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心得體會2
時間:2022-02-09 06:15:00
導語:三個代表心得體會2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個代表”是一個整體。第一個代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根本。只有具備先進的生產力,才能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二個代表——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第三個代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發點和歸宿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三個代表”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
黨的十六大的一個歷史性決策和重要貢獻,就是確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我們黨之所以要做出這一歷史性的重大決策,正如總書記強調的,是因為這一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所以,今天我們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現實意義,首先在于這一重要思想提出的現實針對性仍然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因為在世紀之交我們黨面臨的世情、國情和黨情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變化,出現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自從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來,從同志開始,到鄧小平同志,面臨著一系列從未遇到過的問題,其中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正是在研究和解決這兩個根本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選擇并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志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主持中央工作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以后,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仍然是這兩個問題,但是環境和條件變化了,要解決的問題也更為復雜了。
講環境和條件變化了,最大的變化是:國內外政治風波發生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在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推進改革開放,遇到了來自“左”面和右面的雙重干擾,與此同時,二次大戰以后形成的兩極格局終結,國際關系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加;改革開放以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重新確立,新的思想觀念在全社會不斷普及,與此同時,在一系列“多樣化”的格局下,精神文明建設遇到許多新問題,尤其是黨內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情況尚未根本改變,人民群眾非常不滿意;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有利于我們在開放中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盡快地增強我們的綜合國力,與此同時,這種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占優勢背景下的全球化,對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是把“雙刃劍”,經濟安全問題更加突出。
為應對這種復雜情況,黨中央提出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改革開放中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特別是,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提出對外開放要提高到新水平。諸如此類的重大舉措,使得改革、發展和穩定協調發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和進步。但是,新的問題又發生了。比如,同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相聯系,新的社會階層出現了;社會成員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尤其是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現代化實現的重要因素;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困難重重,能耗過大和生態惡化也日益嚴重地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等等。
這一切,又對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人如何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如何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正當我們黨面臨如此重大的挑戰和考驗的時候,黨的干部隊伍出現了整體性新老更替的局面,一大批“”后成長起來的年輕干部要走上重要的領導崗位,如何培養既能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又能開拓前進的中青年領導干部,成為我們黨的一項戰略任務。
我們應該看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治國理政和治黨興國思想要解決的問題,正是我們今天致力于解決的問題,因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于我們今天的實踐,有著現實的重大指導意義。
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現實意義,其次還在于這一重要思想所包含的豐富內容、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對于我們今天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科學指南和理論基礎。
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形成和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過程中,毫不動搖地堅持鄧小平的發展理論,同時又不斷從新的實踐出發提出一系列具有時代特點的新觀點新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的發展理論。
同志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要堅持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推動社會全面進步;要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同時健全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要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國家知識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迎接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挑戰;要把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結合起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條件的地方應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同時要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要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積極探索扶持、保護、促進農業發展的新機制新辦法,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把“三個面向”與“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統一起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有機地統一起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要以寬廣的眼光觀察世界,認識到世界的大轉折就是中國的大機遇,同時要提高承受和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要分三步走實現鄧小平提出的第三步發展戰略,特別是要緊緊抓住21世紀頭20年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要從嚴治黨,全面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增強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反腐倡廉,拒腐防變。
也就是說,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人要在今天新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
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圍繞著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堅持與時俱進,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
從上面的回顧和綜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都是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問題的科學思想一脈相承的,并直接從那里繼承下來的。同時也不難理解,深入學習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于我們今天堅持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現實意義,更重要的,還在于這一重要思想所體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于我們全面正確而又有創造性地貫徹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戰略決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
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要了解和掌握這一重要思想在執政黨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問題上的一些創新思想和科學論斷,而且更要學習和認識這一重要思想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經驗,研究和掌握這一重要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特別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論。
首先,堅持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要堅持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黨的歷史經驗一次又一次告訴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決不能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為之,我們黨歷來強調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呢?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個中心、三個著眼于”的原則。這就是:“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關于這種科學方法,同志把它概括為“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只要考察一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可以證明這一科學方法論正是我們黨在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過程中,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
其次,重視群眾創造的新經驗,在調查研究中進行理論概括和提煉。同志也十分重視到群眾中開展調查研究,總是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來后,為了解決執政黨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一系列復雜問題,他在2000年5月以后先后在江蘇、浙江、上海,在西北五省區,在東北三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向地方和基層的同志求教,總結各地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并把它們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再次,重視專家的科學研究成果,在集體攻關中進行理論闡述和創新。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組織專家進行專題研究。
還有,重視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研究和借鑒,以世界眼光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辭典里增加了許多引進的術語和理論。比如“知識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經濟全球化”、“可持續發展”、“創新”、“學習型社會”等等,這些當今世界的人類文明成果,現在都成了我們馬克思主義者的詞匯和看法。
最后一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在實踐創新中推進理論創新,在理論創新中進一步推進實踐創新。同志反復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在十六大報告中,他還指出:“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
這五條經驗,第一條和第五條是管總的,中間三條是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做法。總起來,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科學方法論。學習、研究和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樣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不僅要了解“繼承和發展”的成果,而且更要總結“繼承和發展”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中,真正在認識上達到新的高度,在實踐中取得新的成效。我們只有這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樣來學習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更好地堅持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這也是這一重要思想在今天的現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