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教育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12 11:36:00
導語:反腐倡廉教育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社會評價,是積極倡導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相承接、與時代精神相統一的文化體系。作為我黨反腐倡教育重要內容的廉政文化,在建立健全懲防腐敗體系,加強源頭治腐工作和構建和諧社會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央查處腐敗的力度不斷加大,然而腐敗現象卻仍然時有發生,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因此,反腐倡廉教育既是一項基礎性工程,又是擺在我黨面前一項迫在眉睫的嚴峻工程。廉政文化如此重要,反腐倡廉教育又不可小視,那么,如何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呢,筆者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略談幾點思考意見。
一、認識反腐倡廉教育的規律性
認識反腐倡廉教育的規律性,必須首先把握它的本質特征。反腐倡廉教育的本質特征與其它教育類型有著明顯的區別。與一般的知識性教育相比,重點不在知識內容、體系的傳授,而注重人的思想品德的塑造。與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黨性、階段性、時代性和政策性不同,反腐倡廉教育的內容具有更強的道德性、歷史繼承性和社會公認性,它內化為人格的修養,穩定而長期地對人的行為發生影響。與一般的道德教育調整規范的社會關系涉及方方面面不同,反腐倡廉教育主要調整規范社會的行政行為,處理行政行為中權力與利益的關系,因而具有更強的政治性。
反腐倡廉教育的這一本質特征決定了它不僅要灌輸廉政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廉政信念,并使之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廉政行為。就一般的道德信念來講,在其建立過程中存在四對基本矛盾。即:正面灌輸與負面灌輸的矛盾,主要是現實生活中積極道德觀與腐朽沒落道德觀的斗爭。積極現實與消極現實的矛盾。肯定情感與否定情感的矛盾,主要受社會輿論的影響。正向制約與逆向制約的矛盾,當具有強制力的紀律與法律與行政道德觀念相一致并能得到嚴格執行時,便形成正向制約,進一步堅定人們的行政道德信念,否則相反。廉政信念的形成也遵從上述規律。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給反腐倡廉教育的運動規律帶來新的特點。一是原有的行政道德體系與迅速變動的社會關系的矛盾。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沿襲原有的道德觀念來評價新的社會現象、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帶來大量矛盾。目前,反腐倡廉教育面臨的主要對手是資產階級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三是反腐倡廉教育與消極腐敗現象的矛盾。主要表現為不正之風的盛行使恪道德規范的行為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和褒揚,反而受到嘲諷和打擊;腐敗現象的消極示范效應又降低了腐敗分子的愧疚感和罪責感,誘使其心安理得地攫取個人利益。四是內在規范與外在規范的矛盾。反腐倡廉教育側重于道德規范的內在“自律”,它依賴于社會制約機制的“他律”作保證,當前外在規范嚴重弱化帶來諸多問題。上述四種矛盾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決定著新形勢下反腐倡廉教育的發展走向。
二、把握反腐倡廉教育的前瞻性
要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反腐倡廉教育的發展趨勢,相應調整工作思路,在戰略目標上重視反腐倡廉教育的前瞻性,保證反腐倡廉教育不斷取得實效。
反腐倡廉要重視“敬廉崇潔”啟蒙教育。青少年教育階段也被稱為“啟蒙教育”。這一時期的教育特別是思想道德教育,對其日后成長至關重要。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工作協調小組提出的要求,重視抓好廣大中小學生的“敬廉崇潔”啟蒙教育。要把“敬廉崇潔”啟蒙教育納入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小培養他們敬重有操守、重清廉的古今人物,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文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反腐倡廉教育要走進大學校園。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形成的關鍵階段。要根據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想實際,開展反腐倡廉理論教育、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教育、反腐倡廉政策法規教育、中國古代廉政思想教育等。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使良好的廉潔意識轉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行為。
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會。一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與社會公德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公民的政治責任感和公共意識,營造文明高尚的社會風氣,為黨員干部廉潔從政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二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促使從業人員恪守職業道德,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的良好道德風尚,推進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建設的健康協調發展。三是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與家庭美德教育結合起來。加強對領導干部和公民的家庭美德教育,培育良好的生活作風。
三、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實效性
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實效性,必須注意改進方法和策略,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針對性。具體來講,就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五個關系。
一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正面灌輸與糾正轉化的關系。當前,要深入揭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錯誤本質、產生根源與表現形式,幫助人們澄清模糊認識,增強分辨能力。要將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與引導教育方法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微觀綜合的工作方法和路子,把反腐倡廉教育同查辦案件、糾風治亂、制度建設和行政體制改革等有機結合起來,使主觀世界的改造與客觀世界的改造真正融為一體。
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長期與短期的關系。處理好長期與短期的關系,就是要處理好反腐倡廉教育經常性與階段性的關系,也就是要搞好“三個經常抓”和“三個重點抓”。即經常抓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尤其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教育、黨紀政紀條規教育及正反兩方面典型教育。與此同時,反腐倡廉教育在重點領域上要抓好各級領導干部和掌握人、財、物實權的干部;重點時機上抓好元旦、春節、高考前夕和干部的婚喪嫁娶之時;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要抓好干部的選拔任用、重大資金的使用、重大工程項目的招標投標以及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資產營運等等。
三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分析反腐倡廉教育中點與面的關系主要有三層含義。第一,要體現教育深入性與廣泛性的要求。無論是選擇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教育形式,還是教育對象,都是抓典型、抓點的過程。從點向面擴展,就會使反腐倡廉教育產生廣泛深入的影響,取得滿意的效果。第二,要體現個性與共性的辯證統一。反腐倡廉教育必須正確處理好個性與共性的關系,既要抓住亮點和特點,又要針對黨員干部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抓好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專題教育。在實踐中就是要解決好個別教育與普遍教育的關系,對輕微違紀者,要單獨進行誡勉談話,教育其懸崖勒馬。對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要進行普遍教育。
四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教育與法制的關系。教育在反腐倡廉中雖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不能把這種作用無限夸大。國內外的經驗表明,沒有健全的法制作保障,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在查辦大案要案過程中,執行法律要公平,一視同仁,不管位居多高的官,只要觸犯了法律,都同樣處罰,讓腐敗者望而生畏,在實際工作中,必須高度重視法規的完善,為教育提供保障。
五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搞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動力和根本途徑。在反腐倡廉教育方面,既要繼承過去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經驗,又要不斷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近些年來,一些國家面對日益嚴重的腐敗問題和社會問題,政治學家及有識之士提出了一種向傳統價值觀回歸的思想。美國著名學者布熱津斯基呼吁重振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新加坡強調要吸取東方文化中的精華,韓國、瑞士、古巴等國在國際反貪大會上提出改善道德人心促進反腐敗措施落實。以道德標準在市場經濟中遏止貪污腐敗的觀點,正在成為一些國家用道德倫理教化反腐敗的主流意識。這與我國古代一些反腐倡廉注重道德教化的思想主張和實踐不謀而合,值得我們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學習和借鑒。(羅伙根)
- 上一篇:欠發達農村黨員教育研究
- 下一篇:農村三輕三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