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業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時間:2022-03-16 05:31:00

導語:市工業經濟發展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工業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一、*工業發展現狀

*工業經建國55年以來的發展,已形成了以煤、電、鋁、汽車、食品、非金屬礦物制品、專用設備制造幾大行業為支柱,以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制藥為新興的各色工業體系,在全國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工業有36個,產業門類齊全。氧化鋁、公路客車、速凍食品、紡織機械、耐火材料、閥門等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較大份額;宇通客車、三全、思念、金星啤酒等產品獲得中國名牌。

根據*市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公布數據,截止到20*年,全市工業企業法人單位9*6個,從業人員76.21萬人;工業個體經營戶42774戶,從業人員30.39萬人。

在工業法人單位中,國有及國有獨資公司2*個,集體企業1541個,私營企業5137個,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260個,其余類企業19*個。

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采礦業694個,制造業8262個,電力、燃氣給水的供應業90個。

工業企業法人單位數居全市前6位的縣(市)、區依次是:鞏義市、新密市、新鄭市、中原區、滎陽市、金水區。

二、20*年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20*年,*工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積極貫徹執行國家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緊緊圍繞全市“三個一千億”的工業發展目標,加大對工業經濟運行中各種制約因素的化解力度,各級工業管理部門對全年工業發展目標早做部署,精心協調,使我市工業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工業經濟多項指標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超額完成了全市全年工業經濟發展目標。

(一)工業生產增速加快。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569.7億元,比上年凈增168億元,同比增長24.2%,比全年預期增長目標(20%)高出4.2個百分點,比省政府下達目標(17%)高7.2個百分點,年增速和工業生產總量均創我市工業歷史最高。比全省平均增速23.3%高0.9個百分點,在全省的比重由20*年底的17.26%提高到17.65%。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在全國40多個中心城市中居第17位,比上年的24位提高7位;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居第7位,比上年的11位提高4位。

(二)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長

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95.9%,比上年同期提高33.7個百分點,比省政府下達目標(150%)高45.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產值1754.6億元,同比增長20.2%,全年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1%,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實現銷售收入1672.9億元,同比增長40.9%;實現利稅總額突破200億元,達到219.9億元,同比增長47.5%,比省政府下達目標(15%)高32.5個百分點,其中利潤突破100億元,達到120.7億元,同比增長54.5%,比省政府下達目標(10%)高44.5個百分點。

(三)工業在全市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20*年工業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年底的43%提高到46.1%,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60%以上。全市財政收入的60%以上、利用外資的70%以上和出口創匯的80%以上來自工業;新創造就業崗位5萬個。

(四)工業項目建設年活動成效顯著,工業投入再創新高。全市全年累計完成工業項目投資271.4億元,同比增長61.55%,凈增103億元。在全市年初確定的196個投資超千億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中,88個項目已相繼竣工投產;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占了近50%;臺灣中顯、臺塑、頂新國際,荷蘭西門子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落戶*,安彩液晶玻璃、中鋁公司鋁精加工、中信稅控機等近10個超10億元項目奠基或破土動工。

(五)重點企業扶持力度加大,大企業發展初見成效

全市51戶重點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84.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2.3%,貢獻率達到40%;實現銷售收入565.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3.8%,貢獻率達到38%;實現利稅106.6億元,同比增長22.8%,其中利潤40.97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8.5%、34%。全市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306戶,比上年凈增110戶,其中銷售收入超10億元企業19戶,比上年凈增8戶。鄭煤集團、鄭煤機等4戶企業進入20*中國煤炭工業百強;新煙集團入圍中國納稅百強;宇通公司、新煙集團、豫聯能源集團等6家企業入選“中國工業企業1000大”排行榜;三全公司、思念公司和花花牛公司3戶企業獲得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稱號;“宇通”、“思念”、“三全”成為“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六)工業集群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產業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

