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10 04:08:00

導語:紀檢監察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紀檢監察心得體會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唯一的執政黨,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的重要地位與表率作用,決定了這樣一個事實: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其重點與關鍵,是加強和改進領導機關與領導干部的作風。中央六中全會《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各級領導機關工作人員、各級領導干部尤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在全黨上下學習和貫徹《決定》之際,中央及時推出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吉林省水利廳廳長湖同志的先進事跡。10月25日,筆者在北京親聆了湖先進事跡報告團的報告,深切感到,湖同志確實是新時期領導干部的一個典范,是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一個生動教材。湖事跡的閃光點很多,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名利觀、親情觀、小節觀和信念觀;也正是這幾個思想亮點,促使我們作為紀檢監察工作者想得更多、更深。

一、學習湖的名利觀,同時也要完善分配機制

湖首先是一個廉政的典范。從29歲開始擔任副縣級領導干部起,他先后掌握過各種不同的權力,但他從未利用這些權力謀取過私利,以至于在從吉林市搬家到長春市時,只有一個木柜、兩個木箱和兩口水缸;在單位集資建房時,竟然因為短缺區區8000元錢而一籌莫展。

湖對待榮譽也是非常謹慎的。他曾多次拒絕宣傳部門對他的宣傳報道;今年,在組織上已經決定樹他為先進典型后,仍然與宣傳部門約法三章:第一,不能作夸大的宣傳;第二,不能為了突出自己而貶損他人;第三,具體的事實,要經他核實后才能對外報道。

湖能夠不謀私利,淡泊名利,是因為他深深知道:他的權力受之于黨和人民,是黨和人民對他的信任與希望,是他用來服務于人民的工具而已。其磊落胸懷、高風亮節,令人肅然起敬,堪為我們學習的楷模。

但湖為官清廉的事實也說明現有分配制度的不盡合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我們不應該再讓老實人吃虧、做清官受窮的現象繼續下去了。當前我國的國情還不允許政府“高薪養廉”,但應該讓那些在重要崗位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公職人員過上一種“比較體面”的生活。實際上,國家目前給予中、高級公職人員的實際待遇并不菲薄(如住房、汽車、專職司機等),如果把這些實際待遇貨幣化,變暗補為明補,就能使分配制度更加合理、更加透明,也更有利于消除某些人走向腐敗的主觀動因了。從這個角度看,完善分配制度也是反腐敗的治本措施之一。

二、學習湖的親情觀,清除封建倫理思想殘余

湖事跡中感人至深的一點,就是他嚴格要求家屬子女,從不徇以私情。他先后調動工作16次,與妻子、女兒兩地分居30年。老伴至今是一個普通的護士;大女兒患有嚴重的胃病,現已下崗在家;二女兒參加高考時因缺少父親指點而填報志愿失誤,以超過錄取線的高分落榜,成了倉庫里的臨時工;最受他寵愛的三女兒,20歲從警校畢業后,一直待業在家,已整整9年。政策允許他調1個子女到身邊(長春市),他也為了解決別的同志的困難而讓出指標。

是湖鐵石心腸、漠視親情,還是他為了個人仕途犧牲親情?都不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熱血漢子湖也有柔情的一面。在報告會現場,我注意到一個細節:當聽到女兒汪強講到傷心之處時,湖悄悄拿起桌上的淺紅色毛巾,低頭擦了一把眼睛。湖之所以不肯用手中的權力照顧自己的妻女親人,是因為組織紀律、工作職責不允許他帶壞風氣。為了不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干擾,湖其實無可選擇。

但是,有一個現象引起了我的困惑:相當部分同志認為湖的親情觀“不可思議”、“可敬而不可學”;在他們看來,湖無疑是一個勤政廉政的好干部,卻未必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

我想,造成這些看法的原因不外乎兩個:其一,是在擁有漫長封建歷史的中國,“升官發財,封妻蔭子”的封建思想依然普遍殘留在人們的意識之中;其二,是現實生活中少數腐敗官員利用手中職權、為自己的配偶、子女甚至情婦謀取私利的丑聞,進一步強化、毒化了這樣的觀念,以至于出現了“多貪多占不算新聞,不貪不占才是怪人”的荒謬邏輯。

可見,滋生腐敗現象的思想根源,不僅來自資產階級腐朽思想,也來自于種種封建思想殘余,如封建倫理思想等。在西方,讓已經成年的兒女自食其力的觀念,已被社會各階層普遍認同,即使父母貴為總統、部長者也莫能例外。有個香港富商說得好:“兒女如果有出息,留錢給他做什么?兒女如果沒出息,留錢給他做什么?”教會兒女自立自強,才是留給兒女的最寶貴的財富。我認為:在今后的反腐敗宣傳教育中,應該大力批判封建倫理思想,提倡領導干部教育子女自食其力,依靠自身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所幸,湖的女兒們已從當初的失望、委屈、誤解中走出來,接受并理解了湖的思想,湖也在講話中把女兒的理解看成是“莫大的安慰”。

三、學習湖的“小節觀”,防微杜漸反腐蝕

在報告會上,吉林省水利廳副廳長張德新披露了一個細節:湖一直聲言“不吃魚”,其助手和下級多年來也信以為真。直到最近,才從湖的家人口中得知:湖從不存在“不吃魚”的飲食習慣!

