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情況匯報
時間:2022-12-03 02:35:30
導語: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XX認真貫徹落實省、XX市有關文件會議精神,秉持“紅色傳承、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因地制宜,強化組織保障,加大資金投入,狠抓工作落實,全山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2011年被評為“全省農村清潔工程工作先進縣(市區)”,2012年被XX市政府評為“農村清潔工程建設第二名”,2013年榮獲“全省干道沿線鎮村改造提升先進縣(市區)”稱號。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緊扣一個目標,打造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2015年是XX創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啟動之年。綠色是XX的名片,有著得天獨厚的先行優勢。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工程,也是全力推進XX“紅色傳承、綠色發展”,打造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具體行動。從2014年9月開始,省、XX市高密度開展全省新農村建設培訓會、農村清潔工程推進會等會議,對此,XX高度重視,在高位推動上,成立了由XX市委常委、管理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任組長、XX管理局局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的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對《全山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實施意見》分別在市長常務會和局市聯席會進行了專題研究,討論通過。在總體要求上,提出了從2015年開始,在全山實現“首年全面鋪開、三年提前驗收、五年完善鞏固”的目標,確保全面啟動并力爭完成4個垃圾中轉站建設,并著力實施全山八大干道沿線可視范圍內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爭從源頭管理、末端控制、設施配置、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常態運行和管理機制。在考察學習上,先后多批次組織部分市直和鄉鎮主要負責人100余人次赴湖南攸縣、XX上猶、遂川等地學習考察,部分鄉鎮還組織鄉村干部到鄰近縣市學習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經驗,攪活了黨員干部積極創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做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同時,在贛州上猶考察回來后,馬上召開了工作會,要求各鄉鎮場要結合實際認真做好實施方案,迅速開展一次存量垃圾清理。
(二)科學編制規劃,實施“三個注重”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有效進行農村垃圾處理的前提條件。全山775個自然村按照“城鄉一體、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的原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實施過程中,注重了三個方面:一是注重實際需要。在垃圾中轉站規劃上,按照方便、節約的原則合理規劃了四個垃圾中轉站。在建設過程中,盡可能地在垃圾處理設施用地規劃、道路設計、綠化用地處理、公共設施建設等過程中,考慮農戶的日常生產需要、生活習慣,便于農戶對日常生產生活環境合理使用,科學管理。二是注重因地制宜。全山所有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標準主要采取了三種模式進行:集鎮周邊村點或中心村點采取“戶集、村收、鄉鎮中轉、市處理”的方式,統一收集生活垃圾運送至垃圾填埋場處理,目前龍市、古城、黃坳、廈坪四個鄉鎮中轉站已完成選址,2016年可以全部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離集鎮較遠的自然村采取“戶集、村收、村集中無害化焚燒或填埋”的模式;偏遠山區、分散農戶按照“垃圾分散不出村”的理念,采取“一戶一爐自行焚燒”的模式。三是注重未來發展。為適應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推進城區基礎設施向農村輻射,帶動和引領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進程。從2013年開始,已經在拿山鄉、廈坪鎮、井企集團等“一城帶兩鎮”區域選擇23個自然村作為試點,日產日清,取得效果尤為明顯,為全山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模式。
(三)努力健全機制,做到“四個確保”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長效的管理機制是關鍵。我們從尊重好、維護好、實現好農民利益出發,著重從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入手,努力做到“四個確保”。
一是定工作隊伍,確保有人管事。每個鄉鎮都設有環衛所等機構,在每個村組成立了實施保潔和垃圾收運管理隊伍。按服務人口的3‰配備了380名保潔員,負責村莊公共場所的日常清掃和垃圾清運或焚燒。在村理事會的領導下,選配村組熱愛公益事業的“三老”(老黨員、老村干部、老教師)組成管理隊伍,確定人員和隊伍進行管理監督,出臺簡易的村組長效管理辦法,建立由鄉鎮駐村領導和村干部組成的領導小組和考核小組,對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綠化等日常管護內容考核,確保有人管事。
