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班主任體會

時間:2022-11-23 01:29:00

導語:低年級班主任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年級班主任體會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言:“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了。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創舉,并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可見,習慣對人的一生影響之大,萬萬不可忽視。老師們一定也都有這樣的體會,比如說每個學生行為習慣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一個班級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例子:聽講習慣)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階段,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成長奠基的時期。但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覺性差,再加上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行為懶散,惰性大,因而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踏實、認真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做人習慣,文明禮貌的道德習慣,遵守紀律、愛護公物的思想習慣等,都是要靠班主任長期、細心地訓練逐漸養成的。因此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根據孩子們可塑性與模仿性較強的特點,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識的進行訓練和培養。

一、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抓開頭

學生剛從學前班或幼兒園升入一年級,從心理上來說這是盼望已久的事情。因為上學之前他們就從不同渠道對上學有了正面的認識。所以說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他們都是同樣的,沒有優劣之分,他們都有做一個好孩子的動機。所以從事一年級的老師都會發現,開學頭一個月老師說什么孩子聽什么,老師說一句:“現在看誰做得好”學生們都會像彈簧一樣立刻坐直。所以這一個月是我們開展習慣教育的大好時機。為了使新生能很快地適應學校生活,使班級管理較快地走上正軌,我特別注意抓開頭的一個月。我首先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告訴他們學校的紀律是什么,如:上課不能遲到,一打鈴就要安靜坐好,課前應準備好學習用品,上課應專心聽講,舉手發言等要求。當然這些要求不能生硬的灌輸給他們,也要講究方式。比如說,開學第一節課就可以這樣教育學生:你們現在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高興嗎?這樣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然后引導:上學了說明你們長大了,就不能再拿幼兒園的紀律要求你們了,那你們知道小學生要遵守什么紀律嗎?這樣引導學生自己來說,教師從中給與強調和說明。并講清為什么遵守這些紀律的道理。這樣處理比較教師生硬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并且我們可以編一些守紀律的兒歌。使他們在有趣的兒歌中受到教育。《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小學生行為的準則。必須讓學生牢記。所以每年新生入學我都會逐條逐項進行舉例講解,并教他們怎樣做,如:“上課專心聽講”就是要做到手、腦、耳并用;“不遲到”首先要牢記正確的作息時間,然后按要求時間準時進班上課。為了教育學生講究衛生,保持好室內的整潔,要求每人準備一個盒子作為放鉛筆削和碎紙的工具。由于一開始就有明確的要求和具體做法,因而學生很快就能適應了學校生活,使班級工作順利走上了正軌,

2、習慣養成,常抓不懈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節課、一兩天說說就行的,它必須貫穿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尤其是我們日常的課堂教學更是促使學生養成習慣形成的主要陣地。幾年來我就以課堂生活為主體,以常規訓練為主線,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和勞動等幾方面基本行為準則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我想說明:由于低年級學生自覺性和自控力都比較差,避免不了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過急。比如說我就犯過這樣的錯誤,由于教師急于求成,很想讓學生在短期內改掉一些壞習慣,可事與愿違,教師越批評學生,學生出現的問題越多。后來我就掌握了這樣兩個原則:1、打一瓜給倆棗。就是說當你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忍無可忍時可以不留余地地進行批評,但平靜過后必須給學生講道理。不能讓學生因為怕老師發脾氣而約束自己,應讓學生在明白道理的基礎上慢慢的自覺地遵守紀律。2、要不斷地給學生打氣。就是說過一段時間就要針對學生的一些進步,給予表揚,讓學生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產生前進的動力。切忌貶低自己的學生。

3、注入競爭機制,促進行為習慣養成

根據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每學期我都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評比活動,有“優勝小組”、“班級之最”、“小紅花”、“小五星”等。如在“誰的羽毛最漂亮”評比中,我事先制定一些行為要求,誰做到哪一條,就發給一朵小紅花,好的學生得夠10朵就可換一個漂亮的心形羽毛。并將羽毛貼在班級專欄大孔雀中自己那根羽毛上。而差的學生只要得夠5朵就可換一朵大的。由于采取了不同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樣使學生的良好行為在競爭中得到培養,在競爭中得到鞏固,以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課間活動也可用獎勵的訪法。

二、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談一談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1、培養學生課前認真準備、課下整理的習慣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后,要讓他們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學生了,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要課前做好一些準備。如:每天晚上都要按課程表提前準備好第二天要用的書本、削好的鉛筆等學習用品,每一節課前應把書本擺放整齊等等。在家中,家長開始可在一旁耐心指導孩子怎樣收拾學習用品,但千萬不要代勞。下課后要把不用的課本和學具收起來。尤其中午放學或室外科目課時,教育學生一定要將自己的放入書包,嚴禁桌面上亂放。這些都是作為一名學生最基本的學習習慣,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讓孩子堅持一段時間后,孩子就會慢慢養成習慣。

2、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話既是得到外界信息的重要來源,又是一個人舉止文明禮貌的體現。但剛入學的孩子不懂得認真去聽別人的講話,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老師講課,經常走神。剛入學的孩子這點更為突出。比如老師讓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觀點。學生往往兩個人一起說,說的熱烈但誰都不知對方說的是什么。并且小組討論不會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自己說話時旁若無人,大聲喧嘩,別人講話時聽不進去;不會與人聊天,不能雙目注視對方,與別人談話常常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態度。這些都說明學生沒有養成一個好的聽講習慣,必須給予指導。

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多動,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總愿意看看、聽聽、動動、這正是孩子們年齡特點所決定的。而專心聽講是孩子們接受信息、吸取知識、學習好的基本保證。如何才能使孩子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呢?