全市41個工業園區經濟指標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增長,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稅收、利潤、就業人數分別比上年增長36.4%,42.1%,50%,32%,74%。都市工業園區(樓宇)建設步伐加快,金水區重點規劃了“四園建設”,管城區、二七區確定了28處閑置廠房和樓宇發展樓宇工業,中原區確定了鋼木家具、童車、電子信息、服裝等為主的都市型工業;惠濟區利用鐵路沿線綜合整治后的土地,建設標準廠房3.8萬平方米,已引進4家企業入駐。

(七)優勢行業帶動作用增強。

煤炭工業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98.1億元,同比增長29.4%,比上年凈增47.1億元;原煤開采量突破600萬噸,達621.7萬噸,比上年凈增212萬噸,增幅達46.3%,兩項指標均突破我市煤炭工業生產歷史新高。煤炭行業實現利潤21.4億元,同比下降0.5%。

鋁工業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60.1億元,同比增長13.2%。隨著中鋁河南分公司70萬噸氧化鋁項目的逐步達產,20*年,我市氧化鋁產量突破150萬噸,達171.4萬噸,預計2006年將在200萬噸以上:鋁加工材生產量48.4萬噸,同比增長18.6%;電解鋁生產量49.3萬噸,增長18.6%;由于國家宏觀調控的原因,電解鋁行業虧損嚴重,鋁工業全年實現利潤21.4億元,同比下降0.5%。

機械制造業汽車工業完成增加值26.8億元,同比增長17.2%,各類汽車(含改裝汽車)生產量達到4.9萬輛,同比增長11.4%,汽車工業全年實現利潤5.6億元,同比增長28.9%;專用設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4.3億元,同比增長16.6%,實現利潤4.6億元,同比增長94.7%;通用設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20億元,同比增長42.2%,實現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215.7%。

食品工業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57.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0.1%,其中農副產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煙草工業生產均保持高位增長,分別達到41.1%、15.3%、21.3%、16.8%,“三全”、“思念”等公司生產的各類速凍食品生產量達到32.3萬噸,同比增長34.6%,居全國第一位,方便面生產量達20.5萬噸,同比增長16.3%,占全國方便面市場份額達四分之一。食品行業全年實現利潤4.93億元,其中農副產品加工業今年實現扭虧,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煙草加工實現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121.3%、14%、89.6%。

(八)重點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增強。20*年全市汽車產量達到4.9萬輛,是“九五”末的6.2倍,宇通公司的豪華客車、城市公交客車占全國市場的70%,產銷量居全國第一,*日產的高檔皮卡車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鋁工業中氧化鋁產量171.4萬噸,是“九五”末的1.8倍,蟬聯亞洲第一;鋁材加工48.4萬噸,居全國前三位,其中鋁板帶材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0%以上。食品加工量比“九五”末增長2.7倍,其中速凍食品產量達到32萬噸,穩居全國第一位;面粉、方便面產量均居全國前三位。機械裝備制造業中液壓支架產量10萬噸,是“九五”末的5.3倍,高、中端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80%、38%;紡織設備產量5.3萬噸,是“九五”末的3.7倍,國內市場占有率45%以上。

(九)縣域經濟比重不斷提高

這幾年,縣(市)域經濟發展勢頭尤為強勁,工業支撐地位日益凸顯,對*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拉動作用。

今年以來,各縣(市)區始終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及早部署、措施得力,全年工業經濟實現了快速穩步發展,

20*年,六個縣(市)工業生產呈現高位增長,生產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鞏義、滎陽、新密、新鄭的生產增速在35%以上,登封、中牟的生產增速接近30%,六個縣(市)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5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67.6%,比去年提高4.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88.5億元,同比增長83.3%,占全市工業利潤總額的73.3%,比去年提高12.6個百分點。

全市八區(含兩個經濟開發區)完成工業增加值10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17.7%,比去年降低3.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28.1億元,同比增長3.7%,占全市工業利潤總額的23.3%,比去年同期下降13.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