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口語交際心得體會

時間:2022-09-27 02:47:00

導語:提高口語交際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口語交際心得體會

口語交際是在舊大綱的“聽”、“說”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語文教學中一項新的教學內容,也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因此明確了口語交際的目標:即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這目標充分體現了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如何提高學生這三個方面的能力,是我們教師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的重點。現就結合我個人的教學經驗,談談本人的一點認識和體會。

一、充分激發學生興趣,靈活選擇教學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上好口語課,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首為重要的。尤其我校所處農村,在實際教學中,相當部分同學課堂上、課堂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課堂上膽子較小,不敢說,甚至不想說,生怕說不好,遭同學們笑。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進行正常的口語交際,更談不上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因此,在思想上,要讓學生明確口語交際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絕不是單純的講解說教,更不是過多地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這樣只會讓學生認識到口語交際的枯燥。我們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入口,多給他們介紹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比如著名的演講詞、著名電視欄目的節目等等,也可以采用講故事、編故事、講述見聞、訪問、介紹、解說、辯論、演課本劇等形式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提高口語交際水平。通過多次摸索,在現實生活中逐步引導,努力選擇貼進學生的生活感興趣的話題,營造出一種口語交際的氛圍,靈活選擇一些形式組織教學,學生有自我表現以及交際的欲望都得到了提高。

二、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交際情境

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的培養是關鍵,那么學生有了一定興趣之后,教師就要善于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努力去創設交際情境,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1、把學生從課堂帶入生活,使學生能夠放松心情地進行口語交際。比如,在新學年的開學初,有一位新同學從其他地方轉到我班,我讓她把自己的情況先簡單介紹給大家后,就組織學生進行迎新活動的口語交際,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很多同學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說要邀她到自己家玩的,有說要和她一起坐的,有說要好好關心照顧她的……大家發言的積極性可高了,這樣,消除了這位新同學的陌生心理,使她感到了新集體的溫暖。再如讓學生把自己每天的學習情況向家長匯報,在教學完《草船借箭》、《將相和》這樣的課文后,把故事的主要情節說給家里人聽,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行了口語交際。固定半個月評比一次,看誰完成的較好,給予恰當地表揚獎勵,使之成為一種習慣,這樣,既聯系了師生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的感情,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把學生從生活帶入課堂。作為教師,必須好好地研究學生,了解他們的生活和需求。除了教材中規定的口語交際題目外,更應該圍繞學生熟悉的話題進行交際,比如,臨近“六·一”兒童節了,可組織學生圍繞“怎樣過六·一”進行暢談,尤其是臨近小學畢業了,這是學生最后一次歡度“六·一”節了,是最值得記憶,也是比較有意義的。因此,大部分同學都能暢所欲談,各抒已見。有的認為要好好地玩一次,在發言時還能手舞足蹈,可見其歡樂程度;有的認為要給老師贈送一份自己動手制作的“工藝品”,這樣才有紀念意義;有的更是來了勁,認為師生間都要互贈禮品,這樣才最有珍藏的意義。一節課下來,大家勁頭十足,連平時膽子較小的同學也不甘落后,生怕自己的想法輪不到說。可見,除了完成課本積累運用中的要求外,再創設一些和學生生活相關的交際話題,是非常有益的。

3、利用教材、模仿情境,進入角色。我們教師應該很好地利用所學的教材,讓學生理解透徹所學的內容,進入角色,進行交流。比如教學完《世紀寶鼎》這課后,可以組織學生當一名記者,向外國觀眾介紹“世紀寶鼎”的深刻含義。有學生回答了,說:“親愛的外國觀眾們,你們一定很想知道中國為什么把‘世紀寶鼎’送給聯合國吧?那么就允許我給你們作詳細地介紹吧!鼎作為一種重要禮器,象征著團結、統一和權威,是代表和平、發展、昌盛的吉祥物,把鼎送給聯合國,就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的美好祝愿,對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紀的希冀。這也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再如,教學完古代寓言《矛與盾》后,可組織學生進行“街上叫賣”的表演,看誰的買賣能力強、交際能力好!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有了更進一步的延伸。

三、倡導積極肯定的評價方式,激勵交際信心

口語交際訓練的目的是滿足學生口語交際活動需求,發展學生的口語素質,教學過程中不能過于注重學生得出的結論。學生說得好不好,只要學生想說、感說、會說、善說,并能注意文明禮貌,我們就一定要從積極的角度去加以肯定。即使說得不好的學生,也不能一棍子打死,這必然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對交流失去信心。而對于有創新行為的學生,我們更要給予肯定贊賞。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例子,有一次考試的題目是“由于兩只過獨木橋的山羊不讓路,而最終兩只山羊掉入河中淹死的故事,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想”,大部分同學的答案都是說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不然也會山羊一樣兩敗俱傷之類的話,而有一個學生的答案卻是這樣的:他認為要把獨木橋加寬,這樣兩只山羊才不會掉進河里被淹死,看了他的答案,開始我也覺得好笑,但細想一下,也有道理,于是,在講評試卷時,我故意把這學生的答案說了出來(當然我沒公布這學生的姓名),結果,很多學生也笑了起來,在議論紛紛:還沒等你把橋擴大,山羊就已經掉入河中淹死了。我注意到這位學生的臉有些紅了,此時,我提高了嗓門,說道:“老師覺得這位同學的回答與眾不同,有些創意、值得贊賞!”此時,我又注意到這位學生有些高興了,我又接著說道:“這位同學的做法叫做‘亡羊補牢’,雖然兩只山羊淹死了,把獨木橋修大后,以后的山羊就不會再被淹死了!大家說,這位學生的做法是不是該值得贊賞?”大家聽后,都點了點頭,可見,給學生積極肯定的評價,這對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信心有著積極的意義。

總之,在語文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既不能講講知識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也不能放任自由讓學生互相說說就了事,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按照小學生的自身特點,轉變觀念,改進策略,適當評價,組織口語交際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際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讓口語交際真正融進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