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學習的五個理念 做勤于學習的模范
時間:2022-09-19 08:49:00
導語:樹立學習的五個理念 做勤于學習的模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以來,一股強勁的大興學習之風,正在全社會形成和升騰。這對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施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工程,加強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正處于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關鍵時期。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奮斗目標的重大任務。黨中央鮮明地把堅持和加強學習的重大任務提到全黨面前,并且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為全黨大興學習之風做出了極好的榜樣。
作為一名維護人民食品消費和用藥安全有效的食藥監領導干部,能否履行好黨和人民的賦予的職責,當好一名合格的食藥監衛士,關鍵在于能不能學習、善于不善于學習,把學習成果轉化成實際工作,
大興學習之風,首要問題在于牢固樹立新的學習理念。這是大興學習之風的重要前提,也是使學習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并不斷地引向深入的關鍵所在。
一、樹立學習就是責任的理念
我們黨要擔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使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和富強起來,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更大貢獻”這個歷史使命,必然對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理論水平、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于全黨同志來說學習已經不是個人的事情,而是一種政治責任,是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和高度負責的具體體現。堅持不懈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是莊嚴使命和歷史任務之所系,是黨和國家興衰成敗的命運之所系。我們必須牢固確立學習就是責任的理念,把學習當作第一要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不斷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做到“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二、樹立學習就是工作的理念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同志總是把學習與工作當作是兩回事,是兩張皮。有的一談到學習,就會說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有的干脆就把工學矛盾作為忽視學習、放松學習的擋箭牌。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認識。實際上,學習與工作是辯證的統一。干好工作需要學習,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也是工作的過程。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注重學習,工作就會有新思路、新舉措,就能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反之,勢必造成知識恐慌、本領恐慌,就會貽誤工作,給黨的事業帶來損失。我們必須牢固確立學習就是工作的理念,自覺摒棄把學習當作負擔的片面認識,正確處理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做到在學習中促進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學習。
三、樹立學習就是素質的理念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對全黨同志的政治立場、思想道德、作風紀律、文化底蘊、人格魅力等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斷增強全黨的綜合素質,樹立良好的形象,主要靠努力學習和實踐鍛煉。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革命理論、先進文化和科學知識,積極主動地投身社會實踐、學習人民群眾,才能使自己的政治更加堅定,思想不斷升華,靈魂得以凈化,人格變得高尚,從而樹立起好的形象。我們必須牢固確立學習就是素質的理念,在努力學習和自覺實踐的過程中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榮辱觀,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
四、樹立學習就是樂趣的理念
當今時代是要求人們終身學習的時代。特別是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條件下,人們在享受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對新知識的渴求比任何時候都要迫切,學習已經與生活密不可分,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學習是人的天性,是生命的源泉。探索知識、尋求真理最能引人入勝,最能給人快樂。通過學習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分析世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確立自己的處世哲學和生活理念,不斷提高生活的質量。我們必須牢固確立學習就是樂趣的理念,自覺摒棄學習是苦差事的片面認識,把學習當作一種高品位、高質量的生活,從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終身學習,永遠快樂,永不落伍。
五、樹立學習就是創新的理念
世界在變化,事業在前進,實踐在發展,迫切要求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鑒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做出新概括。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學習,再學習,在學習、實踐、思考、研究的過程中創新。實踐告訴我們,創新的智慧要靠學習來點燃,創新的平臺要靠學習來支撐,創新的進程要靠學習來指導,創新的能力要靠學習來培育。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學習,根本就在于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必須牢固確立學習就是創新的理念,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在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創新理論,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使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