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和諧社會:豁達與和諧

時間:2022-12-12 04:54:00

導語:如何構建和諧社會:豁達與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構建和諧社會:豁達與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構建和諧人生。

構建和諧人生,需要和諧的內心世界。

和諧始于內心,和諧離不開豁達

豁達是和諧的一種內在元素、外在表現。內心不豁達、身心難和諧,內心不和諧、表現難豁達。豁達之“豁”,就是寬敞、透亮,“達”即通達、暢快。內心寬敞、透亮、通達、暢快,“通則不痛”,身心必定健康,思想和行為必然和諧。

豁達首先是思想通達。想通了,才豁達。這就需要講道理而不認死理,小道理服從大道理,軟道理服從硬道理,舊道理跟上新道理,堅持對的、放棄錯的、校正過的、創造新的,從教條主義、經驗主義以及傳統觀念和習慣思維的桎梏中走出去。豁達也是倫理的通達。少私心,才豁達。這就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名利觀,履行社會責任和法律義務,知榮辱、講廉恥,重誠信、保操守,從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囚籠中走出去。

豁達需要顧全大局、健全人格。豁達就是心系大局、服務大局,正確處理個人、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堅持在大局中思考,理性表達利益訴求,合法取得必要利益,心平氣和,自然豁達;堅持在大局下行動,認真理事、扎實辦事,多辦實事、好事、大事。豁達就是面對困難,正視困難,研討辦法,戰而勝之;面對矛盾,理性應對,把握主次,妥善調處,化而解之;面對挫折,總結教訓,舉一反三,奮發圖強;面對失落,泰然處之,修身修心,以利再戰。信念堅定、意志挺拔、人格健全,自然豁達。

豁達需要開闊胸襟、寬宏氣量。豁達是在以人為本、以他人為重、忠厚為人中體現出來的,在從善出發、與人為善、寬讓他人、平易待人中表現出來的,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中展現出來的,通過尊重差異來凝聚力量、增加信任,通過包容多樣而擴大共識、增進理解。潘岳《西征賦》說:“觀夫漢高之興也,非徒聰明神武,豁達大度而已也。”黃元吉《流星馬》有句:“大度豁達義深,決勝千里辨輸贏。”事業成敗,關鍵在人。成事之人,重在容人。一切豁達之士都以遼闊視野、天下情懷和恢弘氣度看待一切,心胸如海,托起百舸爭流、千帆競發。

豁達需要舒展情緒、達觀樂觀。豁達的反義詞是遮蔽和擁堵。遮蔽和擁堵易生自閉、煩惱、郁悶以及種種痛苦。豁達就是從歷史糾葛、恩怨情仇、怨天尤人以及徘徊焦慮中走出來,撥開烏云見太陽,使遮蔽的豁亮、使擁堵的通暢、使郁結的豁然開朗乃至豁然貫通、使不愉快的愉快,就是除了自卑、多了自由,少了忙亂、多了從容,去了怨恨、多了溫煦,戒了偏激、多了沉著,忘了委屈、多了愿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豁達是一種真,更是一種善;豁達是一種美,更是一種崇高;豁達是一種精神文明,更是一種精神境界;豁達是一種成熟,更是一種升華;豁達是一種形象顯現,更是一種身心和諧。豁達需要時間和實踐的積淀與凈化。人人致力于發展,才有了今天繁榮昌盛的大好形勢。大家都豁達起來、豁亮起來,一定能形成人人致力于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