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子激辯社會主義榮辱觀
時間:2022-09-27 10:47:00
導語:清華學子激辯社會主義榮辱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在高校師生中成為熱門話題。我們在這里刊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的部分討論內容摘要。
“八榮八恥”提出了當代中國社會的道德標準,對公民道德規范作出了具體要求
榮辱觀應該是一種道德標準。它告訴人們什么是光榮、什么是恥辱,明確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什么是應該提倡的,什么是應該摒棄的。“不知榮辱,則不可以為人。”關于“八榮八恥”的重要論述,實際上是對個人、對社會的一種道德要求和規范。
“八榮八恥”的主要內容曾被作為道德規范為社會所強調和鼓勵。比如,我們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及“五講四美三熱愛”等教育。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如此鮮明、系統的方式來闡述和強調社會主義榮辱觀,有現實針對性。
當今社會變遷非常快。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以往的一些道德規范和標準正在受到強烈沖擊。明確和強調社會主義榮辱觀,非常具有現實意義。我做家教的時候,就發現有些教輔書籍對光榮和恥辱的定義有模糊認識。有的文章譏笑穿著樸素的農村孩子,把穿金戴銀當作光榮。
“八個為榮,八個為恥”其實是從正反兩方面提出要求。我們以往所接觸的道德教育和要求,更多還在強調好的方面,告訴我們應當做什么。這次胡總書記的論述明確了應該引以為恥的種種行為,對整個社會應該都是很好的警醒。
我覺得,這八條在這個時候提出來,可能是因為“八恥”在以前僅僅是苗頭問題,現在變成明顯的現象了。比如驕奢淫逸的風氣,缺乏團結互助等。再比如說,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先富幫后富?我以前聽到一個故事,一清華學生去燕京集團面試,老總特別不屑。這個學生最后說:你不覺得對我們太不客氣了嗎?老總說:以前有個清華學生來了3個月后,招呼都沒打就走人了,留下的項目沒有一個人能接得起來,給公司造成很大損失。為這一件事,他對整個清華學生的印象都很差。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這一點做不到,就很成問題了。
“八個為榮,八個為恥”,在論述上非常簡潔,而其中的每一條又都很具體,與現實生活很貼近,可以說是息息相關。清華校園里停放了很多自行車,有個別同學常隨手把垃圾丟到別人的車筐里。遵照“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這些同學應該會反省自己的行為。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所矛盾時,才能真實反映一個人的榮辱觀
我們現在對于成功的定義有偏差。一個健康的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應該有很多種。不是有錢有權有房有車就是成功。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這一條,我印象最為深刻。“學術造假”應成為一個首先需要糾正過來的問題。
愛祖國、愛人民是對一名中國人最基本的要求。社會主義榮辱觀中有關“熱愛祖國”和“服務人民”的兩條,看起來是非常宏大的要求,其實也與我們密切相關。清華每年都有很多人申請出國留學,畢業后有些人回國了,有些人留在了國外。但我認為我們社會更加需要肯定和宣傳那些回國做出貢獻的人。實際上,正是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所沖突的時候,才能真實反映出一個人的榮辱觀念和道德水準。
我曾經在《科技日報》工作過一段時間,對“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的表述很有感觸。據我個人了解,青少年中把探究科學作為職業和理想的人比以前少了。他們更多地希望能夠成為富翁和明星。把崇尚科學納入到社會主義榮辱觀之中,實際上是把科學作為一種價值提升到整個社會的道德層面來加以肯定。其影響深遠。蔡穎婕:社會非常需要提倡團結互助的氛圍。譬如說,這段時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人們不少關注。個別大學生甚至選擇自殺作為“解脫”。周圍的人就應當反思一下,是否平時對這些人的關心太少了。如果大家都以團結互助為榮,關心他人,營造充滿溫情、和諧的氛圍,也許就會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
團結互助原本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固有價值觀,而當前社會則更多地強調競爭、注重利益、崇尚獨立,這本身有其合理性,但一味強調競爭、利益、獨立,往往會在人們之間造成隔膜,乃至于出現一些令人心寒的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的現象。這需要我們加以反思。廖政軍:團結互助的含義恐怕也包含著對社會困難群體的關心和幫助。有人提出“有錢也不要捐給窮人”的觀點是不利整個社會和諧的。
誠信缺失已成為當今社會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在校園里表現出作弊、抄襲、學術腐敗、學生拖欠助學貸款……更為可怕的是,不少人還對這種種現象見怪不怪、習以為常。樹立“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榮辱觀十分必要。廖政軍:還有遵紀守法的問題。現在有一些人覺得能鉆法律、紀律、規章的空子就代表自己有能耐,覺得這么做“有面子”,瞧不起遵紀守法的人。這種是非顛倒的榮辱觀對社會禍害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