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開放創新體會
時間:2022-09-26 06:02:00
導語:自強不息開放創新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強不息、開放創新、能快則快、團結和諧”。這是省委最近提出的要大力塑造新時期“**精神”的內容,提得正是時候。
早在1959年“五一”期間,視察**時,曾指明了**擁有“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人民勤勞”的優勢,寄語**要實現“后來居上”,全省人民深受鼓舞。由于歷史原因,**的干部群眾經過幾番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奮斗,縱比雖取得了天翻地覆的成績和進步,但橫比不僅沒有實現“后來居上”的愿景,反而與周邊特別是發達地區拉大了差距,不少人的自強自信心被削弱了,甘當“尾巴龍”的思想一度彌漫開來。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不乏閃耀出若干的精神亮點,集體的、個體的均有,有的還享譽全國。但正如**歷史上出現的大事和名人一樣,一旦放之到全國去進行比較,就難以形成突出的總體精神特征,因而“**精神”不僅無從說起,反而生出不少自卑心理,以至于有的人出門在外不愿直言自己是**人,而稱是祖籍所在地的人,顯得卑微和無奈。
**年春節期間,總書記在**視察時,提出了“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的指示,再次為**的發展寄予了殷切期望。兩年多來,全省上下勤研討,為落實總書記指示獻計獻策,對實現跨越式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省委書記石宗源提出“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大理念,進一步抓住了**的生態優勢,擺正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為此,省長林樹森提出“從工業現代化發展階段一步跨越到生態現代化發展階段”的大思路,進一步找準了**的奮斗方向和發展路子。這些,為徹底改變長期以來跟在別人后邊亦步亦趨、發展距離越拉越大的被動局面提供了思想和組織保證。
生態現代化是人類正在建立的一種新的文明形態,是人類總結了工業文明以來對自然掠奪性索取造成的全球性危機后,于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最新的現代化模式,它不以片面的GDP指標來判斷發展程度,而是以人民幸福指數來作為衡量發展水平的根本標準。根據這種新標準,目前世界上已有58個國家進入了生態現代化行列,其中既有美國、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地處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布基納法索、喜馬拉雅山下的不丹這樣的發展中國家。
有關權威資料顯示,不丹、布基納法索等國的地理面貌、生態環境、GDP發展水平等現狀,與**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為**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他山石”。從國內看,**GDP雖然長期處于全國末位上,但生態現代化指數從新世紀開始僅用4年時間,就從年的第28位提高到2004年的第19位,排在了廣西、湖南、重慶、安徽、河北、山東等12個省區市前邊。近3年的指數雖然沒有公布,但根據**森林覆蓋率達20年來連續以每年一個百分比速度提升,時下已達39.9%,而全國平均不到20%,**的排位估計還會繼續靠前。可見,**在工業化上無法追趕別人,但在生態現代化上卻擁有優勢而大有可為。
在這樣的形勢下,為塑造新時期“**精神”提供了充分的新依據、新條件、新辦法、新環境。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全省人民一定會在塑造“**精神”中加快實現跨越式發展,把后來居上的夢想變為現實。
- 上一篇:遠程教育終端管理思考
- 下一篇:集團公司新年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