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心靈的榮辱底線心得體會

時間:2022-08-26 11:14:00

導語:守護心靈的榮辱底線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守護心靈的榮辱底線心得體會

西安市藍田縣鄉村教師李小棚借錢搭車數十里,一心將撿到的4000元現金送還失主。經媒體報道后,李小棚的事跡在三秦大地形成強烈反響。

家徒四壁的鄉村教師李小棚,用在他看來最“理所當然”的舉動,深深敲打著我們的靈魂。以鏡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正品德。李小棚的樸實之舉所折射出的人格力量,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靈魂,審視自己的“榮辱”底線。

教書3年沒有領到一分錢工資,妻子得病東拼西湊借錢過日子,手里握著6000元的到期貸款憑證……對于李小棚來說,當下最需要的是什么?錢!然而,當他面對裝有4000元現金和銀行卡的錢夾,沒有一絲一毫的遲疑,借錢搭車數十里也要把它送還失主,并婉拒酬謝。

“我欠的賬也重要,但是不能用別人的辛苦錢還。”急等錢用的李小棚沒有我們想象的什么猶豫,什么“思想斗爭”,他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我告訴他們做好事不留名,但自己卻沒做到。

”李小棚還為在他的學生那里沒有“信守諾言”而深深內疚。樸樸實實一句“道理”,求全責備一句自責,卻都那么擲地有聲,那么感人肺腑,分明見證了一位重諾守信、拾金不昧者的亮麗品質。

當前,有人抱怨社會道德滑坡,拾金不昧“只歸記憶”。毋庸置疑,在有些人眼里,“利”比“義”重,當“利”與“義”博弈時,往往表現為趨“利”而忘“義”。面對如此不正之氣,不乏有人作“憂容”之態,套用魯迅先生發一通“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慨,接著是長長的一聲嘆息。仿佛于嘆息之中,便可以從“日下之風”當中除卻自己,但真的就能除卻了我們自己嗎?

我們無意于強調李小棚的“貧困”,因為在他的詞典里面,拾金不昧、守護心靈的道德,跟貧窮富有絲毫無干,跟社會角色絲毫無干。誰說倉廩實才知禮節?誰說衣食足方知榮辱?誰說構建全社會的榮辱觀離我們每一個人還很遙遠?公務員之家: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李小棚用一個樸樸實實的行動,踐行了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榮辱觀,也警示了世人:只要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守護好自己心靈里的“榮辱”底線,構建一個正確的榮辱觀,形成社會的浩然正氣,并非想象的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