二是定經費來源,確保有錢辦事。在資金支持上,采取“項目爭一點、政府補一點、鄉鎮籌一點、村里出一點、村民繳一點”的多元化籌措方式,即積極爭取中央、省、XX市資金和項目支持;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專項資金;鄉鎮場籌措部分資金;村級從財政轉移支付劃出部分資金;鼓勵村民繳費,村民繳費可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確定標準。所籌措資金主要用于農村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處理設施設備的建設費用以及保潔及保潔員工資等日常運行保障費用,確保有錢辦事。目前已落實4個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項目資金302萬元,財政預算安排資金674.21萬元,下撥以獎代補資金189萬元。
三是定工作機制,確保有章可循。在工作機制上,積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是探索農村垃圾處理新機制。按照分類實施、典型示范的原則,選擇拿山、廈坪、東上、柏露鄉等公路沿線、山區鄉鎮、偏遠小鄉等部分鄉鎮作為試點,引導群眾按照“3+5”模式、四分處理法,對農村垃圾進行有效處理,使垃圾處理做到不出戶、不出村和日產日清,基本達到了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三化”要求。如,東上鄉實行“垃圾分類處理,任務分片包干,經費分級投入,獎懲分級考核”模式,探索出了一條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的新路子。二是建立常態化運行機制。在機構建設上,全山成立了17個鄉鎮環衛所,主要負責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日常工作;在基礎設施維護上,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損壞一處,修復一處;在村莊綠化維護上,缺一棵,補種一棵,盡量做到見縫插綠成一片;在長效機制上,建立健全了村規民約,定期開展衛生評比。同時,全市在今年春節還開展了農村垃圾處理集中整治活動,平時各鄉鎮還定期開展了存量垃圾清理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三是探索各類群體互動機制。在全山各個中小學校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給學生上一堂農村垃圾治理常識課,出一期以垃圾治理為主題的專題班刊,組織學校師生的衛生清潔活動,讓學生對家長宣傳和傳授日常衛生和保潔的重要性,使社會共同參與,關心和支持全山的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工作。如,拿山鄉在垃圾掛桶上設有保潔清運手機號碼,通過即時聯系,實時監督等方式,確保垃圾日產日清。
四是定考核目標,確保工作有成效。一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建立了由管理局辦、市委辦、市政府辦等“三辦”牽頭,聯合相關部門進行日常巡查、督辦落實,實行每季度一次明查暗訪,每半年進行一次評比,定期通報。二是制訂獎補辦法,將日常運行經費的50%與考核評比掛鉤,90分以上的全額撥付,90分以下的按比例撥付,扣除下來的運行費全部用于獎勵90分上的鄉鎮場,同時,在XX電視臺設立曝光臺,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不到位的鄉村進行曝光。三是把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核體系,每年評選出6個先進鄉鎮和20個先進行政村在全山進行表彰,對工作不達標的鄉鎮場將取消年度農業農村工作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評優評先資格。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雖然全山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領導重視不一,主要領導重視的鄉鎮工作成效明顯好于不太重視的鄉鎮;干道沿線村莊、美麗鄉村建設點的村莊明顯好于其他地方。二是群眾的意識不高,由于群眾個體差異較大,生活水平不一,部分群眾陋習難改,對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意識不高,垃圾亂扔亂倒的習慣一時難以改變;三是垃圾分類較難,不少群眾貪圖方便,加上農村分類設施及分類激勵措施不足導致農村垃圾分類難,造成垃圾處理量大;四是處理設施薄弱,有的鄉鎮無垃圾清運車和足夠配置鐵皮掛桶;有的村莊沒有宣傳欄、評比欄;有的保潔員沒有配齊“一車一鏟一鉗一掃斗”和保潔服;有的農戶未按要求配置“兩桶兩袋”和焚燒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統一思想認識。采用各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使鄉村干部認識到位,垃圾處理有關知識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生活垃圾的積極性,增強主人翁意識,切實由“要我管、我不管”轉變為“我要管、是我管”,形成人人講衛生、愛干凈的濃厚氛圍。
2.夯實農村垃圾處理設施。今年年底力爭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4個鄉鎮垃圾中轉站,配齊垃圾機動清運車、垃圾掛桶、保潔員工具、戶用分類桶等基礎設施,為戶集、村收、鄉中轉、市處理模式打下良好基礎。探索引入市場機制,鼓勵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設施的建設和運營。
3.構建長效保潔機制。一是是定期開展“文明戶”、“衛生戶”等評選活動;二是建立健全垃圾回收體系,利用鄉村便利店、農家超市作為鄉村再生資源回收點,建立覆蓋村鎮的資源回收體系;三是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嚴格獎懲,將檢查結果與日常運行管理費用掛鉤。
4.多渠道籌措資金。通過向上爭、本級擠、鄉村籌、群眾交、社會捐、單位幫多渠道籌集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費用用于鄉鎮垃圾中轉站、垃圾清運車、保潔員工資等費用。充分用足用好省級、XX市級農村垃圾處理獎補資金。
5.積極探索城鄉環衛一體。順應當前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積極探索“戶分類、村收集、鄉中轉、市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推動城市環衛設施、技術、服務等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實現管理運行、設施建設、經費保障、作業標準的統一,加快城鄉環衛一體化進程。
- 上一篇:交通局綜合治理工作總結
- 下一篇:檔案局扶貧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