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先進性心得
時間:2022-12-04 08:22:00
導語:黨先進性心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執政的共產黨要始終保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先進性,就必須始終保持無產階級的革命性,繼續堅持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奪取政權只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奪取政權之后,共產黨加強和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堅持社會主義體制改革,是為了堅持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充分發揮無產階級政權的革命作用,大力發展生產力,消滅階級,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繼續和深入。
一
共產黨要保持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先進性,就必須保持革命性。無產階級的先進性在于,無產階級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主體力量和先進階級,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體現者。無產階級的革命性在于,無產階級要為共產主義事業而英勇奮斗,就必須進行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革命是階級斗爭的最高表現形式,也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無產階級必須徹底消滅一切剝削階級和一切剝削方式。
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進部隊,共產黨的先進性來源于無產階級的先進性。共產黨必須保持先進性,歸根到底就是為了實現無產階級所代表的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此,共產黨必須依靠無產階級進行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堅持將無產階級革命進行到底,直到實現共產主義。所以,共產黨要保持無產階級的先進性,就必須保持無產階級的革命性。
無產階級的先進性和革命性規定了:奪取政權只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則是更為深刻的社會主義革命。保持無產階級的先進性和革命性,其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一客觀的必然規律。無產階級為了實現自身所代表的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必須變革舊的經濟制度,消滅過時的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建立和發展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新的生產關系,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為了消滅舊的生產關系,建立和發展新的生產關系,就必須改革舊的上層建筑,使之成為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新的上層建筑。與以往的社會革命是以一種私有制取代另一種私有制不同的是,對于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革命來說,改造舊經濟、建設新經濟是徹底廢除私有制,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公有制經濟。所以,無產階級革命必然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深刻而艱巨的社會革命。由此規定了,無產階級改變舊經濟制度的斗爭,首先必然集中地表現為革命的政治斗爭,即奪取國家政權的斗爭。政治革命本質上隸屬于社會革命,是社會革命首要和基本的標志,在整個社會革命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無產階級只有首先奪取國家政權,才可能運用政權的力量,變革舊的制度,建立和發展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完成社會更替的歷史使命。同時,正因為首先奪取政權是為了運用政權的力量變革舊制度,建立和發展新的社會制度,即徹底廢除私有制,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公有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所以,奪取政權,只是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奪取政權以后,堅持無產階級專政,運用無產階級政權的力量,改造舊經濟,建設新經濟必然就是更為深刻的社會主義革命。因此,在執政的條件下,共產黨要始終保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先進性,就必須始終保持無產階級的革命性。
在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條件下,堅持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我國稱為人民民主專政),建設社會主義必然是更為深刻而艱巨的社會主義革命。中國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之所以符合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主要是因為中國只有憑借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才可能極大地發展生產力,盡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趕超發達國家,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能逐步建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正是由于我們是在落后基礎上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我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必須很快轉入社會主義革命。由于落后的社會生產的限制,我們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雖然是先進的,但同時又是不完善的。先進而不完善的社會主義制度與落后的社會生產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表明,我們雖然已經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消滅了資產階級,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但是,我們生產力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我們必須在體制改革中改變單一的公有制的經濟結構,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經濟結構,以便逐步創造出高于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因為我國目前的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也遠沒有達到可以消滅階級存在的程度,因此必須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現階段的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必須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不能超越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經的階段。所以,我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并不是共產主義初級階段意義上的社會主義,而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即不合格的社會主義。由此規定了,從不合格的社會主義到合格的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我們必須經歷一個特殊的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過程。這個特殊的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自然就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中心任務。
