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三院建設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27 09:47:12

導語:全區三院建設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三院建設工作匯報

區是2001年新組建的縣級行政區,現轄5鎮2鄉1個街道和1個墾殖場,總人口2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6萬人。目前,我區共有“三院”10所,五保供養對象1017人,其中集中供養五保對象865人,集中供養率達85%。幾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民政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區的“三院”工作圍繞著“完善制度、建管并舉、創新機制、提升服務”的工作思路強勢推進,發展勢頭良好。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基礎設施,打造供養對象幸福家園

一是健全機構建設,強化組織保障

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惠民工程,我區高度重視其平臺建設,將“三院”建設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做好“三院”工作作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來抓,列入區委、區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為正、副組長,財政、民政、國土資源、建設、林業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三院”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三院”建設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各鄉鎮(街道)也相應成立了領導機構,為敬老院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是科學合理布局,制定詳細規劃。我區在摸清“三院”現狀的基礎上,嚴格按照“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的工作思路和省市“十個一”工程要求,認真制定了全區“三院”建設規劃,在建設規模上,要求可容納本區域90%以上的供養對象;在功能配套上,著眼形成多功能、綜合型的農村社會福利中心,確保“三院”建設水平15年不落后。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基礎建設。通過向上爭取扶持一點、區財政出一點、鄉鎮(街道)籌一點、民政經費擠一點、社會捐一點等辦法,幾年來,共籌集“三院”建設項目資金2029萬元,對區內10所“三院”進行了新建和改建,其中,改(擴)建面積2.3萬平方米,新增住房面積1.6萬平方米。目前,我區有50%的“三院”占地面積在50畝以上;40%的“三院”建筑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除東固敬老院正在建設當中外,所有“三院”綠地面積均達35%以上。同時,積極爭取敬老院沼氣建設政策和資金支持,目前,有4所敬老院建有沼氣池并已投入使用。

四是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服務功能。所有“三院”均實現了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五通”要求,并設有會議室、活動娛樂室、醫務室、廚房、餐廳、曬衣場、休閑活動場所等設施。醫療室配備了兼職醫生,并配有血壓計、體溫表、聽診器、體重秤、治療床和必需的常見病藥品,今年還投資了4萬余元為所有“三院”安裝了應急呼叫系統,為老人快速尋求幫助提供了方便。居室內設有獨立衛生間,安裝了紗窗紗門,有彩電、電風扇、取暖器以及統一的床、桌、椅和基本生活用品,所有用品做到了統一購置、統一樣式、統一擺放。廚房配有冰箱、消毒柜。餐廳配有統一的餐桌椅、個人碗柜、老人生日榜、食譜等。休閑活動場所配有各式各樣且適合老人使用的健身器材,此外,河東街道敬老院還針對該院五保老人的需求專門設置了門球場,極大豐富了五保老人的業余生活。

(二)強化機制保障,解決管理人員后顧之憂

一是配齊配強管理人員。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區加強和完善農村敬老院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區“三院”為事業單位體制,管理人員配備按照1:10的比例實行定崗定員制。向社會公開招聘了一批事業心強、積極性高、富有愛心、樂于奉獻、年齡在55周歲以下的高素質管理人員,有力地促進了“三院”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二是強化機制保障。在全市率先將“三院”人員和公務經費列入區財政預算。區財政按5000元的基數和定崗定員人平1000元的標準安排各院公務經費,從今年起,院長工資由每月500元調高到800元,其他工作人員工資由每月400元調高到600元;鄉鎮(街道)為管理人員繳納參合或醫保資金;同時,在全市率先出臺了《區農村敬老院管理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凡定崗招聘并考核合格的在職“三院”院長及其他管理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照村干部管理規定執行,由區財政、鄉鎮(街道)財政、用人單位(“三院”)、個人分別按2%、5%、5%和8%負擔;此外,還積極解決“三院”離任管理人員待遇問題。對在院長崗位上任職10年以上的離任管理人員,按照農村離任“兩老”補助標準給予生活補助。

