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建設“學習型政黨”的一點認識

時間:2022-04-23 02:38:00

導語:對建設“學習型政黨”的一點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建設“學習型政黨”的一點認識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每個人為了跟上時代的發展,都需要終身學習,持續創新;任何團體、任何政黨要想永葆青春與活力,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同志在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高峰會上指出:“要構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黨的十六大又把建設學習型社會明確納入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曾慶紅同志在談到世界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時也強調,要創建學習型社會,首先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學習型政黨。由此可見,建設學習型政黨,這是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面臨的重要的時代課題。

重視學習,加強黨員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早在20世紀40年代,黨在延安就開展了大規模的學習運動。曾先后發表《改造我們的學習》、《學習與時局》等一系列重要文章。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領導集體也多次強調要重視黨內學習,把“講學習”作為“三講”教育活動的首要任務。那么,建設學習型政黨與我們以往的傳統學習有什么區別?“學習型政黨”有哪些新理念?在建設“學習型政黨”的實踐中,首先要把這些問題搞清楚,才能抓住其實質,穩步實施;否則,就有可能流于形式,甚至是把傳統的學習冠一個新名詞而已。筆者認為,建設學習型政黨,既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將黨的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進一步深化,又要借鑒當代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拓展傳統學習的內涵,樹立新的理念。

第一,要以強烈的競爭危機為學習動力。學習型組織從本質上說是當代世界應對社會激烈競爭的產物。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基本命題是,學習的速度小于變化就等于死亡。這說明當今時代任何企業和組織,只有不斷地學習和創新,才能應對時代挑戰,具有創造力和生命力;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面臨著世界經濟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國際競爭。這是一場全球范圍的大競爭,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政黨都回避不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這場競爭中要肩負起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就必須緊跟世界發展潮流,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型政黨。由此可知,學習型政黨學習的新基礎,在于應對國際競爭的新挑戰;學習型政黨學習的動力,來自于強大的競爭危機,來自于全黨同志強烈的憂患意識。黨的十六大一再告誡全黨,形勢逼人,不進則退,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也就是說,每個黨員要時刻牢記黨在國內外形勢深刻變化的條件下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要形成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濃厚氛圍,這是學習型政黨學習的基礎。

第二,要強調黨的組織學習力。學習型組織的特點不僅僅是學習,更在于是一種能夠激勵、引導學習并充分發揮學習成效的新型組織。學習型組織強調的不是個體的學習,而是團隊學習、組織學習。建設學習型政黨應強調提高黨的組織學習力。首先要求在全黨牢固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想路線。試想一個對外界變化視而不見、固守教條、思想僵化的黨,是難以形成強大的學習動力的,也不會積極地學習吸納世界上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把最先進、最能反映時代要求和人民利益的思想認識和實踐經驗體現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其次要營造黨內終身學習的組織環境,形成普遍化和制度化的學習機制。黨員教育貫穿于黨的歷史全過程,黨的奮斗目標不可能一步到位,黨員的思想改造也不會一次完成。黨的一些教育是永恒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黨紀黨風教育、黨的宗旨教育等,都要隨著形勢變化,不斷充實新的內容。所以,共產黨員從入黨那天起,直到生命結束,都要不間斷地接受黨的教育和培訓。從實踐中看,理論中心組學習是高層領導干部學習的有效機制,黨課教育則是基層普通黨員學習教育的有效載體。建設學習型政黨,各級黨組織要善于把我黨這些既有的成功經驗和優良傳統與學習型組織的先進理念結合起來,確立“團隊學于個人學習之和”的觀念,進行互動性、共享性和開放性的學習,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黨員相互學習的課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園,使各界先進分子在黨的組織內得到更多的學習教育資源,進一步增強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三,要突出學習的創新實踐性。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旨在通過確立共同的愿望,調動團隊整體力量,適應形勢變化,不斷超越自我,推動事業創新發展。“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是一句有代表性的名言。學習型黨組織,也要體現學習創新這一原則,直面現存問題,進行系統反思,通過學習,解決實際問題,創新體制、制度和方式,把推動黨的工作創新和事業發展作為學習的根本目標。我們在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過程中,要大力發揚黨內民主。上級的重要指示,要在黨內先傳達,讓黨員早知道;單位的重大問題,應在黨內先討論,讓黨員出主意、想辦法;讓他們時刻感受到黨和人民的需要,十分珍視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充分發揮每個黨員的積極性主性和創造性,使黨的工作永葆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