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心得體會:也談大與小
時間:2022-02-04 11:34:00
導語: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心得體會:也談大與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經常談起大與小、強與弱、長與短等等,當前,也經常看到一些媒體上報道的有關各級政府發出的雄心壯志:“要把某某省(市、縣)建成大而強、富而美”、“要把某某事(物……)做大做強”……等等。從中不難體會到,不少人對事物的看法都存在著這樣一個共性:認為愈是大的東西就愈強,愈是小的東西就愈弱,因此,也就有了“強大”與“弱小”這一對反義詞,而且,被世人普遍接受與認可。但是,從哲學的角度看,并不盡然。“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年少求學時,曾經粗淺地學習過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關知識,也曾經過接觸過一些哲學方面的書籍,經過近期參加人民銀行組織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活動,較系統地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對于哲學的理解又有了進一步的加深,并且產生了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聯想到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于大小、強弱的認識,就萌生了用辯證唯物主義對立統一的觀點也談談大與小、強與弱這對矛盾的對立統一體。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僅僅以物質形體的大小來界定強弱,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背道而馳的。大量的事實不勝枚舉:周朝一統天下,可謂地大物博,但是,到了周幽王時期,卻被一個北方的小小的游牧民族所滅,只落得“不覺胡塵滿玉樓”的哀嘆。清朝末期,中國在世界上仍然應該稱得上絕對的“大國”,并以“天朝”自居,視海外列強為“彈丸之地”、“蠻夷之邦”;而“彈丸小國”們雖然小,但很強。結果,“大”輸在了“小”的手里,被迫向小國開放口岸,割地賠款。在自然界,人們也普遍認為外形越大的愈是強,如:強壯的大象、威風凜凜的大老虎......但是,大象的天敵卻是熱帶叢林里的小小的螞蟻,而微小的病菌卻足以讓威風凜凜的老虎斃命。現存在曲阜師范大學的我國的第一臺“大”型計算機足足有兩層樓高大,但是,與現在流行的手提電腦的功能卻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大,不一定強,小,也不一定弱。
大與小,其實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體。這是說,大與小并不是絕對對立、絕對不同的事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強大的事物如果在內部機制上出現了問題,就會變成外強中干、外大內弱的事物。而弱小的事物如果優化機制、調整結構,就會成為小而強的事物。從對立統一的觀點出發,我們在看待具體事物時,不會因一時的強大而驕傲自滿,放棄機制的改革和優化,以至變成弱小者。也不會因自己的弱小而悲觀喪氣,而是不斷改革,強化機制,使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當今之中國,無論在地域上、人口上,在世界上是絕對的、無可非議的大國,但是,我們的強國之路還很長,相對于我們大而強、富而美的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雖然我們的GDP目前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經躍居前八強,但是,以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14億的人口折算,我們的人均水平仍然在世界后列,仍然屬于發展中國家。用大與小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強”,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他們地域面積的“大”;我們在經濟發展上的“弱”,也絕對不是因為我們的地域面積的“小”。目前世界上,經濟強國如,德國,他們的國土面積也僅僅是中國的1/30,人口也僅僅相當于一個山東省的人口,但是,他們的經濟總量確排在了我們的前頭,這個差距該是多么的大?再拿擁有170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俄羅斯,比較歷史上被我們稱為“彈丸之國”,只有37萬平方公里國土的日本,他們的GDP卻僅次于特“超級大國”美國,排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俄羅斯卻被遠遠的甩在了后邊,在經濟上淪為三流國家。以此觀之,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一方面不要躺在“地大物博”的優越感里睡大覺,喪失機遇,就是不以“大”而自居;另一方面,也不要因為我們的落后,就自甘墮落,失去積極向上的信心和勇氣,也就是不以“小”而喪氣。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不動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懈怠,我們的祖國就一定能夠一天天變得強大起來。目前,我們已經加入WTO,加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俱樂部”,也已經一步步融入了國際社會,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著的一次更大的機遇,這正是將我們的事業做大做強的有利時機。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走下去,21世紀的未來就一定是屬于中國的,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祖國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宏偉目標。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