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原則說選舉

時間:2022-03-19 03:33:00

導語:五大原則說選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五大原則說選舉

我國選舉制度的五大基本原則,貫穿在選舉法的每一個條文中,落實在選舉制度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步驟中。這些原則,既是民主的基石,也是民主的標志。

選舉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也是人民群眾行使國家權力的一個主要體現。我國的人大代表選舉制度,一共遵循了五大原則。這些基本原則,貫穿在選舉法的每一個條文中,落實在選舉制度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步驟中:

第一是普遍原則。根據我國憲法和選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表明在我國,人民行使選舉權利很普遍,政權基礎很廣泛。對歷屆選舉作一粗略統計,年滿18周歲的男女公民,具有選舉權的占97%以上。不具備選舉權的只有極少數--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

在實際操作中,要積極為公民行使這項權利創(chuàng)造條件,絕不能漠視任何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第二是平等原則。這在法律上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一個選民在一次選舉活動中只有一次投票權,只能投一次票。這體現了公民之間的平等;第二層含義,相同的選民在一次選舉活動中,應當選出大致相同的代表。對第一個要求,任何一個公民在一次選舉活動中只有一次投票權,我們已完全做到了;對第二個要求,還沒有完全做到,我們目前正在努力。

比較突出的,是根據現行選舉法規(guī)定,農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量四倍于城市代表。近年來,我國消滅城鄉(xiāng)差別已邁出了很大步伐。隨著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鄉(xiāng)差距的進一步縮小,城鄉(xiāng)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量差別問題,應該適時再往前邁一步,逐步縮小,直至1∶1。

第三是直接選舉為基礎,與間接選舉相結合原則。根據法律規(guī)定,縣鄉(xiāng)兩級人大由選區(qū)直接選舉,行使選舉權的主體是公民、選民。而設區(qū)的市、省和全國三級人大則實行間接選舉,由下級人大代表選舉上級人大代表。理論上講,直接選舉的級別層次越高,反映民主的程度越高。1954年選舉法規(guī)定的直選范圍僅為鄉(xiāng)鎮(zhèn);1979年選舉法把直選范圍擴大到了縣、自治縣、不設區(qū)的市和市轄區(qū),這與當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

早在1953年,當時的選舉法草案說明人鄧小平就說過:隨著我們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直接選舉的層級要逐步地提高,直至實行全國的直接選舉。這個目標是確定的,而其實現有待于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隨著國家的發(fā)展,直接選舉的層級會逐步提高。

第四是差額選舉原則。這種候選人多于應選人的選舉形式,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社會民主發(fā)展的一個重大步驟。

1979年選舉法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代表的差額選舉制度;1995年修改該法時,又明確規(guī)定實行預選后仍然要實行差額選舉。差額選舉,可以做到好中選優(yōu),無疑是民主的進步。現在,包括全國人大在內的五級人大代表,都實行差額選舉。差額選舉,至少有三點好處:首先,選民有了選擇的余地,有利于真正實現選民的意愿;第二,給選舉注入競爭機制,便于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第三,對人大代表提出更高要求,激勵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五是無記名投票原則,即秘密投票原則。相對于舉手表決、公開投票而言,秘密投票意味著選民在完全自主的情況下進行選舉,完全不受外界干預。為了保證代表、選民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我國人大代表的選舉一律實行無記名投票,選舉時設立秘密寫票處投票。

我國選舉的五大基本原則,既是民主的基石,也是民主的標志。有了它們,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保障,民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