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科學發展觀個人剖析材料
時間:2022-07-22 02:33:00
導語:教育系統科學發展觀個人剖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性看法和基本觀點,是指導中國發展全局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科學發展觀,又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當代新形態,它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為指導,抓住“發展”這一馬克思主義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當今時代的主題,以時代精神并從全人類的高度審視世界各國的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思考中國和世界發展的全局,從世界觀和價值觀及其統一上,概括凝煉中國共產黨人半個多世紀以來關于中國發展認識的思想理論成果,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注入了體現時代特點、符合中國需要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結論,以比較完整的理論形態提出了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鄧小平發展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與指導思想。
我們國家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如環境污染、生物污染、食品污染,城鄉失調、東西差距等,特別是全局性的戰略性的大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重視。歷史把我們推到了新的起點,我們不能不思考今后怎樣走好這條路才能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總書記提出了要走科學發展之路,順應了歷史潮流,切合了當下的中國國情。因為不科學,所以提出要科學發展;因為不和諧,所以才提出要和諧發展。
從高等教育的情況來看,高等教育面臨著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只有科學發展,才能夠實現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下一步將面臨著兩個大的歷史性轉折,即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轉變。我國現在已經實現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等教育對象也發生了變化,現在是歷史的轉折點,也是必然的趨勢,怎么轉折,我們要將一個什么樣的高等教育帶入到全面小康社會,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國高校前幾年主要是數量擴張,發展得很好,也很快,但的確也存在一些問題。下一步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從思想觀念、理念、發展路徑、方向、重點、步驟、目標等方面理清思路,從而找出一個科學發展的路子。下面,我結合廣西工學院的實際,就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談談我的體會。
科學發展觀由四個部分組成,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內在要求是統籌兼顧。結合這幾個方面,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要重視和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要辯證地對待第一要義的內在要求,實事求是地找準和抓住學院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學發展第一要義就是要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最大的政治,發展是主線。中國高等教育經過十年的規模擴張,促進了質量的提高,實現了跨越發展。但有很多高校已經走在我校的前列,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還處在打基礎的階段。我認為,從高等教育發展和動力驅動來看,中國的高校基本上分別處于三個發展階段(或類型)。第一個階段主要靠各種要素驅動,重在量的擴張和外延式發展。在這一階段,要靠人力、財力、物力、規模、政策要素的驅動,才能迅速地擴大發展。第二個階段靠內涵發展,以質為本,重在改革。第三個階段重在外源驅動,以人為本。我認為,我國眾多高校基本還處于第一階段,一些比較著名的大學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北大、清華等我國一流高校已經進入第三階段。我校經過十年的擴招和要素驅動,現在仍處于第一階段的中等水平,存在缺口較大、負擔過重的問題,我們現在還是在負重爬坡,靠要素驅動才能夠比較好地前進。因此,要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一切要服從發展,一切應該為發展讓路,只有發展起來了,才能講標準,講質量,講條件的完善,講待遇;沒有發展,一切都是空談。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對廣西工學院尤為重要。我院現在處于學校發展關鍵期,提升水平爬坡期,經費投入困難期,我們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和挑戰,怎么面對挑戰?怎么克服困難?千頭萬緒,最大的最硬的道理和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發展,發展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也是一個具體的要求和行動,所以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要辯證地對待第一要義的內在要求,實事求是地找準和抓住學院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人云亦云,要潛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干,用五到七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完成第一階段的建設。
第二,學習科學發展觀,要辯證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內在要求,加強學院的戰略謀劃。首先,要加強戰略規劃和高端設計,這是今后辦學的一件大事。這個戰略規劃包括大學的名稱、大學的類型、大學的規模和大學的科類結構。我們要更名大學,未來的大學到底是什么樣的大學,現在有多種說法,不僅僅是一個名字的問題,實際是一個高端設計的問題。對于大學的類型,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以工為主、多學科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大學規模取決于中央和自治區的政策,也取決于我們的眼光。我們要為規模的擴張準備好條件,比如土地、空間等。對于大學的科類結構而言,學院以工為主,這是我們的本色和優勢,在這個基礎上,要向綜合性和多科性協調發展。我們地處柳州,地處廣西,要與廣西、柳州的發展需求相協調。在大學建設過程中,外源驅動非常重要,我們要用更大的思路,做好高端設計,真正把柳州高等教育的龍頭舞起來,再建廣西高等教育發展新高地。其次,要提升高峰,拓展高原。高峰是學科高峰,我們以工為主,這是我們的優勢,但還高不起來。我院的汽車、機械、建筑專業如何在廣西乃至全國有名,是需要打造的。比如建筑專業,原來是廣西高校的第二塊牌子,現在又有很多高校的建筑專業迎頭趕上,對我們的挑戰很大。再比如汽車專業,廣西有三個千億元產業,其中兩個在柳州,一個就是汽車產業,我們的車輛工程學科要好好利用這個優勢,總之,要聚力打造重點學科。我院的計算機、管理、應用、藝術等專業已經有比較好的基礎,現在要努力成為廣西一流,并在全國有一定的地位,這是拓展高原。最后,建設高地,匯聚團隊精英,我們的高峰和高原都是靠團隊來打造的,不是靠個人。
第三,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辯證把握以人為本的內涵,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價值觀。首先,要轉變辦學理念。我們經常講育人為本,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還是有差距,所以,首先必須真正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的質量保障和評價體系。大學有三種功能,即育人、科研和社會服務,但在現實中,還存在把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功能與人才培養的功能并列或等同起來的,混淆了三者間的區別和地位。我認為,人才培養是最根本的,沒有學生就沒有學校,大學的三大職能不能顛倒,高校內部不同的工作崗位都應以育人為本。南京大學在最近的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教學、科研四個“一視同仁”,即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一視同仁,教學研究項目與科研項目一視同仁,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一視同仁,教學帶頭人與科研帶頭人一視同仁。真正做到這四個“一視同仁”,對于充分發揮高校的職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要把大學生的就業放在首位,要按照我們的培養目標把他們送到有質量有份量的單位工作,這是我們的教育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再次,要切實提高教職工的待遇。
第三,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辯證把握統籌兼顧的要求,處理好發展過程中的幾個問題。一是開放辦學。從開放辦學的內容來說,它包括三個層面:學校內部各個院系和部門之間相互開放;對社會的開放,包括對企業、政府和其他高校、單位、部門的開放;面向世界的開放。我國現階段的大學教育必須同時在這三個層面上進行全方位的開放。在校內開放上做文章,就是著眼于校內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整合,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使原有學科優勢互補,同時培養新的學科生長點和特色優勢學科,努力建設一流學科;要實行教學資源共享,為培養復合型人才搭建新平臺。一所大學再大,內部資源總是有限的,而與外界合作,則可調動起無限的社會資源為我所用。因此,加強與其他院校、社會和企業的合作,是開放式辦學的重要內容。在面向社會開放辦學中,應開展多途徑、多形式、多層次的聯合辦學與合作。
二是文化興校。文化具有非常廣泛的含義,人們總是根據文化來界定自己的歸屬與認同。對大學而言,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它包括文明的舉止、理性的態度、平等待人的習慣、個性自由發展以及寬容的人際環境。大學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對大學生有價值引導的作用,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時期往往是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經過大學精神的鍛造,大學生形成一種特定的核心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念往往一生都不會改變。大學精神最重要最深刻的內涵就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的核心價值是真,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是善和美,這兩種精神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和個人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 上一篇:高中化學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化學課堂教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