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局個人科學發展觀剖析材料

時間:2022-12-14 04:10:00

導語:審計局個人科學發展觀剖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局個人科學發展觀剖析材料

這次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除參加縣委組織的集中學習實踐外,還十分榮幸地被派往××市委黨校2009年春季干部主體班學習,有幸聆聽了市縣兩級領導和省、市兩級黨校老師的指導講授,一系列的學習實踐活動,自己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進一步明確了審計作為國家經濟和社會運作的“免疫系統”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從根本上解決“什么是審計”、“為什么審計”、“為誰審計”、“依靠誰審計”、“怎么審計”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也找準了自身在審計理念、工作思路、能力素質、管理方式、作風建設以及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存在的與科學發展觀要求不相適應、不相符合的地方,確定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謀劃審計科學發展的工作思路有待理清。由于自身能力、精力、特別是業務素質上的差異,對審計科學發展的概念理解還比較抽象和空洞,對審計工作的對象、重點和切入點確定拿捏得不太準,有見子打子的傾向,強調一個方面有時就偏廢了另一個方面,影響了工作的整體效果,如預算執行審計是××縣審計局的一張名片,曾受到國家審計署的表彰和推廣,被原審計長李金華譽為“縣級預算執行審計的發展方向,近些年來,我們固步自封沒有做進一步的深入有效探索和創新,有所退坡,主要原因是我本人對“預算執行審計是永恒的主題”、“以預算執行審計為龍頭,以財政審計、投資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為三條主線”的審計觀念認識不深刻,過于追求工作的齊頭并進,導致了無序性和缺乏重點。還有,如引入“快樂審計”理念,推進審計思維現代化,審計作業程序化,審計管理規范化,內部控制經常化,審計隊伍職業化建設等工作思路,缺乏系統性,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全面整體有效化推進。

(二)實現審計科學發展的宏觀認識有待深化。突出表現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在審計項目的的選擇、年度計劃的安排上沒有完全站在黨委政府宏觀戰略高度來考慮,有“平衡”和“任務”的觀念,在審計實施中如何“跳出審計干審計”,克服“賬簿審計”,就賬查賬、就事論事的傾向做到還不到位,沒有很好地引導干部職工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審計數據背后,歸納、分析、提煉出高價值的審計產品。審計分析和審計信息工作也差強人意,審計實施與綜合信息“兩張皮”的問題沒有較好解決,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從制度上、機制上分析查找原因不多,未能從更新層面、更廣領域多方位、多角度研究問題,為領導宏觀決策當好參謀。

(三)保障審計科學發展的工作機制有待落實。一是業務管理機制有待健全。在審計管理方面,有些項目安排統籌考慮不夠,審計人力、時間等資源整合缺乏科學性、預見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審計質量管理方面,盡管出臺了一些措施、工作人員和機制得到了強化,初步扭轉了在××市一直落后的局面,但管理手段和方法跟不上審計需求,方案制訂和審計實施有時脫節。二是審計權力運行內部監督機制不夠完善,潛在風險較大。三是審計決定執行落實機制尚不健全,有些審計決定和審計意見落實不到位,審計工作缺乏應有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四是崗位目標管理考核制度有待細化和完善,可操作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增強,特別是一崗雙責廉政責任制和機關管理制度的落實未盡如人意,有失之于松、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問題。五是干部職工提高素質加強培訓的工作機制有待落實,為審計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人力支持,做得還有缺陷和不足。這些問題,主要是我統籌不夠,規劃不及時,督促落實不力。

(四)促進審計科學發展的創新意識有待增強。學業滿足于一知半解,工作止步于按步就班,創新成為摸石頭過河,工作上缺乏開拓創新,畫地為牢,辦法不多,也不敢創新,無從下手,囿于條條框框的羈絆,為自己找借口、搬客觀。由于審計思維、手段和方法、管理方式的陳舊和落伍,加之對一些審計項目要求不嚴,標準不高,導致審計揭示問題不深不透,審計應有的職責沒有履行到位。如計算機手段在審計中的運用是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徑,審計信息化建設也一直是我局的一個薄弱環節,已經成為制約××縣審計局科學發展的瓶頸,雖然早已認識,也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但目前收效甚微。

