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委經濟運行剖析材料

時間:2022-05-27 03:05:00

導語:市發改委經濟運行剖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發改委經濟運行剖析材料

一、20*年經濟運行綜合分析

(一)總體經濟運行情況

20*年,在同時面對國際經濟形勢不斷惡化、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和不確定因素增加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市經濟仍保持了健康穩定協調發展。1-3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9.43億元,同比增長10.4%,較去年同期回落5.9個百分點,放緩步伐較為明顯。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和增長率均居第五位。全市1-11月,三次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5.73億元、554.32億元和519.38億元,增幅分別為0.1%、6.0%和15.1%。全年預計可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35億元,同比增長8%。

(二)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1-11月,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進出口總額(1-10月)分別增長20.4%、20.1%和27.3%。四季度,由于受投資慣性、“十一”黃金周以及宏觀調控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全市經濟增速略慢于第三季度。全年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將增長20%,財政總收入增長27.7%,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可控制在7.5%以內。具體看:

1.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縣域經濟高速發展。得益于天氣情況良好,全市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農村經濟持續向好,農業產業化進程順利推進,全市鄉鎮龍頭企業共實現總產值631.71億元,其他各項農村經濟指標增速也較快,縣域經濟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2.工業生產及企業利潤增幅均有回落,但結構優化升級明顯。受總體經濟增速放緩、需求減少等因素的影響,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增長2.8%,增速比上年同期放慢28.8個百分點。同時,工業企業成本壓力不斷增大,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幅為25.0%,比上年同期下降66.5個百分點。但是,我市工業經濟依靠結構優化升級,基本實現了“減量不減質”,機械裝備、礦山設備等優勢產業產值均實現了較高增長。隨著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逐步回落,企業成本壓力將逐步減輕,加之全市工業產品產銷鏈接情況較好,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實現578億元,增長2%。

3.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保增長”,關鍵在于“穩投資”,1-11月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512.6億元,增長19.3%。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市第二、第三產業投資增速雖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穩健增長。從投資結構來看,服務業投資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居三次產業首位,房地產開發投資仍是我市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力軍。預計20*年可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2億元,增幅達20%。

4.物價水平逐步走低,市場消費增勢不減。前11個月,我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8.0%,高于全國水平,但下半年物價變動呈加速下降趨勢。在物價穩步走低的同時,城鄉市場同步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556.76億元,增長20.1%。由于取消了“五一”長假,“十一”黃金周給我市帶來了一個消費的小高峰,旅游總收入實現161.99億元。在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市場價格逐步回落以及傳統消費旺季到來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我市消費市場將繼續保持繁榮景象,供給充足,需求穩定,預計全年可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1億元,增長18.5%。

5.產品和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保證了出口穩定增長。我市出口產品受外需減少的影響相對較小,進出口仍保持了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長態勢。前11個月,出口完成56.32億美元,增長45.2%,外資到位達到2.99億美元,增長40.8%,預計全年將實現出口額60億元,增長49%。隨著世界主要經濟體需求放緩,開辟新市場成為我市發展出口的必要步驟,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及地區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但也存在買方信用過低,市場信息不完全的問題,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吸引外資的環境,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出口市場結構優化和產品升級換代。

6.受經濟增速回落、企業效益下降和國家稅制改革等相關政策調整的影響,我市財政總收入1-11月增長了34.1%。進入10月份,國家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和改善企業的生存環境,陸續頒發了各項減稅增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市財政的收入和支出狀況,財政收支矛盾日益顯現。

