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十四五”工作謀劃報告
時間:2022-02-02 09:50:02
導語:鎮“十四五”工作謀劃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到2025年,力爭實現國民生產總值達3億元,比“十三五”末增0.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1億元,比“十三五”末增0.3億元;稅收收入突破380萬元,比“十三五”末增8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3億元,比“十三五”末增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000元,比“十三五”末增2249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國民素質整體提高,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1.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建設特色農業大鎮
一是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鎮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主題,堅持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保持優質水稻種植5000畝,圓黃梨種植8000畝,優質蔬菜8000畝,生豬出欄5萬頭。實現耕地多經化,養殖規模化的農業產業格局。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同時,提高現有產業的力度,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服務網絡,引導農民建立多種經濟合作組織,提高農民抗風險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
二是加快科技興農步伐。一是推動農業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條件改善和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轉變,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二是加強科技服務隊伍建設,建立農村實用技術服務網絡,以鎮農技推廣站為龍頭,建立鎮、村、組、戶四級農村實用技術服務網絡,達到鎮有中心服務隊,村有科技協會,組有科技中心戶,戶有科技明白人。三是加大科技培訓和品種改良力度,對圓黃梨、無花果、榨菜等重點產業進行科技培訓。
三是加強農村商貿市場建設。建設和發展超市,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服務業,活躍城鄉市場。加強農村市場監管力度,規范農村市場秩序,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調動農民進入市場積極性,使農民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到2025年,建成場鎮中心農貿市場3個,農村超市15個。
四是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推廣農業低碳技術,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加強生態建設,推進農村節能減排,保護農村環境。在鄉村振興建設上取得新亮點,為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做實民生工程,高質量發展社會事業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加強培訓,提高我鎮勞動力素質。加大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積極爭開展特色培訓和對口培訓,把用工需求與培訓銜接起來,通過就業指導、技能培訓、考核發證、推薦上崗等方式,實行先培訓后輸出。既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又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的穩定和提高,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規范管理,完善服務,抓好典型,搞好示范。將嚴格按照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程序,合理引導勞動力流動,杜絕民工盲目外出、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加大外出務工人員致富典型的宣傳力度,以點帶面,促使更多群眾實現致富奔康的夢想。養老保險繼續加大宣傳,讓符合條件的人員全部參保,享受國家各項優惠政策。
大力支持教育事業:全力提高辦學品位和水平,基本構建起布局合理、鄉村教育均衡發展、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教育信息化程度高的現代教育體系,教育發展整體水平比“十三五”期間有明顯提高,以實現教育現代化為奮斗目標,促進全鎮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凸顯科技興鎮力量。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推動農業增產增效和技術水平整體提升,推動優勢資源的產業化技術開發,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取得實效。
提高衛生健康水平。繼續鞏固提升我鎮全國衛生鄉鎮的成效,進一步完善衛生院硬件設施建設,提升衛生院服務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逐步更新醫療設備;繼續推進開展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助力脫貧攻堅,開展健康教育,高血壓,糖尿病和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提高群眾先防病后治病的意識;通過完善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村衛生室人員流動機制,不斷提高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方便人民群眾就醫;進一步加強完善農村重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農民家庭“因病致貧、返貧”現象。
嚴格落實民生政策: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依托鎮東禪養老院,確保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全方位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災救濟、社會福利工作機制。規范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推進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規范化,維護社會穩定。嚴格落實特困供養政策,確保特困供養老人吃好、穿暖、居住環境優美、有病及時醫治。推進殯改工作再上新臺階,提倡新型喪葬形式,移風易俗,厚養薄葬。
辦好文化服務大眾。我鎮將認真落實新時代社會實踐站的運營機制,計劃2025年末前在所有中心村(社區)建成新時代社會實踐站,指導督促各村(社區)舉辦群眾性乒乓球、籃球、拔河、象棋、廣場舞等一系列文體活動,把免費開放和舉辦活動納入村級工作考評,推進全鎮文化事業的更好發展。
3.常抓不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十四五”期間,脫貧攻堅工作基本結束,我鎮脫貧攻堅工作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市、縣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和現行扶貧標準,突出問題導向,下足繡花功夫,持續鞏固我鎮脫貧成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4.科學推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關于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抓重點、提質量、增動能、強基礎,實現我鎮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產業興旺大發展。打造產業扶貧升級版,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土地開發復墾,加快休閑農業發展,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生態宜居新農村。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打造基礎設施健全、生態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重點示范村。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工程,全面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構建鄉村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實施醫療、衛生、養老、義務教育服務體系提質增量工程。鄉風文明促和諧。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繼續開展“好人”“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治理婚喪陋習、高價彩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鄉村治理顯成效。推進農村治安建設,深入開展“六無平安”示范村創建活動。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加強鄉村交通、消防、公共衛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發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加快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生活富裕奔小康。加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實現鄉風文明,社會風尚良好,鄉村環境美、生活富、百姓樂的和諧統一。
5.強化服務職能,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建立完善各項制度,強化服務職能,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科學管理,提高決策水平,用制度管人,規范行為。積極做好政務信息公開工作,接受社會和人民群眾的監督,讓公共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實現鎮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 上一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意見
- 下一篇:鎮工作總結及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