了多年,但收效不大。建立“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應該把改善農村教師的生存環境、降低農村教師勞動強度、提高農村教師的生活待遇,尤其是農村偏遠山區、湖區教師的待遇,作為振興農村教育的優先戰略。建議對農村教師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師實行特殊政策,譬如實行與城鎮至少同等的編制標準,或改按師生比定編為按教學班定編。實行農村教師崗位津貼、浮動工資等政策,縣、鄉政府妥善解決農村教師住房和子女就業等困難,努力改善其待遇,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振興。
2、編制總量嚴重不足。2003年由于我縣存在大量的代課教師,所以市里給我縣定編1990人。后來我們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要求,辭退臨時代課教師755名后,使我縣的編制總量嚴重不足。我縣公辦學校實有中小學教師2327人,而上級給我縣的編制1990人,尚差編制337人。加上幼兒園、進修學校和職業中學應有教師54人,總共差391人。本來,省里規定了師生比配備標準,編委和人事部門只要核定各級各類在校學生數就可以核定教育部門的編制總量。而且教師編制是動態的,應根據學生的變動而變化,不能實行總量控制。即使要實行總量控制,也只能是一年一定。同時,由于歷史的原因,教師隊伍中還存在一大批年老、體弱多病的教師,按照我縣人事管理權上收到縣四年來的推算,我縣因病休假或退休或休產假的教師每年將近有50多人,占教師總數的3%左右。所以編制總量還應適當給教育部門松綁。另外幼兒教師、教師進修學校教師、職業教育教師都沒有具體明確的新標準,在考慮編制總量的時候要一并考慮。建議取消編制總量控制,并適當增加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一定比例的機動編制,以滿足學校的特殊需要。
3、特殊學科教師奇缺。長期以來,我縣農村音、美、外專業教師奇缺。全縣107所農村中小學,按一校僅配一名專業教師,應配107名音樂教師,107名美術教師,107名外語教師。事實上,我縣目前農村中小學分別只有4名、2名和32名,沒有1名特殊教育的老師,長期都是依靠以桃代李的方式解決。二是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農村中心小學三年級以上都要開設計算機和英語課程,農村初中也要開設計算機課程。這三年,我們只招聘到計算機教師29名,連1所學校1名計算機專業教師都達不到,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更是無能為力。三是歷史、地理教師奇缺,素質教育無從談起。近10年來,我縣農村中小學沒有招聘到1名地理、歷史教師。建議制定特殊政策,在高校招生時對這些學科實行降分定向培養,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錄取時與其簽訂就業培養合同,以保證特殊學科教師的需求。
4、農村教師補充難。一是農村教師隊伍難穩定,由于農村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勞動報酬低,使農村一部分優秀教師紛紛外流。據統計,近3年全縣共有116名農村教師外流。二是招聘農村教師難。2002年縣政府批準我局計劃招聘教師120名,僅招聘到100人;2003年計劃招聘90人;盡管將條件放寬到普通中專畢業,也只招聘到62人;2004年計劃招聘80人,實際招聘64人;2005年計劃招聘50人,實際招聘36人。
5、部分農村教師素質不高。一是近年的師范類畢業生素質普遍下降。本科畢業生一般都不回縣城工作,去農村更不可能。師專和師范學校的畢業生雖然有一些人愿意去農村,但這些學校入學的門檻太低,甚至不要分數就可以進校,應盡快研究解決這一問題。二是農村中小學有一大批民師轉正的教師,目前他們的年齡都在55歲左右,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教學方法陳舊,很難適應教學的要求。實行課改后,有相當一部分這樣的教師感到力不從心,迫切需要疏通出口。建議對這些教師實行校內退養,以解決擠占學校編制的問題。
- 上一篇:交通執法迎檢工作方案
- 下一篇:教育局三個排查行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