二、2009年經濟形勢展望

(一)發展環境

1.國際環境

始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但這只是整個經濟危機的前奏,隨著對實體經濟廣泛而深入的影響,世界經濟在2009一年缺乏新的增長點,全球經濟出現明顯降溫已成定局。需求萎縮引起的企業破產和失業人口增加,將最終導致市場供給減少。而各國政府為了防止實體經濟繼續下滑所采取的擴張性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推高通貨膨脹水平,最終導致進入危機的最后階段----滯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11月初再次調低世界經濟增長預測,預計全球經濟增長率20*年只會達到3.7%,而2009年更將下降至2.2%,這將是近十年以來最低的年增長率。從世界三大經濟體來看:美國房地產衰退、金融市場動蕩后,實體經濟增長將全面放緩,進而導致失業率攀升,就業問題在2009年更加嚴重。在20*年財年赤字已達到4550億美元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對金融機構的大規模營救計劃可能會使通貨膨脹壓力更趨嚴重,經濟陷入滯脹的風險不斷加大。據IMF預測,美國20*年的經濟增長率將下滑至1.6%,2009年則可能只有0.1%。近期,歐元區15國領導人聯手應對金融危機,但也無法扭轉經濟逐步陷入衰退的趨勢。據權威機構預測,歐洲發達經濟體短期內將經歷溫和衰退,20*年和2009年實際經濟增長率估計為1.3%和0.2%,歐洲新興經濟體增速也將放緩至5.7%和4.3%。英國央行表示,受工資縮減、貸款不足和內需持續下降等因素影響,英國經濟已經步入衰退,而意大利和西班牙2009年的經濟增長率均為負值,德國則為零。在國內消費趨弱的影響下,日本政府公布的20*年10月份月度經濟報告顯示,在反映其經濟景氣的11項指標中,出口、生產和就業等6項均出現下滑,公共投資、進口和企業收益等其他5項指標也不容樂觀,日本國內經濟短期內將繼續停滯不前,預計20*年經濟增長在0.8%左右,2009年也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

2.國內環境

面對全球經濟進入衰退狀態,我們應當樂觀地看到,我國目前仍處于工業化、城市化雙加速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國內儲蓄率較高,外匯儲備充裕,基礎設施投資空間充分,國內消費市場潛力較大,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已具有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針對目前經濟過快下滑、風險不斷增大和通脹壓力仍然存在的實際,2009年,我國經濟工作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依靠調整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圍繞2009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我國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保障措施和改革任務,只要我們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又注重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發展機遇因素,統籌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善于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09年經濟發展仍將沿著持續發展軌道進行。

(二)發展機遇

2009年,雖然我市經濟發展將面臨來自國內外嚴重困難和挑戰,但總體看,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山西和*在支撐全國發展服務格局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不會改變,我們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作為全國承東起西的中心城市,其交通及區域中心的優勢是得天獨厚的,隨著*經濟圈的建設和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我市依然存在良好的發展機遇。

1.從經濟結構來看,目前全球經濟危機沖擊的主要是出口,我市經濟的對外依存度低,對危機的避險能力較強,經濟大起大落的風險不大。目前,依賴國家中部崛起的優惠政策,轉向依靠自身內在的體制機制創新,變“*制造”為“*創造”,努力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力爭實現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

2.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來看,在消費難以大幅提升,出口形勢艱難的情況下,投資仍為保證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我市采取一系列積極措施,優化招商引資的結構,大力引進重大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并確保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益,將保持一定速度的投資增長;*擁有比較健康的房地產市場,面對總體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在近期不會對經濟造成“負貢獻”;在企業利潤下滑,投資意愿降低的同時,政府將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投資的主要方向,加強*生態綠色城市化建設,這些都為2009年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3.市委九屆四次全會提出了建設八個功能區的新思路、新任務,這是深入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應對當前經濟危機,實現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大舉措,是實現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具體實踐,我市推進“三個發展”,本質要求是要把發展的重心轉移到創新轉型、優化結構和打好基礎上來,要突出“六個加快”,要加快八大功能區和宜居城市建設,加快綠色產業發展,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內生投資能力建設,加快生態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五條社會保障線建設。申維辰書記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就全面貫徹中央和省的要求,提出要正確處理好五個關系,突出解決四個關鍵問題,隨著體制機制創新的持續推進,隨著八個功能區建設的逐步落實,隨著2009年各項改革發展政策措施的推動,我市經濟發展蘊藏著許多良好機遇。

(三)發展目標

2009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大環境,我市的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增速可能出現高位回落,但總體經濟仍將保持健康、持續、快速運行,并將在此次危機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節能減排,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在認真分析了我市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形勢、存在的主要問題與面對的重大機遇的基礎上,我市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09年*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確立了“六個加快”和“四個優先”的發展方針,明確了“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2009年經濟工作仍堅持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主戰略,把八個功能區建設作為我市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城鄉融合的總抓手,從根本上推動省城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0億元,同比增長8.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財政收入和一般收入均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這些經濟發展目標,是積極穩妥和可行的,既保持了經濟的適度增長,又考慮到全球經濟衰退所帶來的沖擊。