也許,在別人看來,出差下基層時吃點魚,特別是在跟水打交道的水利部門,根本就算不上奢侈揮霍,最多也只是一個生活小節而已,湖又何必小題大做、過于拘泥?

但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湖的顧慮是有必要的。《決定》明確指出:“領導干部的生活作風不是小事。”這既是對反腐敗斗爭經驗教訓的總結,也是向領導干部敲響的警鐘。廈門特大走私案主犯賴昌星有一句名言:不怕領導干部有原則,就怕領導干部沒愛好。一語道破了一個可怕的事實??領導干部的個人愛好、生活小節,已經成為不法之徒窺伺瞄準、企圖攻陷的薄弱環節!賴昌星或送金錢,或送女色,或送古玩字畫,投其所好,對癥下藥,誘使“愛好者”邁出走向深淵的第一步;在這種“準確”、凌厲的攻勢之下,果然就有為數不少的領導干部棄械投降、敗下陣來。

湖是真正懂得“小節不小”的道理的。無論是對待金錢、榮譽,還是家庭親情,他都能嚴格自律,不越雷池半步。為了更好地發揮班子的表率作用和群眾的監督作用,水利廳領導班子還公開承諾“凡是要求黨員干部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凡是不允許別人做的,我們首先不做。”正是這種“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小節觀”,才使湖能夠笑傲香風迷霧的侵蝕,能夠得到職工群眾的由衷擁戴。

四、學習湖的信念觀,提倡忠誠與奉獻

對每個共產黨員來說,信念問題本已在入黨宣誓時已經解決。曾幾何時,對相當一部分黨員干部來說,“信念”漸漸淪為一個空洞、抽象的名詞概念;在少數干部心中,“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在逐漸讓位于對金錢、權力、美色、物質享受的迷戀與崇拜,甚至出現了河北省原常務副省長叢福奎那樣虔信佛法、在交代材料上寫滿祈求神靈保佑之類字眼的咄咄怪事來!

在報告會上,湖說:“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是黨培養了我;我不想糊弄共產黨,不想欺負老百姓。”這幾句極其樸素的大白話,給了我們強烈的震撼。原來,湖的種種事跡,其思想根源,正是他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仰,是他對黨和人民毫無保留的忠誠!

“忠誠”,一個久違了的字眼!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已經淡忘了當年面對黨旗的莊嚴承諾?是否已在繁瑣的工作中擺錯了自己與人民群眾的位置?而在湖的身上,依然保留了這份可貴的品質。正是在這種忠誠下,他能多次無條件地服從組織調動,體現了高度的組織紀律性;正是在這種忠誠下,他能數十年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正是在這種忠誠下,他能表里如一,心口如一,從不欺上瞞下;正是在這種忠誠下,他能富貴不淫,邪惡不侵,保持了革命者的凜然正氣!

倡導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奉獻,根本的辦法還是擺正自己與人民群眾的位置。正如《決定》強調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民心所向,不僅僅關系著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從小處講,也關系著每個黨員干部的前途命運、衣食住行。忠誠于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每個共產黨員在任何時候不可遺忘、不可背棄的根本宗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習湖同志的先進事跡,如沫春風,如蕩陰霾。眼下的報刊電視上,不乏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例,不乏驚心動魄的警示教育,缺少的正是湖這樣過得硬、信得過的正面典型。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同志,對這一點可能感觸尤深。

學習湖,就是要象他那樣忠誠黨和人民,端正自己的名利觀、親情觀、小節觀,就是要把那種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最近,筆者所在的湖南省電信公司根據“三講教育”中征集到的群眾意見,結合公司機關的實際,制定并頒布了《湖南省電信公司機關工作人員“十不準”》,對損害企業形象與利益的十種現象與行為亮出了紅燈。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中央的《決定》指明努力的方向,有嚴明的紀律規范我們的行為,有我們員工同心同德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創造、完善企業作風的“小氣候”,進而影響、推動社會風氣的“大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