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整治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8-10 04:03:42
導語:水環境整治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轄區內共有11條河流,分別為河及其一級支流7條、二級支流3條,河流總長度87.05公里,流域總面積471.8平方公里。其中,河列入省級“河長制”管理,渭津河、大梨樹河、河、河、仙人河等5條支流列入市級“河長制”管理,河、河、河、河、河列入區級“河長制”管理。在水環境整治工作中區堅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治水、護水、興水”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牢牢抓在手上,結合實際提出了將區域內河流“一年變凈、二年水清、三年成景”的目標,并全面落實工作責任及措施,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進。通過全面整治,全區水生態功能逐漸修復,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一、工作落實情況
一是全面夯實責任,健全工作體系。以河長制為契機和載體,制定出臺《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區、鄉鎮(社區)、村三級河長工作機制,由區黨政主要領導任總河長并分別擔任河和仙人河河長,全區11條河流共落實區級河長13人、鄉鎮社區級河長30人、村級河長35人,并組建了以村兩委成員和社區網格人員為主體的65名巡查員和65名保潔員隊伍,形成了覆蓋全區的河長制工作網絡。同時,在各河流醒目位置樹立河長制公示牌56塊,明確各級河長信息和責任,切實接受社會監督。通過建立健全工作體系,基本形成了水環境有人查、河道衛生有人管、生態修復有人抓、污染責任有人負的工作格局。2018年3月末依法劃定了河道管理范圍并在日報進行了公示,同時在日報上刊登了“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開荒種地和傾倒垃圾”的公告,向居民發放宣傳單一萬余份。2018年5月組織對轄區內除河外的其它10條河流開展河道保護范圍劃界勘測,依法開展河道保護工作。
二是切實摸清底數,制定整治對策。為使我區的水環境整治工作能夠有的放矢的展開,我們聘請相關部門完成了轄區內所有河流、河段河圖繪制,對水污染問題實行掛圖作戰,2017年11月24日聘請省中泰勘測設計有限公司進行“一河一策”編制,現一河一策初稿已經形成,征求意見已經完成,后續將進行修改并組織實施。我們堅持“隱患集中排查”和“河長定期巡查”雙管齊下,由總河長牽頭,成立4個專項排查組,對域內河流水質達標指數、污染源等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逐個鎖定破壞水生態的問題和源頭;同時,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區級河長每月至少巡查2次,鄉鎮社區河長每周至少巡河1次,村級河長及河流河段巡查員每周至少巡查3次,發現水污染問題及時處理。
三是采取過硬措施,治理河流環境。重點針對河道垃圾污染、沿岸非法種植農作物、沿河直排旱廁和違章建筑等問題進行集中清理整治,2017年全區共投入2000余萬元,清理垃圾48045余噸,治理河道溝渠16公里,拆除直排旱廁362個,新建垃圾池230個,建設室內衛生廁所750個,美化綠化村屯道路100公里。同時,充分利用天楹垃圾發電項目,日處理生活垃圾500噸,初步形成了“村屯清收、鄉鎮運輸、集中處理”的常態化垃圾處理模式。通過深入治理,各條河流水質環境都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尤其是壽山鎮境內的河整治工作,先后得到了國家水利部財務司和松遼委的充分肯定。
2018年春季,按照省市的部署開展了秋冬垃圾集中整治,及時清理河道內的生活垃圾和畜禽糞便。本次專項行動整治中,全區共清理沿河垃圾1400多噸,拆除沿河廁所21處,清理沿河違章建筑3處,清理小片荒7處。
2018年4月我們制定了《市區入河排污口(排水口)調查摸底和規范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對河楊木水庫壩址至河高麗墓橋、渭津河葦塘村與縣交界至工農橋段、河工農鄉段、河衛國村段、河、河、河、河、河等河流的入河排污口(排水口)進行排查。通過排查,發現排水口22處(全部為規模以下),其中混合廢污排水口16處,企業排水口6處;22處排水口中有涵管7處(其中3處為生活排水口,3處為個人小作坊生活排水,1處為企業排污),且無審批手續,其余15處全部是明渠,為自然形成,無設置單位及審批手續;對3處個人小作坊我們已責令其禁止排污,對1處企業排污我們將移送相關職能部門,對其它排水口我們要求鄉鎮村級河長加強監督監測,預防水污染發生,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排查,依法整治非法排污問題。
四是堅持多措并舉,突出水源涵養。嚴厲打擊涉水違法行為。2017年共處理非法采砂案件10件,處理侵占河道堤防案件2件。在中央環保督察過程中,區共接到涉水反饋案件10件,均已經排查核實并制定整改措施,全部進行了整改。全面治理畜禽養殖污染,2017年投入376.3萬元,建成標準化糞池65個,建成標準化儲糞間100個。同時,投入22萬元建設單體容積100立方米的無害化處理池2座并投入使用。切實開展還林造林工作,對所有被侵占林地進行集中清收,現共完成林地清收180公頃,有效恢復了生態、凈化了水質。2018年4月8日開始,區在壽山鎮河、河、河、工農鄉河開展了插柳護岸工程,現已完成插柳33萬余株,積極修復河道生態。
為預防水土流失,區積極推進流域治理工程,進行了河生態護岸設計,正在向市水利局申請批復。
