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濟優化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15 03:50:13

導語:企業經濟優化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經濟優化工作匯報

縣以加快企業技術創新為重點,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不斷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積極扶持和發展民營科技企業,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和支持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情況

縣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建立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我縣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加大財政投入,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縣財政每年將科技三項經費、科技事業費納入財政預算,科技經費70%以上安排到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特征的高新技術產業重點項目,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以科技資源的優化整合和“四兩撥千斤”的政策加大科技投入的調節和引導,積極而有重點地介入企業研發活動,選擇一批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集中投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的高新化改造,培育了一批創新活躍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引領企業提質增效。建立健全政府獎勵引導機制,進一步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支持,縣財政今年撥出專款成立縣級科技進步獎勵專項基金,重點對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發明專利等給予獎勵,對在技術開發、管理創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創新型人才給予大力表彰獎勵。

2013年我縣專利申請量47件,較上年同比增長147%,專利授權量40件,較上年同比增長60%。目前,我縣現有省市民營科技企業53家,通過這種上級扶持和企業的自主創新,民營科技企業在縣城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凸現,科技創新引領企業提質增效。2014年集團齒輪箱撥叉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現公司更名為廣藍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進行上市股改。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油脂食品有限公司和市電子設備有限公司正在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二、完善和落實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政策落實情況

縣委、縣政府先后就增強縣域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科技人才工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部署,及時解決了科技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臺了《縣人才引進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人才激勵政策措施。

三、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等情況;科技重大專項實施進展情況

2011年,我縣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生產力促進中心,2012年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省省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充分利用這一平臺,針對企業的不同需求,主動聯系有關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為企業牽線搭橋,促進我縣產學研建設。目前,我縣有20余家企業與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如公司與大學建立了食品技術合作平臺,利用現代技術結合傳統工藝,引進新工藝、新設備,對純天然倒蒸紅薯干和魚絲保鮮、直條加工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油茶公司與工業學院開展了茶籽深加工項目;油脂公司與醫學院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為該公司藥用茶油及制劑的研發提供技術支撐;撥叉與理工大學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為該公司汽車零配件的研發提供技術指導;將軍紅果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農業大學合作進行了有機臍橙產業技術集成與示范的研究。

縣科技工作緊緊圍繞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緊迫需求,把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依靠科技進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發揮科技在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等領域的作用,大力發展民生科技,組織實施民生科技行動,使科技創新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十二五”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縣常見病、多發病防治一體化和遠程醫療技術應用示范”,項目實施進展順利。

四、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等政策實施情況,設立新興產業創業新平臺等情況

我縣充分發揮生產力促進中心職能作用。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向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轉變,把我縣經濟開發區建立成科技孵化園區,通過建立重點民營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聯絡員制度,引導企業加大科技開發和技術攻關力度,幫助企業解決在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著力提升科技中介機構服務能力,為企業做強做大向科技型發展做好服務工作。支持高校師生在經濟開發區創新創業。搭建創業者和投資者之間的合作交流平臺,鼓勵、引導和支持各類人才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