誠如《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的:“我們堅決糾正‘’中所謂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口號的錯誤。這絕對不是說革命的任務已經完成,不需要堅決繼續進行各方面的革命斗爭。社會主義不但要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而且要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逐步消滅一切主要由于社會生產力發展不足而造成的重大社會差別和社會不平等,直到共產主義的實現。這是人類歷史上空前偉大的革命。我們現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而進行的斗爭,正是這個偉大革命的一個階段。這種革命和剝削制度被推翻以前的革命不同,不是通過激烈的階級對抗和沖突來實現,而是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有領導、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這個轉入和平發展時期的革命比過去的革命更深刻,更艱巨,不但需要很長的歷史時期才能完成,而且仍然需要許多代人堅持不懈、嚴守紀律的艱苦奮斗,英勇犧牲。在這個和平發展的歷史時期中,革命的道路決不會是風平浪靜的,仍然有公開的和暗藏的敵人以及其他破壞分子在伺機搗亂,我們必須十分注意提高革命警惕,隨時準備挺身而出,捍衛革命利益。我們全體中國共產黨員和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時期中一定要繼續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到底。”[1]
二
建設社會主義,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必須進行社會主義體制改革。進行社會主義體制改革是為了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所以在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不動搖,而切不可脫離或否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時,由于進行社會主義體制改革是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所以在改革的過程中切不可脫離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只有始終站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本質高度,我們才可能確保社會主義體制改革的正確發展方向,及時而有效地克服“左”和右的錯誤,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成合格的社會主義。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制度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制度設置,無產階級專政則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和本質;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是為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歸根到底是為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充分發揮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作用。無產階級專政是徹底戰勝資產階級,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主要斗爭工具和根本途徑。充分發揮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作用,就是在無產階級革命首先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一方面運用無產階級政權的力量,堅決鎮壓敵對勢力必然進行的多種形式的反抗和顛覆活動。另一方面,運用無產階級政權的力量更加有效地組織和管理社會生產,大力發展生產力,盡快超越資本主義發達的生產力水平。只有充分發揮無產階級專政的鎮壓和建設的革命作用,超越資本主義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我們才可能徹底戰勝資產階級,建設合格的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相對于奪取資產階級政權的社會主義革命而言,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繼續和深入,或者說,就是更為深刻而艱巨的社會主義革命。中國之所以在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之后,還必須進行改革,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主要是由于我們在經濟相對落后基礎上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經歷一個長期而特殊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在資本主義仍然在世界范圍內占據主導地位并對我們不斷擠壓的條件下,我們進行長期而特殊的社會主義建設更加艱巨和困難,因而勢必更加凸顯出堅持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即充分發揮無產階級政權的革命作用的極端重要性和必要性。
發揮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作用,堅持社會主義革命,就必須不斷提高運用無產階級政權的能力。為此,我們不僅要繼續保持無產階級專政的專政職能,而且,根據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任務,還必須要進一步發揮無產階級專政的經濟建設的職能,更好地組織和管理社會生產。比如,當前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必須大力加強宏觀調控。社會主義也需要發展市場,社會主義卻從來不能沒有計劃。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加強宏觀調控就是運用無產階級政權組織和管理社會生產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堅持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就不能簡單地掌握國家機器。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樣有蛻變成凌駕于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之上的異己的統治力量。共產黨取得政權,掌握國家機器之后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廣大人民群眾,所以,為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切實防止國家機器對無產階級政權所可能造成的腐蝕,共產黨必須始終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關系,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這一根本的思想政治路線;大力推進以廣大人民當家做主為基本取向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始終堅持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集中制度。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雖然不需要采取奪取政權時期那種急風暴雨式的群眾性的階級斗爭,但仍然需要充分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與腐敗分子進行堅決而嚴肅的政治斗爭。否則,我們就會重蹈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由于脫離人民群眾而和平演變的覆轍。