(五)引導審計科學發展的工作作風有待改進。工作上存在作風不深入、不扎實、不具體的問題,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事務性工作中,各種會議上以及應酬溝通上,深入審計一線調研適時了解情況不多,與分管領導、審計組工作人員溝通思想、交換意見還不夠,布置工作任務后、督促抓進度也不太落實,在抓人文教育管理上,抓干部職工的政治思想工作還有欠缺,關心職工生活不細致,有時還作風粗暴簡單。在廉政建設上,雖然能身體力行自覺遵守各項制度和規定,堅持原則,秉公用權,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上,還存在要求不嚴、自律不夠的地方,礙于情面吃請、請吃的現象也偶有發生。

二、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1、學習缺乏系統性,一方面沒有處理好工學關系,審計工作任務重、壓力大,領導和社會的期望值高,加之在具體實施中阻力大,審計力量和手段薄弱,困難重重,客觀上系統學習的時間也不多。另一方面惰形使然,缺乏刻苦鉆研和兢兢業業學習精神、滿足于淺嘗輒止,對宏觀方面的學得多一些,對微觀和具體的學得少一些,對感興趣的學得多一些,對枯燥無味的學習得少一些,要求別人學得多一些,自己自覺學習少了一些。導致思想認識水平、理論素養和思維模式停滯不前。

2、放松了對主觀世界的改造。隨著角色、職務和工作環境的變化,沒有始終如一的從思想上、作風上、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宗旨觀念有所淡化,滿足于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工作不夠嚴謹細致,有了一定的依賴性。

3、全局意識不夠強。雖然在局里大會、小會都反復強調,要增強大局意識、宏觀意識和服務意識,但有時做事情、干工作也相對考慮審計業務和自身生存的問題,盡管按領導要求完成了應該完成的任務,大的原則問題沒有走樣,但也存在本位主義意識和不越位思想。

4、進取心有所退坡。自查出的管理上的問題、創新上的問題、作風上的問題,歸根到底是進取心的問題,思想上缺乏使命感,工作上缺乏責任感,不愿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不愿深入細致的思考,不愿意得罪人,存在麻痹松勁和畏難情緒,滿足于維持現狀,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在很多方面還不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三、整改措施

(一)自覺加強學習。要通過學習,進一步汲取營養、豐富內涵、開闊視野、增長才干,在抓好班子和審計隊伍特別是自身專業知識及其它各種知識的學習,建設學習型機關的基礎上,注重理論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不斷提高用科學發展觀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指導實踐的能力。

(二)大力推進審計管理科學化、規范化。一是調整工作職能,著力完善審計計劃,實施、審理和執行既相互分離又相互制約的審計業務管理體系,防范審計風險。二是進一步完善審計業務流程,加強對審計質量的監督和控制。三是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審計決定執行機制,提高審計決定落實率。四是穩妥推行審計結果公示制,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五是完善和細化崗位目標管理考核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用目標考核干部,力爭使每個崗位“德、能、勤、績、廉”得以公正體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充分發揮審計服務宏觀的監督職能。一是加強審計分析,善于從審計的背后發現和揭示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研究分析并消除影響經濟社會運行體制上、機制上的障礙。二是增強職業敏銳性,捕捉、跟蹤領導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績效審計和問責審計,為領導宏觀決策提供依據。三是盡快建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更好地監督經濟領域公共權力運行和公共資源分配,使用的經濟責任,加強對權力的運行和監督,提高時效性。四是更加關注民生問題,把社會保障、住房保障、農村安全飲水、血防滅螺、優撫救濟等民生資金的審計擺在更加突出的問題,切實發揮審計維護經濟秩序,改善宏觀調控,推進廉政建設的作用。

(四)積極推進審計創新。要不斷適應形勢發展和任務的要求,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對各項工作的落實要敢想敢為,奮勇爭先,積極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闖出新路子,創造性開展工作,努力探索審計思維、管理、方法、手段和機制的創新,大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力爭在工作創新上有新突破。

(五)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一是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自覺維護班子團結和統一,帶好隊伍,以人為本,增強機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從日常事務中超脫出來,在抓好自身學習提高的同時,經常深入審計一線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和發現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辦法、措施,對布置的工作任務勤督辦勤檢查,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和“審計八不準”,秉公用權,廉潔從審,講操守,重品行,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