2018年5月進行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河道整治工程)設計,項目位置在區壽山鎮、工農鄉,對河流域支流明渠約291公里開展河道清淤、河岸生態護坡、插柳護堤、工程防治等,工程預計從2019年5月開始至2020年11月結束,預算總投資22450萬元,項目可行性調研報告已完成;進行了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塘壩除險加固)設計,項目位置在區壽山鎮及工農鄉的,對9個塘壩除險加固,治理水土流失1500畝,生態修復5000畝。工程預計從2019年5月開始至2020年11月結束,預算總投資1630萬元,項目可行性調研報告已完成。
五是建立制度機制,強化考核問責
我區先后制定了《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問題整改方案》《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區重點環境問題包保責任制》,出臺了《區河長制區級會議制度》等七項制度,印發了《區河長制部門聯動》等五項制度,對水環境污染問題,建立了問題清單、措施清單、責任清單、時間清單,按計劃、按進度、按要求進行“清單式”作戰,將任務和責任分解到單位、落實到部門、細化到崗位;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區河長制辦公室、區環保局組成了聯合督察組,定期巡查河流河道,發現水環境污染問題,責令各級河長限期整改,對不能按時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務的,全區通報并嚴肅考核問責,確保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全區共有耕地面積8.6萬畝(實有耕地10.6萬畝),農民對農藥和化肥的依賴性較高,每年化肥施用量達5500噸、農藥近60噸,部分殘留物經雨水沖刷流入河流,造成了一定水污染問題。
二是生產生活垃圾污染問題。農民居住分散,一些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時處置,往往向溝渠中亂倒亂扔,另外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廢舊農膜、塑料袋也在一定程度污染了周邊環境。
三是涉水違法問題。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非法采砂行為時有發生。另外,侵占河道和非法種植農作物等行為也有禁不止。
三、下一步工作重點
一是開展專項整治。重點圍繞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全面落實“包案”工作機制,確保問題整改到位,為“回頭看”做好準備。同時,要突出問題導向,堅持舉一反三,凝聚各方力量,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五個專項整治行動。
1.開展工業污染專項整治。全面掌握轄區內重點工業污染源,逐一制定問題清單和整改方案,實行掛圖作戰、定點清除,特別是對河流上游、水源地和畜禽禁養區等敏感區域,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排查,確保不留死角和盲區。
2.開展農業面源污染專項整治。緊緊圍繞“做精做細一產”的思路,發展有機生態農業,引導農民使用有機肥、生物肥,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專項行動,倡導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行病蟲害統防統治,最大限度降低化肥、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程度。
3.開展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2018年持續加大標準化糞池和儲糞間建設力度。同時,對轄區內畜禽養殖戶逐個落實專項管理措施,有計劃推進規模以下養殖戶治理,因地制宜、一戶一策,徹底解決畜禽糞污直排入河問題,穩步推進禁養區各項工作落實。
4.開展村屯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要緊緊抓住秋整的有力契機,綜合治理農村水環境,集中整治“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亂堆亂放”等突出問題。
5.開展流域岸線環境專項整治。要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嚴禁在河道兩側堆積秸稈等農作物以及生活、建筑垃圾,做到田間收割后村屯、河道清潔整齊;要加大沿河廁所整治力度,徹底消滅河道兩岸直排旱廁;要嚴厲打擊河道非法采砂行為,加大巡查檢查力度,實行嚴抓嚴管嚴懲,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要美化綠化河道,利用秋季農作物收割的有利時機,加快開展河道劃界工作,清除占用河道小片荒,清灘疏浚,實施退耕還河、插柳綠化工程。同時,要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政策導向,精準謀劃一批防洪工程、水污染治理、流域綜合整治、安全生態水系工程等項目,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有效整合各類涉農涉水資金,確保資金的投入力度和效益。
二是要健全完善考核機制。要細化、量化考核指標,把水環境整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將任務和責任分解到單位,落實到部門,細化到崗位,把責任壓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逐步完善考評機制,將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考核結果作為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要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加強專項督查,定期向區委、區政府報送工作動態,對工作不力的將嚴肅追究責任。
- 上一篇:河道環境整改工作方案
- 下一篇:商務局軟環境活動月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