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關系和諧是社會關系和諧的基礎

時間:2022-12-13 03:09:00

導語:利益關系和諧是社會關系和諧的基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益關系和諧是社會關系和諧的基礎

利益和利益關系具有根本性,利益關系和諧社會關系及其他方面和諧的基礎

●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我們黨和國家的性質,關系各項社會事業的根本價值取向,是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的立足點。

●按照特殊利益服從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照顧特殊利益的原則,統籌協調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關系。

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妥善處理社會矛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人的行為源于由需要而產生的對利益的追求。這種利益,從時間來講,有長遠利益、當前利益等;從范圍來講,有全局利益、局部利益等;從主體來講,有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等。利益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因和價值取向。每個人為了實現自身利益,必然與同樣具有自身利益的其他人發生一定的社會關系。于是,利益又成為整個社會關系的基礎,人們之間的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文化關系等都是由利益關系決定的,是利益關系在這些方面的表現。而由于人們在社會關系中所處地位的不同,又反過來影響其利益的實現和分配,產生出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因此,利益和利益關系具有根本性,利益關系和諧是社會關系和諧的基礎;處理好利益關系,也就抓住了和諧社會建設的根本和關鍵。在對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的處理中,必須把握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現階段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眾的特殊利益及其相互關系。

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為緊要、最具決定性。能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所在,也是黨的先進性的集中體現。黨的宗旨和任務,就是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斗。正因為如此,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我們黨和國家的性質,關系各項社會事業的根本價值取向,是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的立足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要經歷若干不同的歷史階段。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這個共同利益是黨領導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現實基礎,是化解矛盾、協調關系的重要條件。

充分發揮共同利益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為此,應解決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擴大各階層群眾對共同利益的認同,加強全體人民在實現共同利益中的團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發展,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努力實現好現階段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二是使全體人民在共同建設中共享實現共同利益所取得的成果。各階層群眾都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參與者,都為實現共同利益作出了貢獻,都應當從社會和國家的發展中受益,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統籌協調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和各自特殊利益的關系。按照特殊利益服從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照顧特殊利益的原則,統籌協調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關系。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特殊利益更加多種多樣,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待這類利益關系時更加注意貫徹統籌協調的原則,不但要尊重和保護人民群眾的特殊利益,而且要引導人們在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社會利益的關系時,自覺地求同存異、互諒互讓、和睦相處、團結協作、相互促進,樹立和而不同、互利共贏的思維。

高度重視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對其生活的影響最明顯,因而也是最需要認真加以解決的問題。正是大量的與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實際利益問題,構成了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具體矛盾。這些矛盾和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直接損害群眾的利益,影響社會的和諧。因此,只有著力解決好這些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特別注意保護困難群眾的利益。當前,我國仍然存在一定規模的低收入群體,包括農村的貧困人口、城市的下崗失業人員和一部分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農民工等。他們生活比較困難,權益容易受到侵害,是社會中需要特別關心和救助的人群。如果這部分人的生活缺乏應有保障,就會增加他們與其他社會群體的利益矛盾,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在利益分配格局中,應通過先富帶后富、通過國家重點扶持和幫助,使這部分群眾能夠改善生活并逐步富裕起來,最終達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