總之,奪取政權只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繼續堅持社會主義革命主要就是充分發揮無產階級政權的革命作用,能否充分發揮無產階級政權的革命作用,則是能否建成合格的社會主義,能否徹底戰勝資產階級,能否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徹底勝利的關鍵;堅持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乃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所進行的社會主義體制改革,其本質必然就是堅持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為根本的社會主義革命。所以,在進行長期而特殊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極端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才可能自覺地做到通過改革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充分地運用無產階級政權的革命力量,更加有效地組織和管理社會生產,實現生產力的極大發展。
三
早在19**年10月11日中國工會第九次代表大會上致詞時,鄧小平就已經明確地把將要進行的改革表述為:“這是一場根本上改變我國經濟技術落后面貌,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革命。這場革命既要大幅度地發展目前落后的生產力,就必然要多方面的改變生產關系,改變上層建筑,改變工農業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國家對工農業企業的管理方式,使之適應于現代化大經濟的需要。”[2]鄧小平關于改革是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革命的思想,顯然是對有關思想的繼承發展。在建國后主要抓的幾件大事與后來鄧小平所要抓的改革大業有著直接而深刻的聯系。
其中第一件大事就是抓社會主義建設,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在探索適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問題上,是第一人。的主要貢獻是:他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開創者,確立了四個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初步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方位,即我們所處于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與之相關的第二件大事就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1956年的《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是根據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從正反兩個方面提出的一個重大的歷史課題:無產階級政黨在取得政權以后,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鞏固和加強自己的執政地位,即如何為了發展經濟,建設社會主義而充分發揮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作用。從這一命題出發,提出了像防止和平演變等極其重要的、富有遠見的、具有指導意義的思想。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繼續堅持社會主義革命;繼續堅持社會主義革命,就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鞏固和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為根本,即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立國之根本。這也正是鄧小平對上述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之所在。
列寧認為,第一,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第二,無產階級專政不是階級斗爭的結束,而是在新形式下的繼續。無產階級專政下階級斗爭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包括流血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軍事的和經濟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爭。第三,舊一代資產者被消滅了,新一代資產者還會產生,剝削者總是把復辟資本主義的希望變為復辟資本主義的行動,資本主義的復活是隨時可能的。第四,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不僅是反抗外來的侵略、剝奪剝奪者并鎮壓他們的反抗,也不僅是改造小生產者,也不僅是要戰勝新產生的資產階級,戰勝世界資產階級,更艱巨和更重要的是要造成使資產階級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產生的條件。第五,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僅僅承認階級斗爭,而不承認無產階級專政,即新形勢下的階級斗爭,那他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同庸俗小資產者(以及大資產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這里。必須用這塊試金石來檢驗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認馬克思主義。
正因為鄧小平不忘老祖宗,始終忠實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忠實地繼承和發展了關于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加強和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的思想,所以,他才可能把改革正確地定性為“這是一場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經濟技術落后面貌,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革命”。因此,鄧小平在其他場合下也就簡單而明確地指出:“我們把改革當作一種革命。”[3]同時,因為社會主義改革是繼建國初社會主義改造之后所必須進行的更為深刻而艱巨的社會主義革命,所以,鄧小平又深刻而明確地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4]
實踐證明,鄧小平正確地把改革定性為革命,所以他才可能始終站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本質高度,成功地領導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被黨和人民一致公認為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這就充分證明了,鄧小平不愧是堅定而成熟的共產主義戰士,是真正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堪稱執政共產黨人學習的楷模和典范。
**多年前,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已經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5]**多年后,黨的中央總書記同志上任伊始便要求全黨重溫關于“兩個務必”的教導,進而領導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在執政的條件下,共產黨必須繼續為共產主義事業艱苦奮斗,也就是必須義無返顧地繼續堅持社會主義革命這一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堅持社會主義革命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本來就是為共產主義艱苦奮斗的應有之義。中國革命雖然已經進行了80多年,但是我們遠遠沒有達到可以消滅階級的地步;社會主義改革雖然也已經進行了近30年,但是,改革仍然處于攻堅階段。為了深化改革,我們還必須進一步加深對于改革就是革命這一真理的認識。執政的共產黨本質上仍然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政黨,必須一如既往地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本色。所以,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保持先進性,就必須始終保持革命性。