實現我市年初制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需要具備一定的內外部條件和環境,其中包括:國際經濟雖走勢低迷,但主要經濟體不會出現經濟負增長,國際石油價格趨于穩定,沒有影響經濟發展的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國內經濟走勢平穩,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主基調的宏觀調控,刺激內需取得一定成效,全國經濟保持8%左右的增長。我市工業生產仍保持平穩增長,重大工業項目陸續落地開工,房地產投資增速不出現過快下滑,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等。

(四)應對策略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影響,我們必須持審慎態度,既不可盲目樂觀,也不能過于悲觀。經濟監測預警結果表明,我市經濟波動的短周期較全國相對滯后,我們應仔細分析各項指標變動發出的預警信號,關注危機發展的動向,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經濟出現過快下滑。

1.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引導居民適度消費。擴大內需是明年經濟工作保持經濟增長的根本途徑,必須抓緊抓好。保持消費穩定增加是確保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增加消費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隨著經濟下行的趨勢愈發明朗,我市居民收入增速已經出現放緩,而股市的“負財富效應”導致居民資產縮水,更降低了其收入預期,總需求進一步下降。針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增強消費者信心,政府應根據經濟增長速度與物價水平變動,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其次在通過政策扶持保證原有增長點需求繼續增長的基礎上,還要在培養新的消費增長點,如旅游和文化娛樂,充分發掘潛在的消費能力;第三,應進一步完善醫保、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政策,免除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第四,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引導居民適度消費。

2.成本上升和產能過剩導致企業利潤加速下滑,制造業要做好“過冬”準備。我市的工業企業以加工制造業為主,下游企業多,國家對煤炭、石油、電力等生產資料類上游產品價格的調整,將導致我市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能源及動力購進價格上漲并造成成本上漲壓力。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全面蔓延,我市的很多企業又面臨外部需求減少的大環境,企業難以通過實現規模效益消化增加的成本,加之市場競爭激烈無法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緩解,生存狀況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前期經濟擴張期發展過快的行業,如我市的汽車產業,其目前出現的庫存增加、利潤下滑正是前期飛速發展的“副作用”,但這種產能過剩依然是一種結構性過剩,無效產能過剩和有效產能不足并存,應努力優化現有生產結構和避免低水平重復投資,防止該問題更加嚴重。

3.采取積極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避免物價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目前,對于物價走勢存在兩種相反的作用力:一是在全球經濟周期性調整階段,國際市場產品價格受需求減緩影響不斷下挫,而我國經濟增長放慢和需求趨弱也不是一個短期問題,如果繼續對物價采取政策干預,極有可能導致物價下降過快,甚至出現通縮;二是上游產品如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增長尚未完全傳導致下游產品,一旦國家決定調整還存在倒掛的民用的水、電、煤氣價格,理順扭曲的價格機制,可能會使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和CPI的傳導滯后趨于完成,導致“二次漲價”,同時,擴張性的政策也會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當企業由于效益問題減少產量時,也必然會引發商品價格上漲。物價走勢復雜多變,我們既要防止矯枉過正,避免經濟增長下滑的同時出現通縮,也要防止“二次漲價”造成消費價格指數反彈。我們認為,在影響物價變動的兩種力量的博弈中,明年出現通貨緊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必須警惕商品輪番跌價,導致互減需求,并造成大量停產和失業的惡果。

4.實現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有機結合,全力推進*“三個發展”。保增長,投資是一種最快速見效的手段,但投資拉動經濟應考慮長期效應。作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在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及國內經濟下滑的時刻,再次成為中國經濟保證增長的主力,中央4萬億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能起到快速作用,但要注重投資的經濟拉動的傳遞效應和持續效應,短期保經濟增長應與優化調整經濟結構的長期目標結合起來,與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結合起來。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是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要在應對危機中調整變化,在調整變化中實現升級。明年是貫徹實施中央擴大內需政策的關鍵時期,政府增加投資要和企業投資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有效拉動社會投資的機制,帶動社會參與的積極性。避免產生擠出效應。要加快政府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企業自主投資制度,下放投資審批權限,市場準入制度要從經濟型監管向社會監管轉變,由過去監管關注投資項目的經濟可行性方面,轉變為對能源利用效率、環境保護、對安全生產監管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監管。在擴大內需過程中,有效擴大居民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仍是2009年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任務,應多方面采取促進消費的政策,真正使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最終動力,逐步扭轉消費弱、投資強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