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樹立正確政績觀

時間:2022-12-06 02:47:00

導語: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樹立正確政績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樹立正確政績觀

同志指出,追求什么樣的政績,是衡量一名領導干部能否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自己的試金石。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好作風,堅持重實際、鼓實勁、求實效,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不提脫離實際的高指標,不喊嘩眾取寵的空口號,不搞勞民傷財的假政績,扎扎實實地把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和政策落到實處。這一重要指示寓意深刻,語重心長,對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正確看待政績、科學衡量政績,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所謂政績,就是領導干部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做出的成績;所謂政績觀,則是對政績所持的態度,如為誰創政績,怎樣創政績,如何評價政績,等等。應當肯定,通過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部隊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有明顯改進,涌現出一大批恪盡職守、埋頭苦干、嚴于律己、樂于奉獻的好黨員、好干部,受到廣大官兵的歡迎。但也必須看到,有些領導干部由于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蝕,政績觀出了偏差,其突出表現有三:一是好大喜功,不是在抓經常性、基礎性工作上下功夫,而是熱衷于搞“大活動”、“大動作”;二是急于顯功,傾盡財力甚至舉債修營院、建“景點”,很少考慮部隊戰斗力建設和長遠發展;三是夸績邀功,工作還沒有怎么做,就急著向上報經驗,在領導那里掛號,夸大成績,把紙上計劃說成實際結果,把幾年的成績說成一年所為,出了問題則遮遮蓋蓋,糊弄上級。領導干部在政績觀上存在的這些偏差,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格格不入,與我黨我軍的宗旨背道而馳,嚴重損害了領導干部的形象,影響了領導機關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必須痛下決心,認真糾正。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正確政績觀,核心是解決好怎樣正確認識政績、如何對待政績的問題。共產黨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員干部要創的是為人民謀利益的政績,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實事和好事的政績,是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政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政績。作為部隊的黨員領導干部,要創的政績,就是腳踏實地為基層服務,努力為官兵辦實事、辦好事,引導官兵立足本職崗位成長成才。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當前要特別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不折不扣地實踐黨的宗旨,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各級領導干部思考問題、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樹立正確政績觀的根本指導思想。作為領導干部,有干出成績的雄心壯志,有爭先創優的堅定信心,想在自己任期內干得出色些,用以回報黨和人民的信任,無疑是值得稱贊的,也是應當給予鼓勵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取得的政績,應當是在工作中開拓創新,為黨爭光、為國家和軍隊建功、為人民造福的實實在在的政績,而不是摻雜著水分、滲透著私利的虛假政績。真實政績的獲得途徑,靠的是干部通過自身不懈努力,不斷提高領導水平,扎實埋頭苦干。我黨我軍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有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有默默無聞的工作精神,有踏踏實實、扎扎實實、老老實實的良好作風,而不能只想為個人爭功名、撈好處。在工作的安排上,對那些雖然難以出名掛號,但基層歡迎、官兵滿意的事情,那些雖然周期長、見效慢,但有利于打基礎、管長遠的事情,那些雖然用勁大、難落實,但對提高部隊戰斗力有益的事情,都要認真負責、專心致志地干下去。對那些雖然可以出名掛號、但對提高部隊戰斗力沒有多少幫助的事情,那些雖然可以吸引人們眼球、但對部隊長遠建設不利的事情,那些雖然能夠產生一時的轟動效應、但付出的是損害群眾利益的代價的事情,堅決不能干。這才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政績觀。

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把政績建立在實事求是基礎上。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有的領導干部為了出所謂“政績”,不顧客觀實際,或盲目建功,或急于顯功,或造假邀功,說到底都是背離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建立在實事求是基礎上的政績,才具有客觀性、科學性,才對部隊建設和官兵的成長有利,才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才算真正為黨的事業做出了貢獻。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創造出的所謂“政績”就失去了根基,就怕見陽光,怕經受實踐和歷史的檢驗。這樣的“政績”越大,危害也就越大。因此,領導干部想問題、干工作,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充分考慮部隊的工作、生活需要和實際承受能力,科學制定工作計劃和目標,而不能好大喜功,定過高的指標、提過頭的口號;一定要堅持在搞好部隊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展示才干,在實踐中創造業績、實現價值,而不能貪圖虛名,把勁頭用在空喊口號、坐而論道上;一定要堅持看實際效果,把握好形式與內容、計劃與結果的統一,而不能陷入形式主義、表面文章,搞那些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搞那些興師動眾、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搞那些有頭無尾、只開花不結果的“半截子工程”。虛假的“政績”損害黨的事業,對軍隊建設毫無益處,最終也毀了自己。

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為標準,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領導干部是人民群眾的“公仆”,他們的政績是大是小、是實是虛,群眾自有公正的評價。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首先要增強服務意識,樹立群眾觀念。要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充分吸納群眾智慧,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踐證明,任何一個單位的群眾都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都愿意本單位當先進、奪優勝。同時,他們對本單位的情況特別是基層工作中的情況有著直接感受,哪些工作是當務之急,應該從哪些方面抓好建設和改進,他們最有發言權。只有把領導的積極性與群眾的積極性結合起來,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領導干部才能干好工作,也才有政績可言。對于各級黨委來說,在衡量、評估領導干部的政績時,一定要走群眾路線,請群眾當裁判。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也是公正的。所謂“金杯銀杯比不上群眾的口碑,這獎那獎頂不上群眾的夸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看一個領導干部政績如何,不能只聽干部本人的表白,還要聽群眾的意見,讓群眾打分,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用什么樣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導向。對政績得到群眾認可的干部,要大膽使用、委以重任;而對那些自吹自擂、搞虛假政績、群眾不認可甚至反對的干部,不僅不能提拔,還要從領導崗位上撤換下來,以便教育引導干部把功夫下在真抓實干上,養成老老實實、扎扎實實、踏踏實實的良好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