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以百姓之心為心

時間:2022-07-19 05:36:00

導語:當以百姓之心為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以百姓之心為心

老子說:“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這是指圣賢之人不能有私心雜念,凡事要從百姓的利益出發,以百姓的意愿為自己的意愿。這種觀點在今天仍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今天的黨員領導干部也要以“百姓之心為心”,要在領導干部中樹立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良好風氣,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這是歷史和現實給我們的深刻啟示。有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果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各項工作不可能順利開展,我們的事業不可能興旺發達,國家也不可能實現長治久安。

“心為萬事主,動而無節則亂”,錯誤的思想會引發荒謬的舉動。我們極少數領導干部脫離群眾,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思想嚴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欺上瞞下,沽名釣譽;作風漂浮,嘩眾取寵;惟我獨尊,頤指氣使;盲目決策,勞民傷財。人心都有一桿秤,這樣的領導干部必然得不到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同志指出:“群眾在我們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領導干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分量,是與他對人民群眾的態度息息相關的。

要做到“以百姓之心為心”,首先要與人民群眾交心。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因為聽不到人民的聲音,就不能準確把握人民的思想脈搏,了解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各項工作就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因此,領導干部要經常下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去,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了解實情、體察疾苦、汲取智慧、獲得力量,要充分了解和準確把握群眾的意愿、要求、呼聲,要放下架子,虛心向群眾學習。其次要順應民心。在準確了解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制定政策和作出決策時,就要充分反映民意,順應民心,古人云:“利在一己勿謀,利在天下則謀;利在一時勿謀,利在萬世則謀。”要多做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好事。不能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既要顧及眼前利益,又不損害長遠利益。領導干部要心里裝著群眾,全心、盡心、傾心為民辦好事、辦實事,人民群眾才能歡心、舒心和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