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運輸市場現狀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8-13 11:31:00

導語:渦陽運輸市場現狀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渦陽運輸市場現狀及對策研究

渦陽運輸市場現狀及對策研究

渦陽地處亳州三縣一區的中心地帶,與淮北、阜陽、永城毗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了渦陽運輸市場快速發展,營運車輛飛速增長。但是,由于在稅費征收標準、繳費噸位的核定、車輛入戶政策等方面,省際、市際甚至縣際之間存在差異。受利益驅動等多種因素影響,致使渦陽運輸市場發展畸形。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部分貨運汽車入戶、轉籍于外省、外市及外縣,造成渦陽涉及貨運汽車的稅源、費源嚴重外流,且仍有上升趨勢;二是不少渦陽籍業戶購買非渦陽籍客車,實際在渦陽從事始發經營,由于多種因素一直無法有效控制和管理,不僅給渦陽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同時嚴重的擾亂了渦陽客運市場。2005年9月,筆者采取多層面摸排、全方位調查的方式,對渦陽縣及周邊縣市進行了調研:

一、渦陽運輸市場現狀

(一)貨運市場

渦陽貨運市場中,涉及渦陽的貨運汽車大體分為四種類型:一類為入籍渦陽,在本地從事經營,目前約有700部,均基本持有合法齊全的經營證照,按時上繳各類稅費;另一類是入渦陽戶,但長期在南通、金華、寧波、杭州等江浙滬區域內經營,一般為大型貨車、個別為農用貨車,目前約有1000余部,各類稅費均能拖則拖、能逃則逃,由于長期在外經營,車籍所在地很難實施有效管理;第三類為入戶在周邊縣市,在渦陽從事經營,以農用貨運汽車為主、大型貨運汽車為輔,以入戶阜陽、利辛、淮北較多,基本上在縣城西城大市場、火車站附近及個別城鎮所在地等待貨源,不需要向渦陽繳納各類稅費,渦陽管理難度大;第四類為入外地戶、不在渦陽經營的貨運汽車,車籍地以蒙城、阜陽、利辛、淮北及永城為主,目前約有500余部,該類車輛車主為渦陽人,稅費均向車籍所在地繳納。

(二)客運市場

截至2005年9月,渦陽共有各類省際始發客運車輛120余部,其中擁有合法線路、落籍渦陽的客運車輛31部(阜汽集團渦陽公司28部、亳客集團渦陽公司3部)、落籍渦陽短線長跑車輛17部(亳客集團渦陽公司)、其他異地經營80余部(春運時在120部以上)。

異地經營車輛大部分掛戶公司大部分為商丘、開封市各公司,部分掛戶駐馬店以及我省的阜陽、利辛、亳州,個別掛戶陜西,已占渦陽省際班線的80%以上。車型大部分為35¬—55座位的豪華大型客車,以宇通為主,其它有駿馬、亞星、現代等,總共座位約3600個。發車主要從汽車站、配載站、城北站,少量在紅旗停車場、老子騎牛西南側、華星大酒店附近。鄉鎮則主要分散在郭寨、孫店、標里、花溝、石弓、王堯、西陽、殷廟、青町等地。均經營客源豐富、收入豐厚的熱線,大部分線路涉及江浙滬等省市,計有寧波、黃巖、溫州、杭州、蘇州、常州、義烏、常熟、深圳、南通、瑞安、南京、張家港、柯橋等十余個城市;其它則發往北京、煙臺、大連、沈陽、西安等旅游及重要城市。

由于異地車數量多、增速快、管理弱、經營亂,在全市乃至全省已引起不同程度的重視,《江淮晨報》曾對此予以報道。

二、形成原因

1、渦陽客源充足、貨源不足。由于渦陽事實為三縣一區的中心地帶,多年來不但成為勞務輸出的大縣,更已成為周邊地區對外勞務輸出的中轉地點,三縣一區向沿海等地的務工人員基本上都在渦陽乘車。但是由于多種因素影響,相對其它地方而言渦陽物流發展較慢,聯運業務萎縮,涉及較大物流的企業目前僅有化肥廠、雙輪集團、康達集團及復烤廠等三四家,且大都有自己的車隊;原龍山、石弓等貨源地目前卻無原有的運量,造成運力過剩,大型貨車常年在外找貨源,成為事實上的駐外車輛。

2、稅費負擔過重。經實地到周邊縣城蒙城、阜陽、永城調查比較,渦陽客運及貨運車輛各類收費標準過高,車主受利益驅動,紛紛到外地購車入戶。對貨車而言,以一部車10噸貨運汽車為例,僅以交通規費、工商、稅務等必須上繳的開支來計算,在渦陽每年須上繳39360元,而在蒙城只要上繳32360元,比渦陽少繳7000元;在阜陽須上繳33660元,比渦陽少繳5700元;在永城僅要上繳25363.6元,比渦陽少繳13996.4元。對客車而言,以一部50座客車為例,落籍渦陽每年的各種稅費支出為70920元,落籍蒙城則為61920元、較渦陽少支出9000元;落籍阜陽63520元、較渦陽少支出7400元;落籍永城30688元、較渦陽少支出達40232元。在市場經濟下,車輛只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入戶沒有強制措施,稅費負擔的輕重與否,直接導致車輛落籍。受利益驅動,致使大量渦陽籍人員買車到河南入戶或轉籍外縣。

