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扶困促和諧
時間:2022-12-13 03:44:00
導語:助學扶困促和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貧困學生發放助學貸款,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是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保證,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社會困難群體的關心和幫助。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商業銀行對發放助學貸款不夠積極,部分農村信用社也顧慮重重:助學貸款周期長、易沉淀、風險高,怕虧本不敢放;額度小、管理難、效益低,嫌麻煩不愿放。其實,作為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企業,農村信用社在有效防范貸款風險的前提下開辦助學貸款業務,不僅能夠為黨和政府分憂、為農民群眾解難,而且可以促進自身健康發展。近年來,山西省運城市農村信用聯社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助學貸款業務的思路和辦法,大力實施助學“圓夢工程”,取得了較好效果。
轉變觀念,破除思想障礙
農村信用社源于農民、植根農村,是“農民自己的銀行”,既要追求自身經濟效益,也要肩負起服務“三農”、造福社會的職責。在實施助學“圓夢工程”之初,市聯社采取召開專題會議、走村串戶調研等辦法,多方了解民意、體察民情,使員工認識到,發放助學貸款不僅具有支農、解困的作用,還具有培養人才、提高農民素質等深遠意義,是信用社義不容辭的責任,從而變消極應付為積極主動,為助學“圓夢工程”的全面實施注入了強大動力。
為了打消員工的思想顧慮,市聯社還引導大家“算”了發放助學貸款的三筆賬:一是雖然助學貸款周期長、易沉淀,存在一定風險,但從長遠看,發放一筆貸款,便可能成就一名人才,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培育一位忠誠客戶;二是雖然助學貸款額度小、管理難,短期效益較低,但從長遠看,發放一筆貸款,受益的是少數特困農戶,感染的是眾多農民群眾,提升的是農村信用社的形象;三是雖然特困戶能力弱、有困難,暫時需要扶持,但從長遠看,這類家庭情況各異,只要方法得當、路子對頭,總是會擺脫貧困、實現致富的,發放一筆貸款,就為他們脫貧致富增添了一份力量。觀念轉變了,思路理清了,員工實施助學“圓夢工程”的行動就自覺了。
摸清底數,實施分類幫扶
幫一時之急容易,難得的是持久幫扶。著眼于持久地幫扶困難家庭,并確保助學貸款按期收回,市聯社對貧困生家庭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摸底,根據不同類型制定了幫扶計劃。
“助學貸款+愛心捐助”型。就是對因天災人禍造成家庭主要成員喪失勞動能力的,在發放助學貸款的同時發動廣大信用社員工為其捐款。2006年,市聯社共為貧困大學生捐款258415元;2007年,再次發動員工捐款151555元,并全部送到貧困學生手中。
“助學貸款+項目幫扶”型。就是對暫時貧困但有勞力的家庭,在發放助學貸款的同時還進行項目幫扶。對全市貧困生家庭逐一建立幫扶檔案,針對不同家庭的特點,制定脫貧致富措施,提供項目選擇、技術指導、資金注入、市場營銷等服務,力爭通過1至3年的努力,使這些農戶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目前,全市各信用社已對1752名貧困生家庭建立了扶持檔案,并為427個家庭制定了脫貧致富措施。
“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型。就是對所有貧困大學生,在發放助學貸款的同時為其聯系勤工儉學崗位,引導他們依靠自己的勞動完成學業。在市聯社的倡導下,各縣聯社依據每個貧困生的專業特長,為他們聯系了寒暑假的勤工儉學單位,既實實在在地減輕貧困生的家庭負擔,又豐富其社會實踐經驗。
強化組織,建立長效機制
為了實施好助學“圓夢工程”,運城市市、縣兩級聯社強調確保“三個到位”。
加強領導,組織協調到位。堅持把“圓夢工程”作為重點工作,要求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具體管。市聯社還積極與政府、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溝通,共同研究制定詳細的助學方案及幫扶規劃,以提高其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各縣(市)信用聯社、信用社主要負責人親自上門、深入調研,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完善措施,跟蹤監控到位。市聯社專門設計了《貧困大學生扶持情況登記表》、《貧困新大學生助學貸款情況進度報告表》,實行定期報告制度,隨時了解工程進展情況。通過隨機抽查、明察暗訪、業績講評等方法,對做得好的給予獎勵,對態度不積極、工作不認真、效果不理想的進行處罰。同時,要求各縣(市、區)聯社設立“助學圓夢工程監督聯絡熱線”,在運城日報和運城電視臺公布,便于廣大貧困學生和家長聯絡以及社會各界監督。
轉變作風,任務落實到位。以發放助學貸款為契機,引導和組織廣大員工進村入戶,了解農民疾苦,增強做好助學、支農工作的責任感;利用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信用社助學、支農的成就,增進廣大員工與農民群眾之間的了解和情誼,提升農村信用社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