(四)強化規范管理,全面提升“三院”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和會議學習、生產經營、財務管理、食堂管理、安全保衛等二十多項管理制度,并統一制作上墻;規范建立五保對象檔案管理制度,做到一戶一檔,統一管理;所有“三院”均成立了院務管理委員會,下設膳食管理、環境衛生、生產經營等工作小組,負責全院的伙食、衛生、生產等事務,形成了供養對象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管理機制。

二是加強業務培訓。“三院”管理人員上崗之前接受業務培訓,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組織“三院”管理人員分批參加省、市民政部門舉辦的各種業務培訓班,同時,選擇示范院作為我區培訓基地,每年至少舉辦兩次業務知識和管理技能培訓班或跟班學習。

三是積極開展星級敬老院創建活動。根據《省星級敬老院評定指導標準》和我區實際,制定了《區農村敬老院目標管理考評評定標準》,并采取每月抽查一次及適時組織鄉鎮(街道)民政所、敬老院負責人進行交叉檢查方式進行考評打分,對前三名的敬老院分別給予一定的獎勵。目前,我區星級敬老院創建評定活動正在蓬勃開展,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全區敬老院建設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

四是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所有敬老院院長與鄉鎮(街道)政府(辦事處)簽訂了安全維穩責任狀。每月組織院民開展防火、防盜、防觸電等“八防”安全教育。嚴格執行供養對象請銷假制度,供養對象離院外出需經院長批準,并佩戴敬老院統一印制的院民卡。

五是開展一系列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活動。一方面積極開展“一幫一”、“心連心”、“幫困結對”等活動,為敬老院營造了一種濃厚的和睦氣氛;另一方面根據五保對象的興趣愛好及特長開展了吹笛子、拉二胡、唱歌、跳舞等文體娛樂活動,激發了老人愛集體、愛生活的熱情;此外,為了使老人感受到偉大祖國6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部分敬老院還組織五保老人到山、井岡山華能電廠等地參觀游玩,開闊了老人的視野。

六是落實資金,發展經濟,不斷提高院民生活水準。今年,我區按照集中供養對象每人每年1860元和分散供養對象每人每年1260元(含房屋維修金)的標準累計發放五保供養資金186.2萬元。此外,我區還十分注重發展院辦經濟,因院制宜,廣辟增收門路,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果業、加工、經營、出租等創收項目,使全區各院呈現出各具特色的院辦經濟勢頭。河東街道敬老院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閑地和后山優勢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果業和大規模土雞、土鴨等生態養殖,并開辦了竹木加工經營部;新圩鎮光榮敬老院利用院民掌握的技術優勢,開辦了醬油、米酒加工廠。今年,以上兩院院辦經濟純收入可超過6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三院”建設資金缺口較大。由于近年物價上漲較快,建設成本不斷提高,區、鄉鎮(街道)財政又較困難,致使一些鄉鎮(街道)“三院”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二是五保對象供養標準仍然偏低。今年元月份我們雖然按照上級要求將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1860元和1260元,各院也均能從院辦經濟內補充一點,但與物價上漲水平相比,要讓五保對象維持較好的生活狀況仍有一定的難度。

三是醫療護理難。當前“三院”醫療護理方面主要是聘請兼職醫生定期上門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大部分“三院”尚無專職醫務護理人員,對一些病重或無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難以照顧周全。

四是發展院辦經濟難。部分院由于位于圩鎮中心位置,不利發展種養殖業,開展“十個一”工程工作受到影響,給院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困難。

三、幾點建議

一是上級部門根據區、鄉鎮(街道)財政困難和建設成本提高的實際,適當提高新改建“三院”的補助標準。

二是根據目前的生活水平,適時提高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供養標準。

我區的“三院”建設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很多不足。我們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三院”的規范管理,提高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率,更好地為廣大五保對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