首先,教師講課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兒童化的語言、生動形象的語言吸引住孩子們,讓孩子們產生“非聽不可”的感覺,久而久之養成愛聽講、想聽講、會聽講的習慣。例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時,在找一找、涂一涂的練習中,出示一個小動物玩具,當學生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后,說“你們說的完全正確,小猴表揚你們。”然后模仿小猴的聲音說:“小朋友們真棒!祝你們學習進步!”學生各個甜滋滋的,高興極了。

其次,要進行聽的訓練。第一,先讓學生聽懂。課堂上不論老師講或學生發言,我會適時追問一句:“剛才某某講的聽懂了嗎?你能把他的意思或提的問題給大家再說說嗎?第二,讓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時,眼睛看著對方。上課孩子們發言時,我常提出這樣的要求“請大家認真聽,有什么問題可以及時提出。”學生上臺講時我要求學生對著大家。當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時,我會提出“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某某和某某的想法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就會用心去聽,不易走神。我也經常鼓勵學生:“某某聽得真認真,大家沒有發現的問題居然聽出來了。”第三,教師講話不要羅嗦和重復。給學生提出問題或布置作業只講一遍,不再重復。用這樣的方法養成學生聽話“專注、認真、不走神”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及正確讀寫的習慣

課堂上除了應會聽課,還要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新《課程標準》提倡同學間合作學習,老師可以就某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互相探討,讓每一位同學都說說自己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語言表達要完整,讓別人能聽明白。對于匯報交流中充滿童趣的精彩語言,老師應給予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對于讀和寫,首先老師要采取講解示范和學生練習相結合的辦法,不但作口頭的要求,更要結合學習活動使學生實地練習,并在以后的教學中堅持下去。讀寫姿勢要正確:讀要讀得響亮、準確;寫要寫得認真、正確。不管是課上作業或是課下練習,無論是老師或家長,應在孩子初學時,多加指導和幫助,使學生盡快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

4、認真做事的習慣

孩子養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將終生受益。老師和家長發現很多孩子很聰明,就是粗心馬虎,做題時不是抄錯數,就是計算粗心,考試時丟了不該丟的分。不光小學生這樣,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學生都這樣。“粗心馬虎”是個頑癥。教師有責任幫助孩子去不斷克服抑制壞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

寫字潦草、龍飛鳳舞是一些孩子們的通病,為了克服這個毛病,一是要有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力求把字寫的工整、美觀,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對學生的書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正確、整潔、美觀。三是對學生的作業要進行正誤和書寫的評價。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我經常用這樣的字眼評價學生的書寫:“字寫得真漂亮!”“你的字如果像你的人一樣漂亮就好了!”“書寫有進步了!”四是要給學生一些方法的指導。比如說卷面的工整。

計算出錯多是由孩子們審題不仔細,抄錯數或不認真檢查造成的。教學中,我努力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計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在計算時,我要求學生先審運算符號,再審數字,三是做完回頭看。這樣久而久之養成認真的好習慣。

5、勞動的習慣

現在的孩子在家中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少勞動的機會。在城區工作這幾年的感觸更深。教師在掃地,學生好的抬抬腳,有的學生必須老師說:某某抬抬腳來。她才懂得抬。所以作為低年級班主任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積極勞動的習慣也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首先要進行勞動技能的訓練。可采取先輔導組長,再有教師監督,組長輔導組員的方法進行。其次進行勞動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勞動習慣主要從班級值日方面進行培養。學生的值日過去的一貫作法都是只讓幾個干部或者會勞動的同學輪流,經過實驗觀察,我發現這樣下去只能是好的學生好,差的仍然趕不上,并且部分學生體會不到勞動的快樂和辛苦,不懂得珍惜勞動果實。或許是老師的做法使部分兒童長期處于被動狀態,失去了上進心和積極性。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讓每個兒童都有鍛煉的機會。采取了全班學生分為5組輪流值日后,學生表現出十分積極興奮的狀態,總是盼著自己當值日生的那天。在當值日時,值日生要報告當天的清潔情況,這樣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機會,在值日中學會管理,培養學生獨立勞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別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則,才有說服力。實踐證明:過去在我眼中看來十分不起眼的學生,在值日中不僅自己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

以上是我一些粗淺的認識,希望能給大家的工作以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