3、行政執法的力度小。客運市場上,渦陽從事異地經營的客運車輛,多數系合伙按揭購買,一般為3-4家一輛車。經營時,同一條線路又聯合在一起,造成幾輛車牽涉幾十家,執法人員執法時,被查車輛一是圍、阻、嚇甚至打罵執法人員,二是動用各種關系說情,有個別甚至動用黑社會勢力,行政執法相當困難。三是受糾風紀檢等部門不得在縣道以上道路進行執法等有關規定的制約,對異地車經營的執法難度增大,造成交通部門執法力度無法到位,滋長了異地車的形成和發展。

4、管理盲區存在。各地有關管理部門受自身利益的影響,為吸引車入本地或在本地長期經營,紛紛采取優惠政策,造成渦陽車輛入戶外縣(市)后,車籍地管理部門很少管理、經營所在地很難管理,渦陽管理部門更無法管理,出現了管理的盲區。對車主而言,管理越少,其經營的隨意性、自由性越大,拖、逃稅費的幾率就越大,這也是入異地戶及異地始發經營重要原因。

三、造成的危害及影響

1、稅費損失嚴重。依照渦陽目前標準,對貨運而言,入外地戶的貨運車輛按500部、駐外經營的貨運車輛按600部(征收比率按50%)、每部車5噸計算,每年少收養路費960萬元、交通規費230.4萬元、工商地稅312萬元,其它(衛生費、企業收入等,下同)144萬元;對客運而言,如按每車40座,60部車輛每年少收養路費86.4萬元、交通規費182.88萬元、工商稅務部門費用94.08萬元、其它10.2萬元。合計每年少收交通規費413.28萬元、養路費1046.4萬元、工商地稅410.04萬元、其他154.4萬元,給渦陽財稅收入帶來的損失不言而喻。

2、安全隱患突出。在渦陽從事經營的異地籍車輛,一是由于入戶地不去管理、所在地難以管理,異地經營車輛隨意發車,在縣城及區鄉遍地開花,無視規則,無視創建,城區道路壓力劇增,創建形象嚴重受損,道路安全隱患突出;二是車輛、線路牌、營運證均不需在渦陽年審,無人監督其按期進行車輛二級維護、無人監督其定期對車輛進行技術檢測;由于職能權限的限制,渦陽無法對其二級維護級定期檢測進行檢查、處罰,營運證件的年審及復核又不需經過渦陽有關管理部門。實際造成異地經營車輛只注重效益,不注意安全,車輛技術安全隱患突出;三是由于各業主為爭搶客源動用包括強行拉客、野蠻宰客、拉幫結派甚至打架斗毆等各種手段,造成的治安隱患嚴重,綜合治理憂患突出。

3、運輸市場失衡。部分異地籍車輛在渦陽經營,與本地車輛形成不公平競爭,致使渦陽現有營運車輛或轉籍或外出或購車入外地戶;造成渦陽貨運車輛大量流失、客運市場萎靡不前、車輛證件長期不審,2003年,渦陽貨車營運證件年審率在40%以上,而2004年則不到35%。管理難度的加大,造成渦陽運輸市場發展嚴重失衡,甚至萎縮。

四、下步建議

1、適度放寬執法限制,切實加大整治力度。

對入異地戶籍、長期在渦陽經營的車輛,一是請求市交通局協調市紀檢、糾風部門和渦陽縣政府、紀檢委、糾風辦,根據渦陽實際情況,放寬執法限制,由其全程監督,準許在省道、縣道上上路執法;二是由運政部門負責,切實加大整治力度,制定整治方案,落實組織、人員、措施、責任,在紀檢、糾風部門的監督下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進行專項整治;三是由公安、交警配合,對個別拒不服從管理的業戶,由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對其經營行為切實予以規范。

2、制定相關引導政策。一是由交通運政管理部門負責,規劃縣城客貨運場站,報經縣有關部門批準后,將目前符合經營條件的異地籍貨車統一進站配載經營,不服條件的一律取締;同時,利用目前對客貨運站點的安全要求,通過各站點進一步約束管理,保證其經營證件的合法有效,保證其二級維護按期進行;二是由交通、工商、稅務負責,引導客運企業大力新辦線路,引導社會大力興辦貨運企業,對愿興辦貨運企業的,在符合《行政許可法》的情況下,從簡、從快、從優辦理,通過公司間的競爭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降低企業收費、吸引車輛入戶。

3、切實優化經濟環境。

建議由縣政府牽頭,組織工商、地稅、環衛等涉車收費部門到周邊市縣及異地車籍較多的商丘、開封等地考察論證,進行科學分析、協調,比照其稅費標準,考慮渦陽發展實際及方略,適度降低收費門檻或部分減免收費項目,以減少地區間差距,從經濟角度吸引業戶;

由交通、工商、稅務部門負責,給本地經營車輛從快、從簡辦理經營證件,減少或杜絕不合理的制約,為其經營提供寬松環境,從經營角度吸引業戶。從而在經濟環境上給予車輛最大優惠,吸引本地業戶,提高入戶率,為稅費部門提供日益增加的稅(費)源,形成運輸市場發展的良性循環,促進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

朱麗張亭李剛

二〇〇七年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