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時間:2022-04-22 02:52:00
導語:中國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最近20多年,中國經濟持續以年平均9%的增長率高速增長,但是今后的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巨大的障礙,除了技術進步之外,最大障礙就是資源和環境因素。環境污染、人口壓力造成的過度開發和使用農牧業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現代工業制造的污染,這樣的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
新一代中國領導人已經認識到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要,自2003年以來提倡“科學的發展觀”,不再單純追求增大GDP。為了打破在資源和環境方面面臨的困境,中國領導人提出要建設節約型的社會,發展循環經濟。
這些政策的核心,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以便使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可持續。保護環境的關鍵是減少污染物質的排放,解決資源問題則主要應當靠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相對于生產的總量節約資源。而發展循環經濟,將生產和生活中的廢棄物化作可再生利用的資源,一方面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增加了可以使用的資源,這是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的最好途徑。
由于中國人均土地面積和資源儲量都遠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中國要想使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像日本那樣,采用最能保護環境的生產方法和有效利用資源較高的技術。對于中國來說,國際最高水平的環境保護技術都是遠遠不夠用的,我們必須得到并普遍采用更高水平的技術。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中國不僅需要學習和引進國際最先進水平的技術,而且必須大力進行自主的研究和開發,使中國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技術上走在世界最前列。
遺憾的是,這樣的主張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完全變為中國各級政府的政策,在保護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許多措施十分薄弱,而且在開發可以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術方面缺乏必要的資助,以致中國在保護環境的技術方面持續落后。據專家估計,對環境保護的投入至少達到GDP的1.5%,中國的環境才能夠有所改善;而中國的環保投入卻一直在GDP的0.5%左右徘徊,到1999年才勉強達到1%。
保護環境、有效利用資源的迫切要求,還涉及到了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另一個要害問題:對盈利企業的放縱。
最近20年來,中國盛行“商人崇拜”和政策上的“向商人傾斜”,任何浪費污染環境的做法都可以借“發展經濟”之名毫無阻礙地通行。錯誤的政績觀把“吸引外資”和“出口”當成了考核官員“政績”的首要指標,出口污染環境的產品受到優惠的“出口退稅”的公然鼓勵,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外商投資企業被奉為上賓,并得到低稅率的優惠。在這樣的政策指導思想下,中國當然會面臨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困境,高速的經濟增長變為不可持續。
為此我們必須打破“招商引資第一”的觀念,打破服從低技術的國際分工的觀念,不允許其它國家向中國轉移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項目,不再允許向外出口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產品。
政府大力資助發展環保產業、采用保護環境和節省資源的技術,同時嚴懲一切污染環境的行為,將中國變為一個保護環境、節省資源的循環經濟的典范,變為真正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