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和諧世界的和平發展之路
時間:2022-12-13 05:32:00
導語:通向和諧世界的和平發展之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戰略選擇。十七大報告明確地把走和平發展道路作為我國對外政策的方針大略,既展現了我們黨對當今世界格局和未來世界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與科學把握,也展現了我們黨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我國國家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深入思考與戰略定位。
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中,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時至今日,和平之所以還是一個問題,是因為世界仍然很不安寧,因為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因為局部沖突和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因為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和平對人類福祉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它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在一個一艘戰略核潛艇擁有的核打擊能力及其可能造成的破壞超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和的時代,和平的價值尤其珍貴。值得欣慰的是,在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國際力量對比正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征。經濟全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商品和服務貿易快速增長;資本跨境流動規模巨大;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傳播和擴散;全球問題與全球治理問題日趨緊迫;國際規則的適用范圍和執行力度均得到了顯著的拓展和強化。經濟全球化的一個自然結果,便是世界各國及地區之間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也正是在經濟全球化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從而使得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
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統籌考慮,力爭尋求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共贏,是十七大報告反復強調的一項主張,一種理念,一個目標。當今與未來世界機遇與挑戰并存,世界各國自身的國家利益與全人類的利益已經交織在一起。在協調國家利益和全球利益關系問題上,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事關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鑒于此,我們便看到了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即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推動建立和諧世界,是十七大報告的一大亮點。“和”在中國古語里指的是木制樂器。“諧”講的是樂隊演奏時各種樂器之間的配合。作為一個組合詞,和諧至少包含了以下四種含義:一是多樣性。組成樂隊的應該是多種樂器而非單一樂器。這其中體現的是對多樣性的肯定與包容。二是平等。在一個樂隊中,每一種樂器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各位演奏者之間的關系是互補的,這里不存在上下級或誰重誰輕的問題。這其中蘊含的是對平等的崇尚。三是共同利益。對任何一位樂隊成員而言,演奏出優美的旋律贏得聽眾的贊賞是目標所在。這其中展現的是對利益的分享與追求。四是合作。擁有共同利益并不意味著共同利益的自然實現,除非大家精誠團結、相互配合。這其中凸顯的對團隊精神的敬重。
今天我們在使用“和諧”這一概念時,其內容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十七大報告用精當的語言全面地勾勒出了和諧世界藍圖本身,即在國際關系中全面體實出了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而推動建立和諧世界的路徑具體說就是: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在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在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在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實際上,上述五個方面的政策主張和行為目標,也同時構成了和平發展道路的基本內涵。
十七大報告特別把互利共贏作為和平發展道路的一項重要內容。當人談論發展或增長時,主要說的是人均收入的增長。從長期看,人均收入的增長,關鍵在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又主要取決于分工和專業化;分工和專業化程度的高低則又決定于市場規模的大小。換言之,一國經濟的發展或增長和市場規模大小高度相關。這樣一種經濟發展或長期增長的邏輯,便是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提出的著名論斷。此論斷在經濟學界被廣為接受,并成為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支柱。中國堅定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按照通行的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市場準入,依法保護合作者權益,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其最終結果便是通過市場規模的擴大而實現互利共贏。
對從事國際問題研究的人員而言,對和平發展道路與和諧世界這兩個范疇的深入理解與準確把握,不僅應當成為理論思考的基本坐標,而且還直接關系到我們研究成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